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4 22:49:38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兴宁月考)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
2.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四地自转角速度(  )
A.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B.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
C.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 D.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2019年12月30日是昆仑站建站五周年纪念日,该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乙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二上·榆树月考)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丁两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CD为晨线
5.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
A.360° B.180° C.90° D.45°
6.甲图所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判断下列小题.
7.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8.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9.(2021高二上·舒城月考)下图为“某时刻晨线上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甲、乙两地示意图”。如果甲地地方时为5时,则乙地地方时是(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2021年11月17日北京时间17时,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们经过13小时的飞行,安全抵达休斯敦(30°N,95°W)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飞机到达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  )
A.11月16日13:40 B.11月17日13:40
C.11月17日15:40 D.11月18日15:40
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于北京时间11月24凌晨1点开始,此时全球日期为11月24日的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5/24 C.19/24 D.17/24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示意地球陆地表面局部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影响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
A.地形和洋流 B.纬度和地势
C.纬度和太阳辐射 D.经度和地势
13.图中a、b、c、d四地(  )
A.都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B.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D.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不同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中各小图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图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丙、丁
15.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  )
A.18时 B.17时 C.16时 D.15时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抚松开学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图中C点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对比是   。
(5)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17.(2020高二上·兖州期中)下面两幅为同一日期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在左图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实线表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右图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   。
(4)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排序为:   。
18.(2019高二上·延边月考)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它为白昼。
(1)据图可判断此时为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点的日出时间是   ,B点的地方时为   , C点的昼长是   小时。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   。
(4)此日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   ,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   分钟。
19.(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国为赤道,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8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极点为   (填“南”或“北”)极点,PB为   (填“晨”或“昏”)线。
(2)图示时刻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   ,经度   )
(3)A、B、D三地比较,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4)若一物体没纬线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   (填“南”或“北”)发生偏转。
20.(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   日(节气)的日照图。
(2)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角速度   线速度   。
(3)图中晨昏线为   (晨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点的地方时是   ,北京时间为   。
(4)某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向   偏。
(5)此时,请比较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据图可知长城站的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等,所以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四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D正确。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到赤道间,并向赤道运动,位于图乙中的④的位置。所以选D。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光照图判读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的主要方法有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经度变化特征、地名等。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南极地区有南极洲。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北半球;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南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少。
第二步: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第三步:判断地方时
光照图中能直接判断的时间是四个特殊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第四步:判断日期(节气)
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冬至日。
第五步: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
①确定纬度
a.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根据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判断。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c.根据日期判断。
②确定经度
一般根据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第六步:相关计算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
公式:H=90°-纬差
②地方时、区时、日期的相关计算
③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
夜长=夜弧度数÷15°
④日出日落时间的相关计算
日出时间=夜长/2=12-昼长/2
日落时间=24-夜长/2=12+昼长/2
4.A、甲图中弧AC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A正确;
B、图中的弧AO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 B错误‘
C、丙图中的AB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 C错误;
D、丁图中的CD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5.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为180°;
故答案为:B
6.甲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点附近为极昼,北半球为冬季;
故答案为:D
【答案】7.D
8.A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
(1)自然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
7.读图 ,90°E为昼半球的中央,地方时为12时,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与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都与12时相差6小时,6小时就是间隔90°,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经度90°E-90°=0°,赤道与昏线相交点的经度为90°E+90°=180°,
故答案为:D
8.0时经线和180经线为日期分界线,90°E地方时为12时,0时经线度数为90°W,此时90°W和180°为日期分界线,上海在时90°W向东到180°的范围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如果甲地地方时为5时,甲、乙两地晨线上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则乙地地方时是7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的四大步骤:
步骤 地方时 区时


时 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也可利用光照图中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地方时6时经线、地方时18时经线、地方时0时经线、地方时12时经线 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
①某地区时为该地所在时区内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②计算时区。所求地的经度数除以15,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余数若小于7.5,则商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向 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以地球自转方向为根本参照,在两地之间的劣弧段中确定东西方向 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


差 确定两点的时差:先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再按照15°对应1小时的标准进行换算,以确定时差 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个数


值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以西用“-”)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别 “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时区换算,整数加减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日期分界线 两侧日期差异 特征
日界线
(大致沿180°经线) 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 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0时所在的经线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联系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
②全球日期相同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
10.休斯敦位于95°W,则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比其早14小时20分钟,飞机起飞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11月17日17时-14时20分钟=11月17日2:40,飞机飞行13小时,则飞机到达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11月17日2:40+13时=11月17日15:40,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11月24凌晨1点时,0时经线为105°E,处在东七区,新的一天(11月24日)的范围是东七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之间,跨5.5个时区,约占地球全部的5/24,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
方式:绕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特点:角速度约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无);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砖偏向力)。
12.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整体上受纬度因素影响,数值由南向北递增说明北部纬度低、南部纬度高;在局部地区等值线发生弯曲,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如在a地等值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说明该处自转线速度比同纬度地区小,这是地势低导致的,b地相反。B正确;洋流、太阳辐射和经度因素对自转线速度没有较大影响,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图示区域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错误;图示区域最南部的等值线显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40千米/小时,约为赤道处(1670千米/小时)的一半,说明南部纬度约为60°S,图示区域最北部的线速度约为900千米/小时,远小于1447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因此图示区域多位于30°S——60°S,属中纬度地区,B正确;由图可知,a、b、c、d四地线速度不同,b>c=d>a,C错误;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4.B
15.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14.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点,甲地位于6点经线以西,经度差30°,甲地时间是4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乙地位于18点经线以东,经度差30°,乙地时间是20点。丙位于6时经线以西,经度差30°,时间是4点;丁位于平分白天的经线上,时间是12点。因此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甲和丙,B正确。故答案为:B。
15.乙地所在纬线和昏线的交点大致位于18点经线以西,经度差15°,因此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17点。B正确。故答案为:B。
16.【答案】(1)12;22;23°26′S;晨线
(2)12时;12小时
(3)D;C
(4)D>A>C>B;相等
(5)C<D<A<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即12月22日前后;此刻,太阳直射23°26′S,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转为白天的为晨线,故,图中C点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
(2)图中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D点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3)图中A、B、C、D四点中,处于黑夜的,太阳高度小于0,处于白天的太阳高度大于0,处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故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D,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C。
(4)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
(5)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故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D<A<B。
【点评】侧式图判读
1、确定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是一个大圆,晨线昏线各为一个半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称为晨线。反之,从昼半球跨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则为昏线。面对地球自转侧视图,解题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当太阳光线在图的右侧时,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即为“左昏右晨”。
2、确定节气,晨昏线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过地心,利用晨昏线与地轴重合还是与极圈相切来判定节气。如果晨昏线是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被切割为昼夜弧相等的两部分,此时为春、秋分。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时,即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
3、如何计算地方时刻,首先计算出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侧视图是半球,总经度度为数为180°,用总经度度数180°÷(7-1)=30°,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求出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15°/小时=2时,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午夜(24时)四点,看所求地点在已找出的四点的东侧还是西侧,相隔多少经度,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早加迟减求出地方时刻。
4、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来计算。不过侧视图上昼弧和夜弧仅表现了一半,所以在图上数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后,乘以2即为所求地点的昼弧和夜弧。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变化: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对某地而言,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点的时段,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反之渐小。
17.【答案】(1)夏至日;23°26′N;0 °
(2)
(3)A>C>B>D
(4)D<B<C<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 据左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且太阳直射的经线为0°经线。(2) 首先在左图中保证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右图中据0°和45°E的位置关系可判断,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地球为顺时针自转,说明该图是南极点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南地区为极夜现象。(3) 夏至日,南半球各地,纬度越低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据图可知,四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为ACBD,所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ACBD。(4)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为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北回归线越远,即纬度差越大,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BC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光照图的最基本知识:判断节气、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正午太阳高度。 图中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向白天运动为晨线。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18.【答案】(1)夏至日;(23°26′N,150°E)
(2)A>B>C;6时;10时;16小时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4)北京;20分钟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据图中太阳光照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可判断此时节气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直射点位于12点经线上,A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A所在经线为6点,据图中0°经线位置可推断出12点经线为150°E,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50°E)。(2)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B、C三点,A点纬度最低,C点纬度最高,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A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A所在经线为6点,A点的日出时间是6点,B点位于A点以东,经度差60°,其地方时为10点, C点此时为4点,其昼长=(12-4)*2=16小时。(3)此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距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距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南半球。(4)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北京;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12点,上海位于121°E,北京位于116°E,两城市经度差为5度,时间差20分钟,上海12点时,北京为11点40分,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20分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地理意义。光照图的判读,(1)根据南北两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根据极昼的范围判断节气即直射点纬度。根据夜半球的一半为0点,0点经线对应12点经线即直射点的经度坐标。(2)线速度离赤道越近,线速度越大;日出时间:东早西晚。时差15°/小时。(3)某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向南向北递减。
19.【答案】(1)南;昏
(2)冬至;23026N;300E
(3)B>D>A
(4)南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俯视图,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读图能力。 ⑴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是南半球,图中为南极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B线是由昼半球到夜半球,所以是昏线。 ⑵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南极圈内为极夜,说明太阳照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图中经度差是30°,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是东经度,平分昼半球中间的经度是30°E,所以此时太阳照射23°26'N,30°E。
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都相等,所以A、B、D三地的球自转角速度均相等;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B位于赤道,D位于23°26'S,A位于45°S,所以三地自转线速度是B>D>A.
⑷该图地球自转方向城顺时针为南半球,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南偏转。
【点评】光照图判断: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地球自转速度判断:地球上除两极极点外任意地点角速度相同都是15°每小时,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20.【答案】(1)冬至
(2)A=B=D;B> A >D
(3)晨;(23°26〞S,30°E);10;18
(4)右
(5)C>B> A >D;C>B> A >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应为北半球冬至日。(2)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角速度A=B=D,线速度B>A>D。(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地方时12点经线位于图中0°经线东侧30°,为东经30°,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30°E)。A点在昼半球中央经线西侧30°,地方时为10点,北京时间比该地早8小时,为18时。(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地偏力向右,南半球向左,图中AB位于北半球,所以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向西侧偏。(5)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图中C>B> A >D,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所以昼夜长短为C>B> A >D。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下图所示。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兴宁月考)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
2.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四地自转角速度(  )
A.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B.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
C.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 D.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2019年12月30日是昆仑站建站五周年纪念日,该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乙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据图可知长城站的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等,所以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四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D正确。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到赤道间,并向赤道运动,位于图乙中的④的位置。所以选D。
(2021高二上·榆树月考)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丁两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CD为晨线
5.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
A.360° B.180° C.90° D.45°
6.甲图所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光照图判读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的主要方法有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经度变化特征、地名等。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南极地区有南极洲。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北半球;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南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少。
第二步: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第三步:判断地方时
光照图中能直接判断的时间是四个特殊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第四步:判断日期(节气)
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冬至日。
第五步: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
①确定纬度
a.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根据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判断。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c.根据日期判断。
②确定经度
一般根据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第六步:相关计算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
公式:H=90°-纬差
②地方时、区时、日期的相关计算
③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
夜长=夜弧度数÷15°
④日出日落时间的相关计算
日出时间=夜长/2=12-昼长/2
日落时间=24-夜长/2=12+昼长/2
4.A、甲图中弧AC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A正确;
B、图中的弧AO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 B错误‘
C、丙图中的AB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 C错误;
D、丁图中的CD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5.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为180°;
故答案为:B
6.甲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点附近为极昼,北半球为冬季;
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判断下列小题.
7.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8.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答案】7.D
8.A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
(1)自然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
7.读图 ,90°E为昼半球的中央,地方时为12时,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与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都与12时相差6小时,6小时就是间隔90°,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经度90°E-90°=0°,赤道与昏线相交点的经度为90°E+90°=180°,
故答案为:D
8.0时经线和180经线为日期分界线,90°E地方时为12时,0时经线度数为90°W,此时90°W和180°为日期分界线,上海在时90°W向东到180°的范围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1高二上·舒城月考)下图为“某时刻晨线上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甲、乙两地示意图”。如果甲地地方时为5时,则乙地地方时是(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答案】C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如果甲地地方时为5时,甲、乙两地晨线上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则乙地地方时是7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的四大步骤:
步骤 地方时 区时


时 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也可利用光照图中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地方时6时经线、地方时18时经线、地方时0时经线、地方时12时经线 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
①某地区时为该地所在时区内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②计算时区。所求地的经度数除以15,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余数若小于7.5,则商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向 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以地球自转方向为根本参照,在两地之间的劣弧段中确定东西方向 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


差 确定两点的时差:先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再按照15°对应1小时的标准进行换算,以确定时差 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个数


值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以西用“-”)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别 “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时区换算,整数加减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2021年11月17日北京时间17时,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们经过13小时的飞行,安全抵达休斯敦(30°N,95°W)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飞机到达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  )
A.11月16日13:40 B.11月17日13:40
C.11月17日15:40 D.11月18日15:40
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于北京时间11月24凌晨1点开始,此时全球日期为11月24日的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5/24 C.19/24 D.17/24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日期分界线 两侧日期差异 特征
日界线
(大致沿180°经线) 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 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0时所在的经线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联系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
②全球日期相同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
10.休斯敦位于95°W,则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比其早14小时20分钟,飞机起飞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11月17日17时-14时20分钟=11月17日2:40,飞机飞行13小时,则飞机到达时,休斯敦当地地方时为11月17日2:40+13时=11月17日15:40,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11月24凌晨1点时,0时经线为105°E,处在东七区,新的一天(11月24日)的范围是东七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之间,跨5.5个时区,约占地球全部的5/24,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示意地球陆地表面局部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影响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
A.地形和洋流 B.纬度和地势
C.纬度和太阳辐射 D.经度和地势
13.图中a、b、c、d四地(  )
A.都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B.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D.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不同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
方式:绕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特点:角速度约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无);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砖偏向力)。
12.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整体上受纬度因素影响,数值由南向北递增说明北部纬度低、南部纬度高;在局部地区等值线发生弯曲,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如在a地等值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说明该处自转线速度比同纬度地区小,这是地势低导致的,b地相反。B正确;洋流、太阳辐射和经度因素对自转线速度没有较大影响,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图示区域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错误;图示区域最南部的等值线显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40千米/小时,约为赤道处(1670千米/小时)的一半,说明南部纬度约为60°S,图示区域最北部的线速度约为900千米/小时,远小于1447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因此图示区域多位于30°S——60°S,属中纬度地区,B正确;由图可知,a、b、c、d四地线速度不同,b>c=d>a,C错误;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中各小图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图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丙、丁
15.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  )
A.18时 B.17时 C.16时 D.15时
【答案】14.B
15.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14.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点,甲地位于6点经线以西,经度差30°,甲地时间是4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乙地位于18点经线以东,经度差30°,乙地时间是20点。丙位于6时经线以西,经度差30°,时间是4点;丁位于平分白天的经线上,时间是12点。因此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甲和丙,B正确。故答案为:B。
15.乙地所在纬线和昏线的交点大致位于18点经线以西,经度差15°,因此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17点。B正确。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抚松开学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图中C点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对比是   。
(5)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答案】(1)12;22;23°26′S;晨线
(2)12时;12小时
(3)D;C
(4)D>A>C>B;相等
(5)C<D<A<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即12月22日前后;此刻,太阳直射23°26′S,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转为白天的为晨线,故,图中C点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
(2)图中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D点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3)图中A、B、C、D四点中,处于黑夜的,太阳高度小于0,处于白天的太阳高度大于0,处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故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D,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C。
(4)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
(5)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故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D<A<B。
【点评】侧式图判读
1、确定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是一个大圆,晨线昏线各为一个半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称为晨线。反之,从昼半球跨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则为昏线。面对地球自转侧视图,解题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当太阳光线在图的右侧时,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即为“左昏右晨”。
2、确定节气,晨昏线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过地心,利用晨昏线与地轴重合还是与极圈相切来判定节气。如果晨昏线是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被切割为昼夜弧相等的两部分,此时为春、秋分。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时,即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
3、如何计算地方时刻,首先计算出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侧视图是半球,总经度度为数为180°,用总经度度数180°÷(7-1)=30°,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求出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15°/小时=2时,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午夜(24时)四点,看所求地点在已找出的四点的东侧还是西侧,相隔多少经度,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早加迟减求出地方时刻。
4、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来计算。不过侧视图上昼弧和夜弧仅表现了一半,所以在图上数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后,乘以2即为所求地点的昼弧和夜弧。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变化: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对某地而言,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点的时段,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反之渐小。
17.(2020高二上·兖州期中)下面两幅为同一日期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在左图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实线表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右图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   。
(4)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排序为:   。
【答案】(1)夏至日;23°26′N;0 °
(2)
(3)A>C>B>D
(4)D<B<C<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 据左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且太阳直射的经线为0°经线。(2) 首先在左图中保证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右图中据0°和45°E的位置关系可判断,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地球为顺时针自转,说明该图是南极点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南地区为极夜现象。(3) 夏至日,南半球各地,纬度越低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据图可知,四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为ACBD,所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ACBD。(4)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为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北回归线越远,即纬度差越大,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BC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光照图的最基本知识:判断节气、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正午太阳高度。 图中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向白天运动为晨线。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18.(2019高二上·延边月考)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它为白昼。
(1)据图可判断此时为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点的日出时间是   ,B点的地方时为   , C点的昼长是   小时。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   。
(4)此日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   ,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   分钟。
【答案】(1)夏至日;(23°26′N,150°E)
(2)A>B>C;6时;10时;16小时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4)北京;20分钟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据图中太阳光照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可判断此时节气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直射点位于12点经线上,A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A所在经线为6点,据图中0°经线位置可推断出12点经线为150°E,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50°E)。(2)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B、C三点,A点纬度最低,C点纬度最高,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A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A所在经线为6点,A点的日出时间是6点,B点位于A点以东,经度差60°,其地方时为10点, C点此时为4点,其昼长=(12-4)*2=16小时。(3)此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距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距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南半球。(4)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北京;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12点,上海位于121°E,北京位于116°E,两城市经度差为5度,时间差20分钟,上海12点时,北京为11点40分,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20分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地理意义。光照图的判读,(1)根据南北两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根据极昼的范围判断节气即直射点纬度。根据夜半球的一半为0点,0点经线对应12点经线即直射点的经度坐标。(2)线速度离赤道越近,线速度越大;日出时间:东早西晚。时差15°/小时。(3)某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向南向北递减。
19.(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国为赤道,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8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极点为   (填“南”或“北”)极点,PB为   (填“晨”或“昏”)线。
(2)图示时刻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   ,经度   )
(3)A、B、D三地比较,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4)若一物体没纬线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   (填“南”或“北”)发生偏转。
【答案】(1)南;昏
(2)冬至;23026N;300E
(3)B>D>A
(4)南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俯视图,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读图能力。 ⑴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是南半球,图中为南极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B线是由昼半球到夜半球,所以是昏线。 ⑵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南极圈内为极夜,说明太阳照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图中经度差是30°,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是东经度,平分昼半球中间的经度是30°E,所以此时太阳照射23°26'N,30°E。
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都相等,所以A、B、D三地的球自转角速度均相等;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B位于赤道,D位于23°26'S,A位于45°S,所以三地自转线速度是B>D>A.
⑷该图地球自转方向城顺时针为南半球,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南偏转。
【点评】光照图判断: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地球自转速度判断:地球上除两极极点外任意地点角速度相同都是15°每小时,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20.(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   日(节气)的日照图。
(2)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角速度   线速度   。
(3)图中晨昏线为   (晨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点的地方时是   ,北京时间为   。
(4)某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向   偏。
(5)此时,请比较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答案】(1)冬至
(2)A=B=D;B> A >D
(3)晨;(23°26〞S,30°E);10;18
(4)右
(5)C>B> A >D;C>B> A >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应为北半球冬至日。(2)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角速度A=B=D,线速度B>A>D。(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地方时12点经线位于图中0°经线东侧30°,为东经30°,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30°E)。A点在昼半球中央经线西侧30°,地方时为10点,北京时间比该地早8小时,为18时。(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地偏力向右,南半球向左,图中AB位于北半球,所以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向西侧偏。(5)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图中C>B> A >D,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所以昼夜长短为C>B> A >D。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下图所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