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4 23:06:37

文档简介

高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运城月考)小王积攒了一笔钱后,准备在某小区买房,该小区的地理纬度是36.5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小王选择了一楼,发现南面有一栋相同高度(50m)的楼,售楼服务员介绍前楼刚好不挡光,则其楼间距最有可能是(  )
A.86.6m B.58.8m C.28.8m D.20m
2.小王最终在该小区入住,他在客厅拍摄了如下照片,属于在夏至日正午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2021高二上·温州月考)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③距海远,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南极科考昆仑站日出日落正南方
B.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C.乙地可观测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
D.澳大利亚北部火灾频发
(2021高二上·天津月考) 2018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高二上·南关期中)“光线是建筑的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住的功能,对自然采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图为住宅小区楼间距与太阳高度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 题.
7.为了使我国北方住宅区一楼正午也终年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8.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比北方的要小,原因是(  )
A.南方地势平坦 B.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C.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长 D.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2021高二上·肇庆期中)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约135°W)。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落区的区时为(  )
A.1日18时 B.1日15时 C.2日15时 D.3日18时
10.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1.该日及以后一个月中,成都(  )
A.正午太阳高度下降 B.自转速度减慢
C.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D.均是昼长夜短
(2021高二上·肇庆期中)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 第一日 第二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6:04 17:25 6:03 17:26
② 7:25 19:04 7:24 19:05
③ 6:45 18:31 6:44 18:32
④ 8:16 19:57 8:15 19:57
12.按表中日期推断,即将到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3.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14.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北半球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莆田的日出时间推迟 D.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2021高二上·福州期中)北京时间2020年5月21日12时,一列动车组列车准时驶离新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站(42.3°N,118.9°E),这标志着赤峰至喀左(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县)高速铁路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启动倒计时!据悉,赤喀高铁于6月30日正式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赤喀高铁试运行开始时(  )
A.伦敦居民正吃午餐看电视直播
B.全球处于21日的范围小于1/2
C.北京与莫斯科(东三区)日期相同
D.赤峰南下的列车影子朝向西南
16.从赤喀高铁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西安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赤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二、综合题
1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同步练习)下图为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日期为   月   日前后,节气为   。
(2)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E、F两点处于黄昏的是   。
(3)这一天,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4)A、B两点的昼长:A   时,B   时。
(5)图示地区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有时朝北,有时朝南的纬度范围是   ,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
18.(2021高二上·天津期末)下面图Ⅰ和图II为同一时刻地球示意图,图Ⅰ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图Ⅰ中AB线为   (晨/昏)线。
(2)图Ⅱ的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此日后三个月北半球昼夜变化情况是   。
(3)此日a、d两地的昼长相差   小时,b、d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   。北京时间为   时。
19.(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b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3)图b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
(4)此时a的昼长为   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5)此时地球公转到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0.(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   (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   时。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3)该日e地的夜长约   小时。
(4)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   (长、短),且两地昼夜变化情况:   。
2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图a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b为图a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   ,四季最分明的是   ,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2)图b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图a中的地点分别是:A   ,B   ,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下图已绘出某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当α+H=90°时效果最佳。
1.一年内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前楼的影子最长,若此时楼恰好不被挡光,则其他日期也不会挡光;冬至日时该楼盘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套入计算公式,得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36.5°+23.5°)=30°,计算出楼间距=50÷tan30°≈86.6m,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A。
2.四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一样的,且住宅是南北朝向,该小区又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夏至日正午太阳应该从正南方向照入,根据选项中的指向标可知,C错误;D错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5°-23.5°)=77°>45°,因此影子长度应该比窗户的高度短,根据图示B正确;A影子长度与与窗户高度大致相当,故A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C
4.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3.据图可知甲地的纬度为北纬30度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①正确,该纬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②正确,图中无经度信息,无法判断距海的远近和海拔高度,故③④错,本题选A,BCD错。
4.乙地位于北极附近,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出现了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去南极科考的时间是12月--2月,昆仑站在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都在正南方,故A正确,地球自转速度基本不变,故B错,乙地可观测到极光,无法观察太阳黑子数目,故C错,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火灾少,故D错。
【答案】5.A
6.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5.从昼夜半球分析,晨昏线经过极点,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纬度最低,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正确;其他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乙、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6.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刚日出,属于上午时间,两地太阳位于其东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东南方向才能看到日食,AB错误;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其观测日食应朝向正南,C错误;而丁地即将日落,此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西南方观测日食,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7.C
8.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7.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楼间距大小与地势起伏、气候和昼夜长短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A
11.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一定时,确定出用
以计算的参照时间 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ND、NB;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NC和NA
二定向,确定两点
的相对东、西方向 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
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
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如以D求E点地方时为12:00+(4×45)/60=15:00,以B求F点地方时为24:00-(4×45)/60=21:00
9.根据材料可知,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北京时间为2018年4月2日8时15分,落区(约135°W)属于西九区,比北京时间晚17小时,其区时为8-17=-9,即1日15时,B正确。故选B。
1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位置应是地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②靠近远日点(7月初),为夏至日,④靠近近日点(1月初),应为冬至日,则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材料中所给时间为4月2日,应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①②之间,A正确。故选A。
11.该日及以后的一个月中,即4月2日至5月2日,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成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错误;成都昼长渐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错误;该时间段内,成都都是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
【答案】12.A
13.C
14.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12.根据材料可知,通过计算第一天四城市的白昼昼长时间分别是11时21分、11时39分、11时46分、11时41分,第二天白昼昼长时间分别是11时23分、11时41分、11时48分、11时42分。据此可知,白昼时间短于12小时且第二日白昼时间长于第一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最接近的日期为春分,A正确。故选A。
13.此时太阳直射点尚处于南半球,由日出时间可判断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②④,A、B错误;根据昼长时间可判断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C正确,D错误。故选C。
14.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依旧在南半球,D错误;故北极地区尚处于极夜,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正确;福建莆田的昼渐长,其日出时间将逐渐提前,C错误。故选B。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15.赤喀高铁开通时为5月21日12时,此时中时区伦敦区时为4点,并非吃午餐的时间,A错;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6:00,全球处于21日的范围为16/24,大于二分之一,B错;北京与莫斯科均位于21日,日期相同,C正确;列车从赤峰南下的时间主要位于下午,太阳位于列车偏西侧,因此南下列车的影子偏向东方,D错。故答案为:C。
16.5月21日至6月30日之间存在夏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地球公转因逐渐接近远日点速度将逐渐变慢,A错;西安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所以日落时间将先推迟后提前,B错;悉尼地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错;赤峰昼长将先变长后变短,D正确。故答案为:D。
17.【答案】(1)6;22;夏至
(2)A>C>B;A=B=C;F点
(3)C>A>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或23.5°N~90°N)
(4)12;24
(5)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或0°~23.5°N);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或66.5°N~90°N)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可知,该图为北极俯视图,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期为6月22日前后。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特点,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C>B;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所以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E点位于晨线上,F点位于昏线上,所以F点处于黄昏。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是C>A>B。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4)题,A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A点的昼长为12时。B点位于北极圈,该日为极昼,所以昼长为24时。第(5)题,一年当中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南侧,当物体正午影子朝南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北侧,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图示地区有此现象的纬度范围是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北回归线)。图示地区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18.【答案】(1)(23°26’N,45°E);晨
(2)a;d;昼渐短,夜渐长
(3)12;23°26';17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经线处于昼半球的正中央,结合图中135°W经线位置可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45°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B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为晨线。(2)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Ⅱ的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点(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最大);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点(处于赤道,线速度最大);该日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3)a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好是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所以此日a、d两地的昼长相差12小时;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d点位于赤道,两点纬度相差23°26',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23°26';结合第1小题可知,45°E为12点,所以此时120°E地方时为17点,即北京时间为17点。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19.【答案】(1)
(2)(23°26′N,45°E)(2分)
(3)a;d
(4)24;66°34′;6
(5)远日;慢;6;22;17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征。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B是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点。绘制时注意,135°W经线应位于夜半球的中间,阳光应从图右侧照射。另外晨昏线与赤道总是互相平分,因此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应分别为135°W经线东西各90°的位置,即135°E和45°W。第(2)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读。结合前面分析,135°W经线是0时,所以45°E是正午12时,是太阳直射经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此时应为夏至日,所以直射纬度是23°26′N。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第(3)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及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b的a、c、d三点中,a点纬度最高,离北回归线最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点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第(4)题,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a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是极昼现象,a的昼长为24小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位于赤道,其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66°34′,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日出地方时是6时。第(5)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北京时间的计算。此时是6月22日左右,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根据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可求出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时。
【点评】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确定纬度:
①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②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特别提醒] 太阳直射点一定与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确定日期和季节
(1)根据晨昏线判断: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经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确定日出日落
(1)确定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2)确定方向: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0.【答案】(1)晨;6
(2)北;73°26′
(3)12
(4)长;昼渐短,夜渐长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晨线。此时e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第(2)题,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第(3)题,e地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该日e地的夜长约12小时。第(4)题,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c两地的纬度比上海高,故白昼时间比上海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昼夜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1.【答案】(1)②;④;①;④①③②
(2)④;②
(3)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
(4)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图a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赤道、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②自转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中纬地区通常四季分明。第(2)题,图b中,A曲线反映出有极昼极夜现象,B曲线反映出昼夜全年等长。第(3)题,11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第(4)题,当日14时的杆影与上午10时的杆影关于正北方向轴对称。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1 / 1高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 地球的公转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运城月考)小王积攒了一笔钱后,准备在某小区买房,该小区的地理纬度是36.5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小王选择了一楼,发现南面有一栋相同高度(50m)的楼,售楼服务员介绍前楼刚好不挡光,则其楼间距最有可能是(  )
A.86.6m B.58.8m C.28.8m D.20m
2.小王最终在该小区入住,他在客厅拍摄了如下照片,属于在夏至日正午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答案】1.A
2.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当α+H=90°时效果最佳。
1.一年内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前楼的影子最长,若此时楼恰好不被挡光,则其他日期也不会挡光;冬至日时该楼盘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套入计算公式,得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36.5°+23.5°)=30°,计算出楼间距=50÷tan30°≈86.6m,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A。
2.四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一样的,且住宅是南北朝向,该小区又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夏至日正午太阳应该从正南方向照入,根据选项中的指向标可知,C错误;D错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5°-23.5°)=77°>45°,因此影子长度应该比窗户的高度短,根据图示B正确;A影子长度与与窗户高度大致相当,故A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温州月考)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③距海远,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南极科考昆仑站日出日落正南方
B.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C.乙地可观测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
D.澳大利亚北部火灾频发
【答案】3.C
4.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3.据图可知甲地的纬度为北纬30度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①正确,该纬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②正确,图中无经度信息,无法判断距海的远近和海拔高度,故③④错,本题选A,BCD错。
4.乙地位于北极附近,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出现了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去南极科考的时间是12月--2月,昆仑站在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都在正南方,故A正确,地球自转速度基本不变,故B错,乙地可观测到极光,无法观察太阳黑子数目,故C错,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火灾少,故D错。
(2021高二上·天津月考) 2018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A
6.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5.从昼夜半球分析,晨昏线经过极点,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纬度最低,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正确;其他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乙、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6.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刚日出,属于上午时间,两地太阳位于其东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东南方向才能看到日食,AB错误;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其观测日食应朝向正南,C错误;而丁地即将日落,此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西南方观测日食,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南关期中)“光线是建筑的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住的功能,对自然采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图为住宅小区楼间距与太阳高度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 题.
7.为了使我国北方住宅区一楼正午也终年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8.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比北方的要小,原因是(  )
A.南方地势平坦 B.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C.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长 D.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答案】7.C
8.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7.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楼间距大小与地势起伏、气候和昼夜长短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肇庆期中)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约135°W)。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落区的区时为(  )
A.1日18时 B.1日15时 C.2日15时 D.3日18时
10.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1.该日及以后一个月中,成都(  )
A.正午太阳高度下降 B.自转速度减慢
C.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D.均是昼长夜短
【答案】9.B
10.A
11.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一定时,确定出用
以计算的参照时间 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ND、NB;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NC和NA
二定向,确定两点
的相对东、西方向 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
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
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如以D求E点地方时为12:00+(4×45)/60=15:00,以B求F点地方时为24:00-(4×45)/60=21:00
9.根据材料可知,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北京时间为2018年4月2日8时15分,落区(约135°W)属于西九区,比北京时间晚17小时,其区时为8-17=-9,即1日15时,B正确。故选B。
1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位置应是地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②靠近远日点(7月初),为夏至日,④靠近近日点(1月初),应为冬至日,则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材料中所给时间为4月2日,应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①②之间,A正确。故选A。
11.该日及以后的一个月中,即4月2日至5月2日,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成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错误;成都昼长渐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错误;该时间段内,成都都是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
(2021高二上·肇庆期中)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 第一日 第二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6:04 17:25 6:03 17:26
② 7:25 19:04 7:24 19:05
③ 6:45 18:31 6:44 18:32
④ 8:16 19:57 8:15 19:57
12.按表中日期推断,即将到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3.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14.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北半球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莆田的日出时间推迟 D.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答案】12.A
13.C
14.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12.根据材料可知,通过计算第一天四城市的白昼昼长时间分别是11时21分、11时39分、11时46分、11时41分,第二天白昼昼长时间分别是11时23分、11时41分、11时48分、11时42分。据此可知,白昼时间短于12小时且第二日白昼时间长于第一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最接近的日期为春分,A正确。故选A。
13.此时太阳直射点尚处于南半球,由日出时间可判断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②④,A、B错误;根据昼长时间可判断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C正确,D错误。故选C。
14.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依旧在南半球,D错误;故北极地区尚处于极夜,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正确;福建莆田的昼渐长,其日出时间将逐渐提前,C错误。故选B。
(2021高二上·福州期中)北京时间2020年5月21日12时,一列动车组列车准时驶离新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站(42.3°N,118.9°E),这标志着赤峰至喀左(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县)高速铁路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启动倒计时!据悉,赤喀高铁于6月30日正式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赤喀高铁试运行开始时(  )
A.伦敦居民正吃午餐看电视直播
B.全球处于21日的范围小于1/2
C.北京与莫斯科(东三区)日期相同
D.赤峰南下的列车影子朝向西南
16.从赤喀高铁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西安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赤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15.赤喀高铁开通时为5月21日12时,此时中时区伦敦区时为4点,并非吃午餐的时间,A错;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6:00,全球处于21日的范围为16/24,大于二分之一,B错;北京与莫斯科均位于21日,日期相同,C正确;列车从赤峰南下的时间主要位于下午,太阳位于列车偏西侧,因此南下列车的影子偏向东方,D错。故答案为:C。
16.5月21日至6月30日之间存在夏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地球公转因逐渐接近远日点速度将逐渐变慢,A错;西安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所以日落时间将先推迟后提前,B错;悉尼地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错;赤峰昼长将先变长后变短,D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同步练习)下图为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日期为   月   日前后,节气为   。
(2)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E、F两点处于黄昏的是   。
(3)这一天,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4)A、B两点的昼长:A   时,B   时。
(5)图示地区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有时朝北,有时朝南的纬度范围是   ,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
【答案】(1)6;22;夏至
(2)A>C>B;A=B=C;F点
(3)C>A>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或23.5°N~90°N)
(4)12;24
(5)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或0°~23.5°N);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或66.5°N~90°N)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可知,该图为北极俯视图,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期为6月22日前后。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特点,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C>B;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所以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E点位于晨线上,F点位于昏线上,所以F点处于黄昏。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是C>A>B。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4)题,A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A点的昼长为12时。B点位于北极圈,该日为极昼,所以昼长为24时。第(5)题,一年当中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南侧,当物体正午影子朝南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北侧,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图示地区有此现象的纬度范围是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北回归线)。图示地区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18.(2021高二上·天津期末)下面图Ⅰ和图II为同一时刻地球示意图,图Ⅰ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图Ⅰ中AB线为   (晨/昏)线。
(2)图Ⅱ的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此日后三个月北半球昼夜变化情况是   。
(3)此日a、d两地的昼长相差   小时,b、d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   。北京时间为   时。
【答案】(1)(23°26’N,45°E);晨
(2)a;d;昼渐短,夜渐长
(3)12;23°26';17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经线处于昼半球的正中央,结合图中135°W经线位置可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45°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B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为晨线。(2)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Ⅱ的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点(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最大);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点(处于赤道,线速度最大);该日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3)a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好是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所以此日a、d两地的昼长相差12小时;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d点位于赤道,两点纬度相差23°26',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23°26';结合第1小题可知,45°E为12点,所以此时120°E地方时为17点,即北京时间为17点。
【点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19.(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b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3)图b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
(4)此时a的昼长为   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5)此时地球公转到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答案】(1)
(2)(23°26′N,45°E)(2分)
(3)a;d
(4)24;66°34′;6
(5)远日;慢;6;22;17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征。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B是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点。绘制时注意,135°W经线应位于夜半球的中间,阳光应从图右侧照射。另外晨昏线与赤道总是互相平分,因此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应分别为135°W经线东西各90°的位置,即135°E和45°W。第(2)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读。结合前面分析,135°W经线是0时,所以45°E是正午12时,是太阳直射经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此时应为夏至日,所以直射纬度是23°26′N。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第(3)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及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b的a、c、d三点中,a点纬度最高,离北回归线最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点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第(4)题,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a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是极昼现象,a的昼长为24小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位于赤道,其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66°34′,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日出地方时是6时。第(5)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北京时间的计算。此时是6月22日左右,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根据135°W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可求出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时。
【点评】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确定纬度:
①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②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特别提醒] 太阳直射点一定与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确定日期和季节
(1)根据晨昏线判断: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经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确定日出日落
(1)确定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2)确定方向: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0.(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   (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   时。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3)该日e地的夜长约   小时。
(4)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   (长、短),且两地昼夜变化情况:   。
【答案】(1)晨;6
(2)北;73°26′
(3)12
(4)长;昼渐短,夜渐长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晨线。此时e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第(2)题,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第(3)题,e地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该日e地的夜长约12小时。第(4)题,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c两地的纬度比上海高,故白昼时间比上海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昼夜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图a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b为图a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   ,四季最分明的是   ,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2)图b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图a中的地点分别是:A   ,B   ,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下图已绘出某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答案】(1)②;④;①;④①③②
(2)④;②
(3)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
(4)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图a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赤道、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②自转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中纬地区通常四季分明。第(2)题,图b中,A曲线反映出有极昼极夜现象,B曲线反映出昼夜全年等长。第(3)题,11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昼长夜短;昼长渐长,夜长渐短。第(4)题,当日14时的杆影与上午10时的杆影关于正北方向轴对称。
【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