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8 16: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851年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870年完成统一。
1864年普鲁士开始了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德意志统一。
1861—1865年美国内战,废除奴隶制。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迈向强国之列。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大事记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年代—19C中期)
(殖民扩张)
世界变化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战
1840—1842
1856—1860
列强侵略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人探索出路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太平天国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1843年,洪秀全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萌发了信仰上帝、追求众生平等的思想。于是,他拆掉家中的孔子牌位,并换成上帝的牌位。他还将基督教称为“拜上帝教”,创立了 “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山区贫苦民众中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洪秀全塑像
(1814—1864 )
起义的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人探索出路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金田起义

永安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天津

③ 路线
④ 路线
金田起义:1851年 兴起
定都天京:1853年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巩固政权:北伐与西征
天京变乱:1856年由盛转衰
重建核心,颁布《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1864年,失败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人探索出路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金田起义
(2)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1——《天朝田亩制度》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平均
■《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目标的特征是什么?力图实现怎样的土地制度?
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
违背农民渴望发家致富的私有愿望,是空想
■ 该制度设想将收获的粮食、生产资料也平均分配农民是否能够接受?
■ 用哪些词或短语简要评价洪秀全构建的理想社会?
反封建;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在平等基础上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洪仁玕《资政新篇》
对比两个纲领文件其做法有什么不同?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2——《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
农民阶级的局限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湘 军
曾国藩
装备洋枪的淮军
李鸿章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年代 满汉 总督 比例 年代 满汉巡抚比例
1860 5:5 1860 6:9
1861 5:5 1861 4:11
1862 4:6 1862 2:13
1863 3:7 1863 1:14
1864 2:8 1864 0:15
1865 1:9 1865 0:15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漕(税收)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曾国藩全集》
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湘、淮军事集团崛起
中央权力下移
一、国人探索出路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太平天国运动
2.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天国),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机?目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器物
洋务运动
剿灭太平天国
抵御列强侵略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概括 时间
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内容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海防成就
近代教育
19世纪60—90年代
内(太平天国)忧外(列强侵略)患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派:
1.握有实权
2.忠于政府
3.有危机感
4.学习西方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维护清朝统治
学习西方技术
张之洞
左宗棠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
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看洋务运动的发展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置办江南制造总局奏折》(1865年)
1865年建立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一艘蒸汽军舰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看洋务运动的发展
枪 厂
炮 厂
1868年翻译馆建立
1868年生产出第一艘中国自造的军舰惠吉号
1869年建枪厂
1876年建炮厂
1865年建立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看洋务运动的发展
钢料购自外洋,其价值已不合算。且平时购运往来,虽尚称便,诚恐一旦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势必停工待料,贻误军需。
——《江南制造局记》1890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炼钢厂
1891年炼钢厂建立
1868年翻译馆建立
1868年生产出第一艘中国自造的军舰惠吉号
1869年建枪厂
1876年建炮厂
1865年建立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车床、刨床、锯床等近代化机器;
自行建造了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
研制了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
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培养近代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意义还在于,他们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近代化向其他领域近代化的纵深发展。原因在于,近代化工业文明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社会整体,军事工业必须以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基础,而后两者又必须以铁路、交通与开矿业的相应发展为条件,而所有这些又必须通过发展近代教育和培养专门人才才有可能。
——《危机中的变革》
天津机器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建立新式海军
北洋舰队
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财彼利自薄,各省诸山,多产五金及丹砂水银煤之外,中国数千年未尝大开,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窃以为,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附件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
■ 李鸿章认为发展民用工业有哪些理由?你认为根本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民用工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订购了扎花、纺纱、织布等全套设备,本土生产出的棉纺织品打破了外国占领中国市场的局面。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派于在1868年开设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招请“通晓中国语言文字”的译员,如英国的博兰雅等和徐寿、华蘅芳等。十年中据称译成西洋书籍近100种,其中属于自然科学方面占47种,工艺军事方面占45种。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翻译馆内
左起徐建寅、华蘅芳、徐寿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情况概览
积极评价: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
是中国步入近代化的第一步。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水师
汉阳铁厂
京师同文馆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评价:
江南制造总局每年的支出中,主要部分是薪水、工食,约占全部经费的40%,1878年竟高达55%。
——《论晚清的江南制造总局》
经总办议定价格后订立承揽合同时照原价加二五( 即在原价基础上加增 25 %) 。此二五为总办及亲信人所得,其余库房及经手人等又于原价之内索回佣(回扣)。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势力较强的商船队,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中国历史》
慈禧太后为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颐和园工程约为814万两白银,挪用的海军衙门经费约705万两。
——《简明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边疆危机
1. 西北——
2. 西南——
3. 东南——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阿古柏占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
(1864—1877)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
1879年日本改琉球为冲绳县
沙俄侵占(1871-1881)
沙俄占领伊犁地区
1872年日本强行吞并琉球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左宗棠
收复新疆
(1875-1878)
新疆建省
(1884)
(1885)
台湾建省
冯子材
镇南关大捷
刘铭传
击退法军
二、边疆危机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西北——
2. 西南——
3. 东南——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甲午中日战(1894)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东南边疆——甲午中日战争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日本间谍绘制了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等在内的军用地图
1876年日本带军舰前往朝鲜……1885年春,伊藤与李鸿章订《天津协定》,双方皆撤退驻高丽的军队,但高丽以后如有内乱,中日皆得调兵进高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892年,日本的扩军计划完成,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国家预算的41%。
依据以下史料,探讨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
日方完善
的前期准备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从时间上说,中国为了武备而向外国买船比日本更早。然而,黄海海战中的中国海军在吨位、速度、火力三个方面却都比日本略逊一筹……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武器装备的差距是一种现象。拨开这种现象,可以看到两国不同的社会政治之间的差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恩格斯
依据以下史料,探讨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
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
差异
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差异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边疆危机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2. 西南——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3. 东南——甲午中日战争(1894)
《马关条约》(1895)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举借外债,加重人民负担
列强势力更加深入内地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趋势:从东南沿海到沿海,沿江再到腹地
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断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瓜分中国狂潮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三国干涉还辽
2.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俄、德、法)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
政治上
抢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经济上
资本输出,
掠夺铁路和
工矿利权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租借地 割占地
期限 有明确租借期 永久性质
领土主权状况 领土主权仍为中国所有, 但受到严格限制, 列强实行殖民统治 领土主权
已经转移
给割占国
处置权 租占国无权自由处置该领土 割占国可以
自由处置领土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年代—19C中期)
(殖民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20C初)
(瓜分世界)
世界变化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战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
1840—1842
1856—1860
1883—1885
1894—1895
1900—1901
列强侵略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出路
探索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