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8 18: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洋 务 运 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后期颁布《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1890年,李鸿章主持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1893年3月,湖北有50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赴该局学艺。“待学艺完成,即将在武昌织布官局中工作。……去冬来沪(学艺)之幼童30名,均已回鄂。”这段话主要表明洋务运动(  )
A. 普遍使用幼童劳动
B. 催生民族资本主义
C. 促进近代技术传播
D. 使强国梦想逐渐破灭
3.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烟台、牛庄、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促进我国(  )
A. 军事工业发展到了海外
B. 民用工业近代化
C. 交通运输发展领先世界
D. 走上了富强道路
4.《光绪朝东华录》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
A. 西方的管理方法 B. 资本主义制度
C. 西方的思想文化 D. 采用机器生产
5.“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
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C. 创办湖北织布局
D. 筹建近代新式海军
6.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
A. 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C. 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 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
7.右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的。1873年,该轮船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
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 近代化海军的创建
D. 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的稳健发展
9.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问 题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比 例 42.5% 22.8% 17.5% 17.2%
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10.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
A. 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 创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 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D. 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11.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表明《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收到成效
B. 直接导致了英、法轮船公司的倒闭
C.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12.下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A.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13.1862年,京师同文馆初创时,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学生有10人。后来,同文馆又增设天文、算学等专业。馆内课程既有3 000多条礼仪,也有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逻辑。同时,“基督文明”亦在校内被广泛宣扬。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  )
A. 打破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
B. 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
C. 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
D. 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
1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世界大势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
D. 中国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5.孙中山曾评价洋务运动“育才则有同文、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有招商轮船。……已先后辉映”,又言洋务运动终因“徒袭人之皮毛,而不顾己之命脉,所以犹不能与欧洲颉颃”。材料主要说明洋务运动(  )
A. 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富兵强
B. 促使资产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C. 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面对内外忧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1895 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
——摘编自张柏春《论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多,外轮就损失1 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引进军事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技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5BCBDC 6-10ADACA 11-15CDAAC
16、(1)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科技落后,对西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
(2)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是军事企业的补充,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紧张状况。
(3)洋务运动对于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