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8 16: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 ,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南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3.隋炀帝的统治(1)广建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 。(2)兴建洛阳城。(3)开通 :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 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唐朝繁荣的表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隋朝的建设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表现: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治上,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武则天的统治:唐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3.开明的民族政策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 ①政治腐败: 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息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②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节度使兵力不断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经过: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 在范阳起兵叛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平定。(3)影响: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 (1)原因: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2)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 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4.黄巢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5.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2)五代:指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3)十国:指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4)周世宗改革:在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 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图解】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朝建立【图解】大运河今貌【解读】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武周政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也是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的结果。【解读】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边疆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军政合一),其职责是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维护本地区的统治秩序,对付外来侵扰,考察所属官员政绩,给予赏罚,镇压叛乱。【解读】唐中央与突厥的关系 【图解】《步辇图》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的是吐蕃使者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图解】唐朝的兴衰
【重难突破】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主要方式
(1)通过战争,安定边疆。如打败东突厥。
(2)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如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和黑水、渤海都督府。
(3)册封爵位,促进友谊。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等。
(4)实行“和亲”,永结盟好。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
2.原因
唐朝疆域辽阔,周边民族众多;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治者有开明的民族观念。
3.影响
唐朝时期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繁荣。
典例1[山西太原2022二模]如图为《便桥会盟图》(局部),描写了唐太宗与突厥可汗在渭水上的便桥定盟的历史故事。画面有狂奔的马队、惊险的马上杂技、激烈的马球表演。该作品
A.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靡 B.显示了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C.展现了体育外交的魅力 D.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答案】D
【解析】《便桥会盟图》中出现了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的马队、马上杂技以及马球等内容,说明当时中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有民俗的交融,D项正确;马上杂技等活动无法反映出宫廷生活的奢靡,排除A项;神韵意趣与材料中的场景不符,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是境内民族关系,而非外交,排除C项。
二、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
1.“封建盛世”出现的原因
(1)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3)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
(4)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5)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
2.“封建盛世”的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认识
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进步。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改变。统治者采取的这些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维护其长久统治的目的。
4.对现代国家的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合理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典例2[山东2022考前信息卷]下图为陕西长安县韦洞墓出土的彩绘打马球俑。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初经西域传入中国,李唐王室因“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而大力倡导,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球运动从波斯传入,由皇室贵族的提倡风靡全国,马球运动中体现了尚武因素,反映唐代开放进取,崇尚阳刚力量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马球主要是在贵族中盛行,且唐代没有形成市民阶层,排除B项;C、D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模拟测试】
1.[陕西榆林2022三模]下图所示反映出隋朝
A.赋税沉重导致民不聊生 B.江南农业具有重要地位
C.洛阳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湖南衡阳2022三模]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址出上的武则天圣历年间的格文砖及其铭文。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
C.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
3.[重庆2022新高考模拟]下图为《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位于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799-872年)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该图
A.洋溢着恢宏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B.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心态
C.勾勒出唐王朝刚健昂扬的风貌 D.反映了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4.[湖南衡阳2022模拟]下表反映了唐朝玄宗至宪宗时期中央、地方官员数量的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官员类别历史时期 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唐玄宗时期 2620人 16185人
唐宪宗时期 5718人 260023人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政府吏治逐渐腐败
5.[浙江湖州2022仿真模拟]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中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A.强调文治武功不可偏废 B.告诫后世君主虚心纳谏
C.主张君主要量才而用人 D.强调要提高官员的素养
6.[黑龙江齐齐哈尔2022一模]唐玄宗开元间,裴耀卿谈到江南漕运时说:“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人斗门。”杜甫《舟中)谈到他在长江中见到“连樯并米船”,《后出塞》中又云:“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这些反映出当时
A.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南方政府力行重农抑商政策
C.南方农户赋税负担十分沉重 D.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7.[江苏2022押题预测卷]据《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玄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
A.笼络地方贵族 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
C.提升皇族地位 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8.[辽宁辽阳2022一模]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 地区 概述
独立型藩镇 河朔地区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 中原地区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行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 西北边地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 江淮流域 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9.[广东2022冲刺(二)]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源自我国北方窑口,而迅速崛起于中唐时期的长沙窑,模印贴花为其长沙窑制瓷常用的手法之一。在长沙窑运用此法之前,湖南本土窑口基本未曾用过此法,之后也鲜用。据此可推知,长沙窑的崛起
A.与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有关 B.反映了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C.表明唐代区域间贸易的繁荣 D.是制瓷业南青北白格局的体现
10.[黑龙江2022考前押题卷(一)]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 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 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11.[辽宁大连市022一模]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
A.儒家思想被动摇 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 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12.[山东2022考前信息卷]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13.[吉林吉林2022四模]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据《旧唐书》载,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于阗王尉迟胜“自率兵五千赴难(帮助官兵)”。上述现象表明
A.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和包容
B.西域地区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
C.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
D.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14.[湖北鄂东南三校2022联考]下表为不同史料对禄东赞的记录,根据上述史料可以推断出( )
史料 出处
“初,太宗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召见顾问,进对合旨,太宗礼之,有异诸藩” 《旧唐书·吐蕃传》
“丙辰,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资治通鉴》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
A.《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年间唐王朝与吐蕃的和亲事件
B.历史文献与图片史料丰富多元可直接还原历史现实
C.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与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
D.都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一手史料
15.[湖北恩施2022联考(二)]公元646年,起源于北方草原的回纥归附唐政府后,唐太宗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吐迷度可汗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置官号皆如故事”。这一做法
A.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变革了华夷有别的民族观念
C.加速了回纥族封建化进程 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6.[海南中部六市县2022模拟]陈寅恪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与这段话的主旨最为契合的标题是
A.帝国的扩容:从汉族帝国到中华帝国 B.民族的交融:中原对周边的文化吸引
C.文明的优势:封建正统理论的变异 D.观念的迭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大运河的中心是在洛阳,而且洛阳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粮仓,由此可知洛阳成为了全国经济的中心,C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无法看出赋税水平和江南农业的地位,排除A、B两项;“南移趋势明显”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洛阳含嘉仓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唐代国家粮仓,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这是因为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无法得出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无法得出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与市场交易的管理无关,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军队出行的壮观场景,旌旗招展、部队军容整齐、场面宏大,该图勾勒出唐朝刚健昂扬的社会风貌,C项正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藩镇割据加剧,大一统遭到破坏,中央集权被削弱,排除A项;“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被削弱,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说法错误,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中央官员上升幅度远远不及地方官员上升幅度,这说明唐代地方势力在膨胀,A项正确;官员数量变化无法得出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排除B项;官员数量增加会造成财政支出增加,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中央财政紧张,因此中央官员增加人数有限,排除C项;D项与材料数据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可得出材料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要善于用其特长,量才而用人,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文治武功,排除A项;材料强调用人,而不是虚心纳谏,也不是官员的素养问题,排除BD项。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长江中见到‘连樯并米船”“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可知.唐玄宗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的兴盛,因此推动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唐玄宗时期南北是统一的,所以不存在所谓南方政府,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赋税沉重这一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主旨并未强调商品经济的活跃.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七姓十家是世家大族。唐高宗下诏其不得自为昏(婚),这是为了打击世家大族相互联姻形成复杂的势力,B项正确;这不是笼络地方贵族的做法,排除A项;这无法提升皇族地位,也无法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D两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其他地区的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区域性。材料中财源型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防御型藩镇从武力上拱卫了关中安全,防遏型藩镇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河朔地区藩镇割据形式的变化,不光取决于河朔地区藩镇本身的势力消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三类藩镇的动向,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制约性,A项正确;当时西北边患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排除B项;当时唐代仍维持统一的局面,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源自我国北方窑口”“迅速崛起于中唐时期的长沙窑”“在长沙窑运用此法之前,湖南本土窑口基本未曾用过此法”等信息可知,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在中唐之前主要流行于北方,湖南基本没有,但在中唐时期,以模印贴花为主要技法的长沙窑迅速崛起,这说明北方的手工业技术迅速传播到湖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期,北方爆发了安史之乱,北人大量南迁,这为北方技艺在南方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大运河在隋朝即已开通,但长沙窑是在中唐崛起的,排除B项;表明唐代区域间贸易的繁荣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制瓷业南青北白格局的体现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天宝到元和年间,南北方户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有关,说明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人口的迁移,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南方户数减少,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用人突破民族、国家和性别限制,这体现出的正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被动摇,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B项;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不能体现整个材料信息,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羁縻州府是一种对少数民族的笼络政策,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六大都护府统辖,体现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扩大,B项正确;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在财政上有自主权,羁縻州府有一定的独立性,排除A项;羁縻州府实行的是当地人治理当地人,而不是中央派遣官员去治理,因此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在秦汉时已经有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材料也有“数量远超历代的信息”,说明不是创新,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西域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央政府管辖松散。依据材料,唐玄宗以后,西域政权的文书中使用唐朝措辞,于阗国王帮助唐朝政府镇压叛乱,体现出对中原政权的归向和趋同,这是一种政治认同的表现,B项正确;同西域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A项;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始于西汉,排除C项;D项的叙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14.【答案】A
【解析】根据“太宗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等信息可知,《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年间唐王朝与吐蕃的和亲事件,A项正确;“直接还原”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是与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宋代史书,不是在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一手史料,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体现了唐朝对回纥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是在近现代,属于时空错位,概念混淆。排除A项;华夷有别的民族观念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才逐渐改变,排除B项;材料“任命其首领吐迷度可汗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置官号皆如故事’”体现是唐朝结合回纥惯例进行管理,具有“因俗而治”灵活的特点,但并未推动其生产力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进步,即“封建化”,排除C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陈寅恪认为唐朝的统一和强盛源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大融合,在基础上,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民族结构,从单一汉族扩容为中华民族,为唐朝注入了“新机”,A项正确;材料中陈寅恪认为少数民族为中原汉族注入了活力,而不是中原对周边文化具有吸引力,排除B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理论是儒家思想,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与唐朝强盛的关系,没有涉及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排除D项。
(二)教 师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南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3.隋炀帝的统治(1)广建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2)兴建洛阳城。(3)开通大运河: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唐朝繁荣的表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隋朝的建设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表现: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治上,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武则天的统治:唐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3.开明的民族政策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息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②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节度使兵力不断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经过: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平定。(3)影响: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 (1)原因: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2)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4.黄巢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5.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2)五代:指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3)十国:指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4)周世宗改革:在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图解】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朝建立【图解】大运河今貌【解读】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武周政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也是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的结果。【解读】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边疆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军政合一),其职责是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维护本地区的统治秩序,对付外来侵扰,考察所属官员政绩,给予赏罚,镇压叛乱。【解读】唐中央与突厥的关系 【图解】《步辇图》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的是吐蕃使者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是汉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图解】唐朝的兴衰
【重难突破】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主要方式
(1)通过战争,安定边疆。如打败东突厥。
(2)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如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和黑水、渤海都督府。
(3)册封爵位,促进友谊。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等。
(4)实行“和亲”,永结盟好。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
2.原因
唐朝疆域辽阔,周边民族众多;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治者有开明的民族观念。
3.影响
唐朝时期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繁荣。
典例1[山西太原2022二模]如图为《便桥会盟图》(局部),描写了唐太宗与突厥可汗在渭水上的便桥定盟的历史故事。画面有狂奔的马队、惊险的马上杂技、激烈的马球表演。该作品
A.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靡 B.显示了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C.展现了体育外交的魅力 D.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答案】D
【解析】《便桥会盟图》中出现了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的马队、马上杂技以及马球等内容,说明当时中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有民俗的交融,D项正确;马上杂技等活动无法反映出宫廷生活的奢靡,排除A项;神韵意趣与材料中的场景不符,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是境内民族关系,而非外交,排除C项。
二、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
1.“封建盛世”出现的原因
(1)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3)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
(4)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5)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
2.“封建盛世”的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认识
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进步。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改变。统治者采取的这些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维护其长久统治的目的。
4.对现代国家的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合理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典例2[山东2022考前信息卷]下图为陕西长安县韦洞墓出土的彩绘打马球俑。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初经西域传入中国,李唐王室因“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而大力倡导,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球运动从波斯传入,由皇室贵族的提倡风靡全国,马球运动中体现了尚武因素,反映唐代开放进取,崇尚阳刚力量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马球主要是在贵族中盛行,且唐代没有形成市民阶层,排除B项;C、D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模拟测试】
1.[陕西榆林2022三模]下图所示反映出隋朝
A.赋税沉重导致民不聊生 B.江南农业具有重要地位
C.洛阳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C
【解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大运河的中心是在洛阳,而且洛阳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粮仓,由此可知洛阳成为了全国经济的中心,C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无法看出赋税水平和江南农业的地位,排除A、B两项;“南移趋势明显”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2.[湖南衡阳2022三模]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址出上的武则天圣历年间的格文砖及其铭文。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
C.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洛阳含嘉仓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唐代国家粮仓,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这是因为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无法得出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无法得出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储存,与市场交易的管理无关,排除D项。
3.[重庆2022新高考模拟]下图为《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位于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799-872年)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该图
A.洋溢着恢宏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B.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心态
C.勾勒出唐王朝刚健昂扬的风貌 D.反映了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军队出行的壮观场景,旌旗招展、部队军容整齐、场面宏大,该图勾勒出唐朝刚健昂扬的社会风貌,C项正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藩镇割据加剧,大一统遭到破坏,中央集权被削弱,排除A项;“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被削弱,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说法错误,排除D项。
4.[湖南衡阳2022模拟]下表反映了唐朝玄宗至宪宗时期中央、地方官员数量的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官员类别历史时期 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唐玄宗时期 2620人 16185人
唐宪宗时期 5718人 260023人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政府吏治逐渐腐败
【答案】A
【解析】中央官员上升幅度远远不及地方官员上升幅度,这说明唐代地方势力在膨胀,A项正确;官员数量变化无法得出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排除B项;官员数量增加会造成财政支出增加,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中央财政紧张,因此中央官员增加人数有限,排除C项;D项与材料数据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
5.[浙江湖州2022仿真模拟]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中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A.强调文治武功不可偏废 B.告诫后世君主虚心纳谏
C.主张君主要量才而用人 D.强调要提高官员的素养
【答案】C
【解析】根据“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可得出材料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要善于用其特长,量才而用人,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文治武功,排除A项;材料强调用人,而不是虚心纳谏,也不是官员的素养问题,排除B、D项。
6.[黑龙江齐齐哈尔2022一模]唐玄宗开元间,裴耀卿谈到江南漕运时说:“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人斗门。”杜甫《舟中)谈到他在长江中见到“连樯并米船”,《后出塞》中又云:“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这些反映出当时
A.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南方政府力行重农抑商政策
C.南方农户赋税负担十分沉重 D.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长江中见到‘连樯并米船”“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可知.唐玄宗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的兴盛,因此推动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唐玄宗时期南北是统一的,所以不存在所谓南方政府,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赋税沉重这一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主旨并未强调商品经济的活跃.排除D项。
7.[江苏2022押题预测卷]据《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玄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
A.笼络地方贵族 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
C.提升皇族地位 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七姓十家是世家大族。唐高宗下诏其不得自为昏(婚),这是为了打击世家大族相互联姻形成复杂的势力,B项正确;这不是笼络地方贵族的做法,排除A项;这无法提升皇族地位,也无法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D两项错误。
8.[辽宁辽阳2022一模]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 地区 概述
独立型藩镇 河朔地区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 中原地区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行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 西北边地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 江淮流域 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其他地区的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区域性。材料中财源型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防御型藩镇从武力上拱卫了关中安全,防遏型藩镇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河朔地区藩镇割据形式的变化,不光取决于河朔地区藩镇本身的势力消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三类藩镇的动向,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制约性,A项正确;当时西北边患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排除B项;当时唐代仍维持统一的局面,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
9.[广东2022冲刺(二)]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源自我国北方窑口,而迅速崛起于中唐时期的长沙窑,模印贴花为其长沙窑制瓷常用的手法之一。在长沙窑运用此法之前,湖南本土窑口基本未曾用过此法,之后也鲜用。据此可推知,长沙窑的崛起
A.与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有关 B.反映了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C.表明唐代区域间贸易的繁荣 D.是制瓷业南青北白格局的体现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源自我国北方窑口”“迅速崛起于中唐时期的长沙窑”“在长沙窑运用此法之前,湖南本土窑口基本未曾用过此法”等信息可知,模印贴花装饰陶瓷器的技法在中唐之前主要流行于北方,湖南基本没有,但在中唐时期,以模印贴花为主要技法的长沙窑迅速崛起,这说明北方的手工业技术迅速传播到湖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期,北方爆发了安史之乱,北人大量南迁,这为北方技艺在南方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大运河在隋朝即已开通,但长沙窑是在中唐崛起的,排除B项;表明唐代区域间贸易的繁荣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制瓷业南青北白格局的体现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
10.[黑龙江2022考前押题卷(一)]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 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 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天宝到元和年间,南北方户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有关,说明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人口的迁移,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南方户数减少,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
11.[辽宁大连市022一模]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
A.儒家思想被动摇 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 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用人突破民族、国家和性别限制,这体现出的正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被动摇,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B项;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不能体现整个材料信息,排除D项。
12.[山东2022考前信息卷]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答案】B
【解析】羁縻州府是一种对少数民族的笼络政策,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六大都护府统辖,体现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扩大,B项正确;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在财政上有自主权,羁縻州府有一定的独立性,排除A项;羁縻州府实行的是当地人治理当地人,而不是中央派遣官员去治理,因此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在秦汉时已经有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材料也有“数量远超历代的信息”,说明不是创新,排除D项。
13.[吉林吉林2022四模]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据《旧唐书》载,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于阗王尉迟胜“自率兵五千赴难(帮助官兵)”。上述现象表明
A.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和包容
B.西域地区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
C.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
D.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西域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央政府管辖松散。依据材料,唐玄宗以后,西域政权的文书中使用唐朝措辞,于阗国王帮助唐朝政府镇压叛乱,体现出对中原政权的归向和趋同,这是一种政治认同的表现,B项正确;同西域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A项;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始于西汉,排除C项;D项的叙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14.[湖北鄂东南三校2022联考]下表为不同史料对禄东赞的记录,根据上述史料可以推断出( )
史料 出处
“初,太宗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召见顾问,进对合旨,太宗礼之,有异诸藩” 《旧唐书·吐蕃传》
“丙辰,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资治通鉴》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
A.《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年间唐王朝与吐蕃的和亲事件
B.历史文献与图片史料丰富多元可直接还原历史现实
C.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与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
D.都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一手史料
【答案】A
【解析】根据“太宗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等信息可知,《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年间唐王朝与吐蕃的和亲事件,A项正确;“直接还原”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是与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宋代史书,不是在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一手史料,排除D项。
15.[湖北恩施2022联考(二)]公元646年,起源于北方草原的回纥归附唐政府后,唐太宗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吐迷度可汗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置官号皆如故事”。这一做法
A.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变革了华夷有别的民族观念
C.加速了回纥族封建化进程 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体现了唐朝对回纥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是在近现代,属于时空错位,概念混淆。排除A项;华夷有别的民族观念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才逐渐改变,排除B项;材料“任命其首领吐迷度可汗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置官号皆如故事’”体现是唐朝结合回纥惯例进行管理,具有“因俗而治”灵活的特点,但并未推动其生产力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进步,即“封建化”,排除C项。
16.[海南中部六市县2022模拟]陈寅恪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与这段话的主旨最为契合的标题是
A.帝国的扩容:从汉族帝国到中华帝国 B.民族的交融:中原对周边的文化吸引
C.文明的优势:封建正统理论的变异 D.观念的迭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陈寅恪认为唐朝的统一和强盛源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大融合,在基础上,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民族结构,从单一汉族扩容为中华民族,为唐朝注入了“新机”,A项正确;材料中陈寅恪认为少数民族为中原汉族注入了活力,而不是中原对周边文化具有吸引力,排除B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理论是儒家思想,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与唐朝强盛的关系,没有涉及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