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去图书馆》说课稿
问题与前置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2-63页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个内容《去图书馆》,是属于数学“空间与几何”的范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路线平面图的情景能从方向与距离两个维度清楚地描述和简单地绘画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由于对空间观念知识描述的经验少,在描述路线图时容易忽略距离和方向,如何帮助学生牢记要点,准确描述路线图呢?这就是我在教学预设时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为了学生对过去所学八个方位词的回顾,我有针对性的布置了课堂前置作业: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从家出发到学校的路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科书以“去图书馆”为主题,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景点,提出了三个问题展开学习。第一个问题是根据平面图讨论如何才能清楚地描述笑笑酒店到展览馆的路线;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平面图画出笑笑酒店到展览馆的路线,并进行描述;第三个问题是根据所画的路线图描述笑笑从展览馆返回酒店的路线。旨在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学习,达到能描述简单路线图的学习目标,为之前学过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深化“方向与距离”是准确描述路线图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基本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为后面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对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目标与思路陈述
基于以上对课前预设问题的思考及教材与学情分析,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能根据路线平面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2.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积累学习经验。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的价值。
另外还对本节课设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体会“方向与距离”确定路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积累学习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的价值。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达成教学预期目标,我的教学思路是:
1.通过观看连州市摄影年展节现场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笑笑也来到了连州参观。她想去年展作品展览馆,于是从酒店出发,可是不会去,从而引入新课。
2.抓住“方向与距离”是准确描述路线图的要点,通过“说一说、论一论、画一画、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组织有效教学。
过程与特色说明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了适度改编,“结合连州市正举办摄影年展,笑笑也来到了连州参观。她想去年展作品展览馆,于是从酒店出发,可是不会去,她想找人帮忙,你是连州小市民,又是笑笑的好朋友,能帮帮她指引去图书馆的路线吗?”为主线。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摄影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品教育。
二、经历活动,理解新知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路线图,笑笑从酒店去展览馆,会经过哪些地方?
(这一问题,学生应该不难说出答案。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然后学生互相补充或更正。)。通过认知途经的建筑物,初步建立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认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论一论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1)笑笑从酒店到展览馆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2)怎样才能说清楚每一条路线?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一共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要说清楚每条路线,必须要说明路线由几段路组成?每一段路朝哪一个方向走,从哪里走到哪里?每一段路要走多少米?这也是本课的难点。预期分歧点:有的认为去展览馆的路线由4段路组成,有的则认为3段。此时,我先放手并鼓励学生去说去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是否有改变方向,进而得出由3段路组成更合理。强调在清楚描述路线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方向、二是距离。(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告诉笑笑该怎么走了吗?(笑笑从酒店向西走500米到天福影院,再向北走250米到广场,最后向西走700米到展览馆。或先向西走300米到百佳商场,再向北走250米到巾峰豪庭,最后向西走900米到展览馆。)。老师有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互相点评,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共进共享的意识。
3. 画一画
师:笑笑听到后,还不是很清楚,那我们该怎么帮它呢?(可以画一个简单的路线图)选出一条你喜欢的路线,画出笑笑从酒店到展览馆的精简路线图。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3段路及是否标明了距离、坐标作评价和修正,再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画的路线图,进一步感受方向和距离是描述路线图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由抽象的平面图转化为直观的线段图,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4. 比一比
师:笑笑参观完后准备回酒店了,它又该怎么走呢? 让学生画一画路线图,再请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比反思,与从酒店去展览馆的路线图相比,两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达成共识:两者只是方向的相反,距离的不变。培养学生对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能力。
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进一步感受方向和距离是描述路线图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
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1)课本62页第1题
此题较为简单,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观察路线图填空,能进一步提高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路线的能力。
(2)课本62页第2题
表述往返路线,学生容易出错,尽可能让学生尝试表述完整。通过表述往返程的路线,理解并掌握二者方向互逆的特点。
(3)课本62页第3题
预测学生对图意的不解,适时引导学生明确一小格表示10米。帮助学生理解健身广场位置不在所给线段上,参照给定长度,确定广场的具体位置。
以上的专题练习,设计合理,由基础到提升然后拓展,梯度性很强,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是否会灵活运用知识,而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多元评价
总结全课,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那些方面表现最好?通过课堂总结,梳理出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评价能力。
五、作业布置,拓展新知
你能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次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布置如此开放性的作业,不仅呼应了课前老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梳理新知
去展览馆
方向 距离 (缺一不可)
简要的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课堂反思,特色说明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1.有目的性的布置前置作业和课后作业。2.让学生经历有效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多元化的数学课堂评价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