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内容:探索碱的性质1 课型:新授 时间:2013年9月9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学习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学习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碱在水溶液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2、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无色酚酞试液变 。
3、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镁
氢氧化钙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
氢氧化锌 氢氧化铁 氢氧化铝
以上碱能溶于水的有 ;
不溶于水的有 。
4、碱和酸作用生成 的反应叫做 反应。
5、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盐酸: 。
氢氧化钠与硫酸: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 。
6、农业上用施加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精制石油时,用 来中和过量的酸。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
2、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 。
3、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 。
4、请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方面分析,导致下列物质的性质相似或有差异的原因:(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硫酸、盐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却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5、碱的共性是:(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 ;(2)某些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3)碱能和酸反应生成 ;(4)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
6、请根据碱的共性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的例子:
三、课后延学(评价)
烧杯中盛有30%的稀硫酸,现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的烧碱溶液,直到中和为止,共用去烧碱溶液360克。求:(1)原有稀硫酸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内容:探索碱的性质 2 课型:新授 时间:2013年9月10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学习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学习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碱的共性是:(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 ;(2)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
如: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同)
(3)碱能和酸反应生成 ;如: 。
(4)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如: 。
2、氢氧化钠俗称 或 ,化学式为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其方程式是
。
3、氢氧化钙俗称 或 ,化学式为 ,水溶液是
。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
3)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
5)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刚开始时会“冒汗”:
; (2)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
, 收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
5、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⑴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两面针牙膏
珍珠王牙膏
中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氧化物)
⑵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易溶”或“难溶”)
⑶牙膏中的摩擦剂之一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 生石灰 石灰水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
⑷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是 。
三、课后延学(评价)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到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
X
Y
A
CO
Ca(OH)2
B
CO2
NaOH
C
HCl
Ba(OH)2
D
SO2
NaOH
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内容:探索碱的性质3 课型:新授 时间:2013年9月11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学习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学习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用__ ___,现象___ 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
2)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
4)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 ;
5)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铜溶液: 。
5、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氢氧化钙,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钾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
6、利用科学原理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小魔术。
(1)白花变红花。在白的纸花上,先喷上无色的A溶液,再喷上无色的B溶液,白花立即变成了红花。如果A溶液是无色酚酞,则B是 (填序号: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食盐水)。
(2)“清水”变“牛奶”。在无色液体C中,倒入无色液体B,立即产生“牛奶”般的白色沉淀。如果C是稀硫酸,则B是 (填序号: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钡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在九(3)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九(3)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胶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了探究这种
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
溶液颜色变红
该溶液呈 性
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
火柴熄灭了。
溶液中含有 离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三、课后延学(评价)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n=_______。
(2)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3)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教案)
学科:科学
年级:九年级
课题:探索碱的性质
课型:新授
课 时 1
主备人:徐礼春
审核人:张明华
时间:2013年9月9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教学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碱在水溶液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2、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无色酚酞试液变 。
3、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镁
氢氧化钙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
氢氧化锌 氢氧化铁 氢氧化铝
以上碱能溶于水的有 ;
不溶于水的有 。
4、碱和酸作用生成 的反应叫做 反应。
5、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盐酸: 。
氢氧化钠与硫酸: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 。
6、农业上用施加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精制石油时,用 来中和过量的酸。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
2、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 。
3、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 。
4、请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方面分析,导致下列物质的性质相似或有差异的原因:(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硫酸、盐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却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5、碱的共性是:(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 ;(2)某些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3)碱能和酸反应生成 ;(4)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
6、请根据碱的共性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的例子:
三、课后延学(评价)
烧杯中盛有30%的稀硫酸,现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的烧碱溶液,直到中和为止,共用去烧碱溶液360克。求:(1)原有稀硫酸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记录与教学反思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教案)
学科:科学
年级:九年级
课题:探索碱的性质
课型:新授
课 时 2
主备人:徐礼春
审核人:张明华
时间:2013年9月10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教学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碱的共性是:(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 ;(2)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
如: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同)
(3)碱能和酸反应生成 ;如: 。
(4)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如: 。
2、氢氧化钠俗称 或 ,化学式为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其方程式是
。
3、氢氧化钙俗称 或 ,化学式为 ,水溶液是 。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
3)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
5)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刚开始时会“冒汗”: ; (2)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 , 收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
5、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⑴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两面针牙膏
珍珠王牙膏
中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氧化物)
⑵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易溶”或“难溶”)
⑶牙膏中的摩擦剂之一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 生石灰 石灰水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
⑷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是 。
三、课后延学(评价)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到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
X
Y
A
CO
Ca(OH)2
B
CO2
NaOH
C
HCl
Ba(OH)2
D
SO2
NaOH
活动记录与教学反思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教案)
学科:科学
年级:九年级
课题:探索碱的性质
课型:新授
课 时 3
主备人:徐礼春
审核人:张明华
时间:2013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掌握: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碱的主要性质和强酸的使用
教学难点:碱的典型反应及其方程式
一、课前预学
1、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用__ ___,现象___ 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
2)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
4)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 ;
5)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铜溶液: 。
5、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氢氧化钙,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钾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
6、利用科学原理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小魔术。
(1)白花变红花。在白的纸花上,先喷上无色的A溶液,再喷上无色的B溶液,白花立即变成了红花。如果A溶液是无色酚酞,则B是 (填序号: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食盐水)。
(2)“清水”变“牛奶”。在无色液体C中,倒入无色液体B,立即产生“牛奶”般的白色沉淀。如果C是稀硫酸,则B是 (填序号: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钡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二、课中导学
㈠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认真预习,请你写下疑惑摘要?
㈡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在九(3)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九(3)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胶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了探究这种
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
溶液颜色变红
该溶液呈 性
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
火柴熄灭了。
溶液中含有 离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三、课后延学(评价)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n=_______。
(2)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3)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活动记录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