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同步练习题
选择题
1. 1913年,孙中山听闻好友遇难,亲致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该挽联中的“公”是指( )
A. 李烈钧 B. 蔡锷
C. 黄兴 D. 宋教仁
2. 经学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谈到民国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纲要中增加读儒家经典的事,指出它是为恢复旧礼教造势,民国民主政治随后出现巨大倒退。“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
A.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废除共和制,实行帝制
C.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D. 北洋军阀开始了割据混战
3.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 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4. 孙中山在 《讨袁檄文》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护法运动
5. 袁世凯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护国战争爆发地是( )
A. 云南昆明 B. 江西南昌
C. 江苏南京 D. 湖北武汉
6.“护国战争期间,溃退、相持、观望,甚至倒戈加入反袁阵营是北洋军的看家本领,连跟随袁世凯最久、最为听话的张勋都勒兵不动。洪宪帝国的前途已经一目了然。”这反映了
( )
A.北洋军反对袁世凯 B.专制制度不得人心
C.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护国军是正义之师
7.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应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
B.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C.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
8. 1918年,陈独秀在一则随感录中写道:“列位看看,前几天督军团(指北洋系督军为干政和镇压民主革命力量而组织的团体)在北京何等威风!只因为外交团(指由外国派驻中国的外交使节按照外交惯例组成的团体)小小的一个劝告,都吓得各鸟兽散。”材料反映了( )
A.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 北洋军阀的统治依附帝国主义
D. 北洋政府的外交失利
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义和团运动时期
10.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夫去(废除)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列强的侵略
C. 国民政府的腐败 D. 军阀割据纷争
11、“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 )
A、 广东 B、江西
C、安徽 D、湖北
12、“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C 、 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1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是( )
A.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B.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张作霖
D.滇系军阀唐继尧
二、非选择题
16、读《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军阀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17、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政治走向对中国的社会民生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1915年底,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四 下表反映了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比较项 时间 具体情况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 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
材料五 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三所示内容与哪一战争有关?“护国军北上讨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什么说“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8、根据《临时约法》宪法由国会制定的规定,1913年4月8日国会正式召开后,便按照国会组织法,由两院各选30人为宪法起草委员,负责宪法起草。天坛被选作会场,起草工作历时三月,完成全稿,称《天坛宪法草案》。从内容上看,《天坛宪法草案》较之《临时约法》有所改进,赋予行政首脑对于国会的解散权,但《天坛宪法草案》在对《临时约法》做出部分修改的同时,依然保留国会对于行政首脑任命官员的同意权,继续实施责任内阁制,与袁氏之意相忤,袁乃授意各省督军及民政长官出面反对,有谓宪法草案“比较《临时约法》弊害尤深”之语。尽管宪法草案全案也经过三读,初步完成了宪章条文的草拟和审议,却一直没能公布。以后,随着袁世凯解散国会,这部宪法的制定也随之流产。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根据材料,分析《天坛宪法草案》制定失败的原因。
答案
1-5DBDCA 6-10CBCBD 11-15BBDCB
16、(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人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17、(1)从三权分立到总统总揽大权,总统的权力得到全面加强。进行独裁统治。
(2)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
(3)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等等。
18、袁世凯谋求独裁统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宪法在政体规划上的缺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