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病毒课件 (共30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5病毒课件 (共30张PPT)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8 18: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章 病毒
学习目标
1. 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新冠肺炎、埃博拉(Ebola virus)、非典(SARS)、禽流感(H7N9)、艾滋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1.病毒的发现史
(1).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①实验过程: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②实验结论:伊万诺夫斯基认为是一类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引起了烟草花叶病。科学家把这种病原体叫作“滤过性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新课讲解
(2).口蹄疫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后来,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病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病毒: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新课讲解
2.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流感、艾滋病,动物的口蹄疫、鸡瘟,植物的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烟草正常叶(左) 和 烟草花叶病叶(右)
新课讲解
1.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1)大小: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
(2)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等。
2.病毒的种类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二、病毒的种类
新课讲解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用黏液瘤病毒来消灭兔灾。黏液瘤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噬菌体
D.细菌病毒
B
解析:黏液瘤病毒是寄生在兔等动物体内的,因此它属于动物病毒。
新课讲解
1.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烟草花叶病毒
植物病毒
腺病毒
动物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细菌病毒
新课讲解
2.病毒的繁殖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细胞,就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病毒在寄主细胞里,依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从而进行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新课讲解
3.病毒对寄主细胞的危害
(1)危害:病毒大量繁殖,会导致寄主细胞破裂死亡,从而对寄主造成危害。
(2)结晶体:病毒在没有找到寄主细胞时,先形成类似休眠体的结构——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其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组成是( )
A.外部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
B.细胞膜和未成形的细胞核
C.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D.脂肪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新课讲解
1.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1)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
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课讲解
(2)禽流感
①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禽类中,引起从呼吸系统异常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
②类型: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
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新课讲解
2.利用病毒造福人类
虽然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1)利用病毒来生产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
人们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或无毒处理,生产疫苗,可以预防病毒感染。
新课讲解
(2)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
噬菌体具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人们可利用噬菌体来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如烧伤病人的伤口很容易被绿脓杆菌感染而化脓,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可以治疗烧伤病人伤口的化脓感染。
(3)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中,许多昆虫由于受到病毒的侵染而死亡。这种病毒只在昆虫体内寄生,对人、植物和害虫的天敌均
新课讲解
无危害。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商品杀虫剂,将其应用于棉铃虫的防治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4)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家根据病毒十分微小的特点,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病毒的实例的是( )
A.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B.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
A
解析: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是利用青霉素直接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使病人康复的;利用病毒制成杀虫剂、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都是人类利用病毒的实例。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病毒的营养方式是 ( )
A.生在死细胞中
B.寄生在活细胞中
C.寄生在细胞表面
D.寄生在生物体内
B
当堂小练
2.艾滋病病毒属于 ( )
A.植物病毒 B.细菌病毒
C.动物病毒 D.噬菌体
C
教材习题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
(2)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 )
(3)病毒一但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 )
答案:(1)√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教材习题
答案:(2)√ 解析: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
(3)× 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毒的物质,叫做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因此少量的病毒侵入人体,不一定会使人患病.有的病毒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
教材习题
2.完成下面的图解。
教材习题
答案:
教材习题
3.除课文中介绍的病毒外,还有哪些病毒使人或动植物患病?感兴趣的话,不妨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答案:引起人患病的病毒,如腮腺炎病毒使人患腮腺炎,麻疹病毒使人患麻疹,埃博拉病毒引起出血热等;引起植物患病的病毒,如甜菜黄化病病毒使甜菜患黄化病,水稻矮缩病病毒使水稻患矮缩病,甘蔗花叶病毒使甘蔗患花叶病等;引起动物患病的病毒,如兔出血症病毒使兔患出血症,猪瘟病毒使猪患猪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