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894-1895)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
慈禧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00多万两。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于1887年7月1日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2、背景
(1)制定大陆政策——占领中国、控制亚洲、称霸世界
蓄谋已久的战争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日本
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定了先侵占台湾,再侵占朝鲜,再侵占满蒙,继而侵占整个全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导火索—东学党起义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2)面对日本挑衅各方势力态度如何?
①清政府
太后她老人家要过生日了,不宜动兵,要以和为贵......
(光绪皇帝)
皇上放心,凭老臣多年来纯熟的外交经验,可以交给洋人来解决。
(李鸿章)
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 。故中堂先托俄国钦差调处,日本不听; 后又托英德钦差,亦不听……
避战求和
②西方列强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支持
支持
支持
不干涉
日 本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默许 纵容
1.时间:
2.原因:
3.导火线:
4.经过:
1894—1895
(1)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2)清政府积贫积弱,“避战求和”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3)西方列强默认或纵容日本的侵略行径,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一、甲午中日战争
VS
依靠调停,无心备战
海军军备力量弱
清政府腐败无能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利用传媒,占尽优势
经 远 舰
VS
吉 野 舰
15.5 航速(节) 22.5
5000 马力 5968
2900吨 舰艇总排水量 4225吨
210mm*2 火炮 150mm速射*4
150mm*2 鱼雷发射管 120mm速射*8
海军军备力量弱
弱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4.过程(1894—1895)
旅顺大屠杀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2)平壤之战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清政府希望列强能够出面调停。
左宝贵
平壤激战的同时,清朝海军北洋舰队从大连向鸭绿江口大东沟护送援军。9月17日,舰队在返航中遭遇拦路阻击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双方一触即发,黄海大战爆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
有公:
海军:
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
清朝近代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黄海海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1894年9月
北洋舰队VS日本联合舰队
中方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4)辽东半岛战役与旅顺屠城
日军在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知耻而后勇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和清军中贪生怕死的官司员威逼利诱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
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 政 府
仓促应战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4辽东战役
5威海战役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
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日 本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进 攻
清王朝战败
4.过程(1894—1895)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增口岸
允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失去更多领土,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合作探究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腹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大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1895年6月---10月台南陷落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台北
台中
台南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徐骧领导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徐骧——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三、失败的原因
VS
材料: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台湾岛已割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内因:
1、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外因:
1、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2、列强默许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鼓舞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中国再无一刻安宁……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
四、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德国
沙俄
法国
日 本
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维护自身在华利益。
列强瓜分中国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
“迟到了,不着急,想办法。”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 容:
实质:
1899年
美国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门户开放政策
人人有份
“相互协商”
“门户开放”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