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 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寓言四则》 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9: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寓言四则
素养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3.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
学法指引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功能,充当了别的词类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一般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解释加点词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含义;②放在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中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知识导航
一、作者简介
1.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寓言家。他与俄国的克雷洛夫、法国的拉 封丹和德国的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向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在古希腊已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2.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属河南省安阳市)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件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全家被流放到蜀郡,吕不韦忧惧自尽。
3.列子(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
二、写作背景
1.《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对后世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学名著。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融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26卷,160篇,20余万字。
3.《列子》一书,旧题为战国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御寇的著作已失传)。《列子》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入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三、知识积累
◎什么是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寓言是一种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其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简单,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故事情节大多是虚构的。常用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diāo xiàng(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bì hù (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ài mù (爱慕)xū róng (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3)你要是愿意,我们来jiào liàng jiào liàng(较量较量)吧!
(4)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kǎi gē (凯歌) 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5)qǐ rén yōu tiān(杞人忧天)
2.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对应的词语。
(1)庇护:袒护;保护。
(2)较量:①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②计较。
(3)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4)爱慕虚荣:贪图表面上的光彩,而不注重实际。
(5)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见于《列子天瑞》)。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       
(2)穿井得一人(挖井)
(3)国人道之(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4)国人道之(讲述)
(5)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6)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7)得一人之使(使唤)       
(8)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9)身亡所寄(无,没有)     
(10)因往晓之(于是,就)(告知,开导)
(11)积气耳(聚积的气体)  
(12)若屈伸呼吸(你)
(13)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14)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15)只使坠(纵使,即使)    
(16)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17)积块耳(聚积的土块)   
(18)充塞四虚(四方)
(19)若躇步跐蹈(踩,踏)
(20)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4.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尖锐讽刺了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会遭受失败。
5.完成《寓言四则》的自学结构图。
课文精读
穿井得一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2)国人道之(讲述)
(3)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之于宋君。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此书又称《吕览》,为春秋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丁家开始因为没井,要常年派一人在外打水,后来打了井,不用再派人在外打水,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劳力,所以才说“穿井得一人”。
C.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就是因为他好奇,不太相信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以讹传讹”要不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2)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6.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3分)
讽刺了那些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的人或现象。
类文阅读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有删改)
【注释】①恚(huì)悔:愤怒而懊悔。②唐:空,徒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其人恚悔(代词,这个) 
(2)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假如)
(3)应先食之(代词,指那半个饼)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譬 如 有 人 / 因 其 饥 故 / 食 七 枚 煎 饼 / 食 六 枚 半 已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3分)
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拓展阅读
墨与砚
最要好的朋友往往也会闹点别扭,墨与砚从来就是一对配合得很好的伙伴。据说,他们也有过一次矛盾。
有一天,黑墨忽然长叹一声,对砚台说:“老兄啊!我不想跟你厮守下去了。就凭我这副乌黑硬朗的身骨,到哪儿不受欢迎,干吗要在你这块小天地里转一辈子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砚台翻了翻眼皮,瞪着黑墨问。黑墨昂起头,傲慢地答道:“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材?你瞧我稍微转动一下身子,就碰到你的腹壁;再一转身,就要顶穿你的肚皮了。要是让我出去,在桌面上或是地面上打转转,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
“我劝你别好高骛远了,”砚台笑了笑对黑墨说,“      ”“哼!你压制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想压我一辈子吗?”黑墨拉长了他那副黑面孔,气势汹汹地质问砚台。“我这是好心劝你,听不听由你。”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要离开你!”说完,黑墨腾地跳出砚台,在桌面上呼呼啦啦地转动起来,一边转一边高声对砚台说;“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瞧我转得多灵活,多带劲,简直就像在溜冰场上进行滑冰表演一样!”
黑墨转啊,转啊!转得头昏眼花,猛一跤跌在桌面上,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可是瞧瞧桌面上,却一点墨汁也没有。
砚台诚恳地说:“你不听忠告,才吃了这个大亏。你把自己的能耐估计得太高了,其实,离开了水和我,你又有什么作为呢?快回来吧!”
黑墨重新跳进砚台,转上几圈,脚下就涌出了香喷喷的墨汁。从此以后,黑墨就安心在砚台里转磨,再也不想跳出去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故事。(3分)
黑墨不满足于砚台这一方小天地,跳出砚台吃了亏后,才安心地在砚台里转磨。
2.根据上下文,补全砚台对黑墨说的话。(3分)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受到的启示。(4分)
示例:在学习或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创造最终的成功。比如打篮球时,队员与队员之间密切配合,才能打败对手,赢得胜利。
核心素养
王丽同学在读书会上给大家讲了《伊索寓言》里《蚂蚁和蟋蟀》的故事,请你猜猜它的寓意。(4分)
炎热的夏天,食物丰富,花朵盛开,蚂蚁们仍是忙忙碌碌地工作着。蟋蟀天天唱着歌,快乐而悠闲。蟋蟀看到蚂蚁们搬运食物时满头大汗,就笑道:“喂!蚂蚁先生,这么热为啥不偶尔休息一下,像我这样不是很好吗?”蚂蚁说:“我们要为过冬做准备,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唱歌、玩耍!”蟋蟀回答:“啊!真是笨蛋!干吗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飘着,蚂蚁们在巢里过着悠闲的日子,蟋蟀只好躲在空空的洞穴里挨饿,挨冻。这时,它悲叹道:“唉!夏天时我若像蚂蚁先生那样该多好啊!”
寓意:示例:要勤劳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先认真刻苦地工作,才能好好地享受快乐的生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微写作
大家读懂了《穿井得一人》 的故事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种种信息,真假难辨。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请你就此问题写一篇作文。150字左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