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同步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同步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0: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2、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3、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能对每种行为举出实例。
新知导入
动物行为: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
新知导入
动物行为的特点:
1、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并且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
2、动物的行为都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是对来自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作用。
3、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新知导入
动物行为的分类: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涡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一般生活在小溪、池塘等清洁的淡水中,身体扁平、可以自由活动。常隐藏在水中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的假设是?
3、该实验的变量,即控制的因素是?
4、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涡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涡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光。(A端有光,B短无光)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实验1
(1)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胶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另一端记为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步骤(3)中,试管A、B两端的光线相同,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
涡虫在试管A端和B端停留的时间大致相等。
步骤(4)中,试管A端有光,B端无光,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
涡虫在试管B端停留的时间长。
实验结论:实验表明涡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实验1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实验2
(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发现涡虫身体呈舒展状态。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发现涡虫在强光下身体仍呈舒展状态。
(2)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发现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3)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
(4)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观察发现。经过100次重复步骤后,涡虫对光的反应也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舒展
舒展接着收缩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舒展身体。
原因是:涡虫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
原因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表现不同的原因:
这是因为涡虫对“光照——电击”的连续刺激作用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导致收缩身体的条件刺激。
新知讲解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实验2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的意义:
(后天学习行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课堂练习
【解析】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如图是科学家做的“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实验,涡虫的哪个行为是学习行为(  )
A.步骤A中涡虫在强光下伸展身体
B.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
C.步骤ABCD都是涡虫的学习行为
D.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
D
新知讲解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
如果一个动物的行为是对一个特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且出生后第一次遇到这一刺激就能做出这种反应,通常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先天性的,也称为本能行为。这些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新知讲解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蜘蛛结网
新知讲解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蜜蜂筑巢
新知讲解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鸟类营巢孵卵
新知讲解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
课堂练习
【解析】一只刚失去幼崽的母狗,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一群小猪患,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①是先天性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一只刚失去幼患的母狗,正用自己的乳汁精心喂养着一群小猪患,“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狗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C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这种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叫做后天学习行为。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
1、后天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2、大多数动物都能学会一些新的行为,但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实质上,习惯化学习并没有学到什么,而是丢失了某种反应。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先天性行为)。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后天学习行为)。
大山雀喝牛奶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在迷宫的一壁安上电极,而另一壁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装有电极的墙壁时,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蚯蚓学会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的走迷宫实验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在放有三只箱子的室内,天花板上挂有香蕉,猩猩够不到天花板上的香蕉,慢慢安静后的黑猩猩跑向一只箱子,放在水果的下方,箱子一只只的堆放起来,知道够到了香蕉。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区别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而获得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物质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生理基础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行为意义 保证动物的基本生活,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能否遗传 能 不能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有什么联系?
1、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
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3、两者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后天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
后天学习行为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行为形成后,需要后天学习和强化才能稳定,否则还是容易遗忘和消失的。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鸟类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为什么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
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新知讲解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蚯蚓走“T”字形迷宫需要经过约200次的尝试与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老鼠走更复杂的迷宫只需要7次左右即可,黑猩猩只需要3次左右。能得出什么结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这与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有关。
课堂练习
【解析】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如表是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次数的结果.这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甲→乙
D.甲→丁→丙→乙
B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课堂总结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
课堂练习
1.以下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
A. 蜘蛛织网
B. 狗听到喂食的铃声流口水
C. 鹦鹉学舌
D. 黑猩猩用树枝伸到白蚁洞里掏白蚁吃
2.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蜜蜂采蜜
B. 蜘蛛结网
C. 小鸟喂鱼
D. 蚯蚓走迷宫
D
A
课堂练习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 蚂蚁搬家、孔雀开屏、公鸡报晓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惊弓之鸟、大雁南飞
D. 狗辨主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4.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鱼类的洄游 ②鸟类的迁徙
③美国红雀喂金鱼 ④大山雀偷饮牛奶
⑤猫捉老鼠 ⑥蜘蛛结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
C
D
课堂练习
5.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得到如下图2结果: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B. 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时间最少
C.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
D. 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
D
课堂练习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摄像机拍摄蚂蚁的取食行为
B. 用望远镜观察藏羚羊的活动
C. 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7.有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支持这种观点?
( )。
A. 人的生殖能力最强
B. 人的防御能力最强
C. 人的学习能力最强
D. 人的捕食能力最强
C
D
课堂练习
8.“桃花深处蜜蜂喧”,蜂王留守蜂巢,工蜂外出采蜜。蜜蜂的这些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 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 使用望远镜观察狒狒以研究其社会行为
D. 利用特定的设备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D
A
课堂练习
10.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可以包含 (  )
A.生来就有的行为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与遗传物质有关
D.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
1.题
2.题
3.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