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18 18: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欣赏作品《可爱的家》作品是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段插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还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对牧场和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模仿与合作的方式,感受歌曲节拍等音乐要素,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然、和谐的表现二声部,自信的演唱。
3.知识与技能目标: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在弱起小节的拍子中,掌握演唱技巧,唱准一字多音以及附点节奏。尝试用陶笛演奏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然、和谐的表现二声部,自信的表演唱。
【教学难点】
唱准一字多音以及附点节奏。能用陶笛演奏音乐作品。《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美丽牧场上的画面。首先,着重关注音乐作品,也就是备作品素材,这其中包括选择音乐作品,在选定作品的同时,深挖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音区、音色、和声等等,不仅要考虑作品的人文因素,更多的关注演唱时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
2.老师:同学们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吗?——班级器乐比赛。咱们演奏的曲子名字还记得吗?——《阳光下的爱》。还记得怎么演奏吗?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3.老师:我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是一首优美抒情、充满浓浓爱意的作品,今天老师带来的第一首作品也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它的风格跟咱们这首有点相同,但是表现又有所不同,一起来听听,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设计意图:在导课环节我用了学生们生活中参加的活动,一首原创作品话题导入,沿着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导入今天所学的内容,同样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作品,但是拍子有所不同,一起来听听今天学的是几拍子的,带着问题走进音乐。)
二、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一)聆听体验
1.第一遍聆听: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老师:非常优美抒情还有一些田园气息的作品,咱们的家是在大海边,今天歌中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在牧场上(揭示课题)
2.第二遍聆听:请你听听是几拍子?强拍在哪?老师:3拍子的指挥手势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第三遍聆听:请你加入指挥手势,听听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老师:第一部分;每一句都在弱起。
第二部分:只有第一句是在强拍上唱的“家......”是为了表达情感上的强烈,其余的乐句也还是在弱拍起唱。
(设计意图:着重关注音乐作品,感受并挖掘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指挥手势等等,不仅要考虑作品的人文因素,更多的关注演唱时的特点。)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请你跟着旋律线用“呜”模唱一下
2.老师:请你继续用“呜”?这首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用了什么手段?歌曲中用了好多的?
——重复。请你提高眉毛,打开喉咙。我们再来一遍,一起找一找相同乐句。
3.老师:一起合作唱歌谱。
4.老师:加入歌词演唱吧
(1)老师:弱起小节的歌曲在唱的时候要更加抒情,我们加入歌词试一下“在” “荡” “快” 一字多音
(2)老师: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夜幕悄悄降临,夜晚的牧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
师:第二段歌词自己加上吧。
(3)老师:跟琴完整唱。
(设计意图:学生用“wu”来哼唱歌曲旋律,使同学们自然进入到演唱状态,通过对歌曲情感的挖掘和表现,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拓展合唱
1.老师:看,谱子的右上角告诉我们,这首歌来自——美国,它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歌曲,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2.老师:老师有个想法,为了让这个家更温暖,我给这首歌写了一个二声部,使它的音响更丰满,我们一起先来看一段示范听听效果。
3.老师:二声部唱谱子
4.老师:二声部加歌词
5.老师:两个声部合作试试吧
6.和伴奏演唱歌曲(设计意图:用编配二声部的方式让音乐更加丰满。使学生能够以演唱、演奏、欣赏等多种表现综合学习歌曲,加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化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在演唱环节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以动听的歌声呈现美好的合唱。)
四、拓展欣赏
1.老师:优美的旋律让老师也想到了自己的家,有这段旋律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了?(观看视频)
老师:这是一首来自英国毕肖普笔下的《可爱的家》
2.老师:关于家的音乐作品有很多,这首歌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刚才听到的是一首声乐作品,世间最美的乐器是人声,对于器乐作品呢?
一起来听一首管弦乐版的,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
3.老师:同学们刚才聆听中曲子中主旋律出现了几次呢?老师:第一乐段主奏乐器是中提琴,中提琴的演奏方式、音色、乐器构造进行简短介绍。第二段主奏乐器是钢片琴,这个乐器在班级器乐比赛中也用到了,所以大家比较熟悉老师:
听着演奏家们的演奏,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但作为老师来说,还是更希望听到同学们的演奏,这段《可爱的家》谱子并不难,一分钟的时间练习一下。
老师:和伴奏试试吧
4.老师还给大家出了一个小难题,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一段谱子,能不能再来试试呢?(适合陶笛吹奏调式的《牧场上的家》谱子老师:看着大家的表情从诧异到自信,我就放心啦,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5.我们不仅能唱和吹奏,还可以......我的家在海边,哪儿有蓝天白帆......
(歌词创编留下作业)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已知、已能和已了解。在层层递进的感受,循序渐进的实践,让听觉,视觉,触觉都与音乐有关。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加入陶笛的演奏,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演奏基础。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课并实施课,培养音乐记忆能力,清晰的掌握学习内容,将歌唱的谱子调整成陶笛谱子,优美的笛声与歌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副美好的画面。)
五、小结
我们有幸生于华夏,生活在美好时代,可以把我们生活的场景编入歌中唱一唱,下节课可以带着你的音乐作品来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