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5 11:32:13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吉林期末)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颜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材料和图完成问题。
1.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乙中各数字表示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岩浆活动 ②—外力作用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发现化石 ②可能埋藏有煤炭 ③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④由火山活动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冷凝作用
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
6.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砂岩
(2021高二上·四平期中)2019年11月2日,亚太冰壶锦标赛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盛大开幕。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9.下列岩石属于图中②类岩石的是(  )
A.玄武岩 B.砂岩 C.板岩 D.片麻岩
(2021高二上·福州期中)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组成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左图为江郎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若右图中①属于内力作用过程,则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 D.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2021高二上·吉林期中)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下列属于Ⅰ类岩石的是(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13.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作用 D.⑥—堆积作用
(2021高二上·杭州期中)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15.图 2 中岩石与图 1 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 B.玄武岩—③ C.大理岩—② D.花岗岩—⑤
二、综合题
16.(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最早的是   。
(2)右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   。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为   ,⑦为   。
(4)图中E处在   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17.(2019高一上·玉田期中)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
A.a B.b C.c D.d
(2)按成因分,图中d类岩石属于   ,简述该类岩石的突出特征。   
(3)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试分析该地貌的成因。   
18.(2019高一上·阿城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三大类岩石的名称:甲   ,
乙   ,丙   。
(2)写出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A   ,C   ,D   。
(3)图中三类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的是   (限填甲、乙、丙),孔隙多质量轻的“浮石”属于   (限填甲、乙、丙)。
(4)天然花岗石、大理石等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重要建材,花岗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   ,大理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   。
19.(2019高一上·金华月考)看地质构造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形名称是   。
(2)乙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处中的   开采合适。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②表示   作用,③表示   作用。
(6)E类岩石的特点是   ,   。
20.(2019高一下·凌源期中)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表示地面辐射的是   (填数码),图示的火山喷发物会使局部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能吸吸和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   (填数码)减少。
(2)图示d类岩石是因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从成因来看,其为   岩,该类岩石一般具有   (填“层理构造”或“片理构造”)的特征。
(3)图示地质循环中甲箭头代表   作用;图示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填“背斜”或“向斜”),其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1.长白山天池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因此浮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迅速降低形成的,因冷却较快与气体挥发,所以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A正确,故答案为:A。
2.根据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可知,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故图中丙是岩浆,岩浆冷却后转化为岩浆岩,故乙为岩浆岩,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就是冷凝作用,即为图中浮石形成过程,因此,浮石形成过程为③过程。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D
4.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3.根据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可知,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但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因此图乙①过程为岩浆冷凝作用(岩浆活动),②为重融再生作用,③为岩浆岩、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④为沉积岩、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根据材料可知,图甲中的岩石为红色的砂砾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变质岩,业可能是沉积岩)外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地下的煤炭属于属于沉积岩地层,因此沉积岩中可能埋藏有煤炭。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5.A
6.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分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岩:如玄武岩(有气孔)或流纹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砂岩、砾岩、页岩。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经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板岩(由页岩变质)、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石英岩(由砂岩变质)。
5.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④过程为冷却凝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和侵入岩,代表性岩石分别为玄武岩和花岗岩,B正确。石灰岩、砂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D
8.D
9.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岩浆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在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可以转化为新的岩浆。
7.根据图示,①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为喷出型岩浆岩;④是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是侵入型岩浆岩;②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是沉积岩;③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冰壶为花岗岩制成,为侵入岩,D正确,故答案为:D。
8.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沉积岩,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变质岩,要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②为沉积岩,玄武岩为岩浆岩,A错误;砂岩为沉积岩,B正确,板岩和片麻岩都为变质岩,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三大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是冷凝作用,形成沉积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三大岩石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10.若右图中②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结合箭头方向,则丁是变质岩,不可能是岩浆岩。丁与乙可以相互转化,乙是沉积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甲是岩浆岩,丙是岩浆。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乙,B对。A、C、D错。
11.江郞山位于浙江省,属于湿润地区,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A对。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B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角锋等地貌,C错。 地壳上升是内力作用,D错。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
12.②浅海沉积物固结成岩,I类岩石为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A正确;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和玄武岩为岩浆岩,A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①海岸沙滩堆积作用,A错误;
B、②沉积物转变为岩石,固结成岩作用,B错误
C、④岩石转变为岩浆,重熔再生作用,C正确;
D、②浅海沉积物固结成岩,I类岩石为沉积岩,⑦岩浆喷发,III类岩石为岩浆岩,II类岩石为变质岩。⑥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C
15.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其他物质(该物质为岩浆岩),而多个箭头(一般为三个)指向岩浆。
(2)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而多个箭头从岩浆岩指向其他物质。
(3)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箭头指向的可能为变质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同时沉积岩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
14.材料信息“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图中①指向沉积岩,①为沉积物,A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指向②③⑤,沉积岩不能变成岩浆岩,④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形成,③为岩浆;沉积岩、④岩浆岩和②箭头指向③岩浆,②为变质岩,指向②变质岩的作用B和I为变质作用,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由上题可知①为沉积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⑤为风化物,珊瑚石为沉积岩,A错误;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BD错误;大理岩变质岩,C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1)D;A
(2)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3)重熔再生;(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4)高温高压;大理岩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形成顺序的判断,图中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BCD,D属于喷出后形成的岩浆岩,且破坏了ABC三个岩层的完整性,因此D是最后形成的,而ABC三个岩层中,按照岩层的新老关系,A位于最底下,A形成的时间最早。(2)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丁位于上地幔应为岩浆;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甲为沉积岩;丙是由上地幔的产物经过③作用形成的,因此丙为岩浆岩;最后乙为变质岩。(3)根据上题分析,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进行判断②为重熔再生,⑦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4)图中E位于岩浆作用的外围,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同时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作用下将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大理石。
【点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三大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是冷凝作用,形成沉积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三大岩石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
17.【答案】(1)D
(2)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3)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d为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c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d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3)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下。且形成的变质岩可能受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有可能回到地下,重新融化形成岩浆。地表物质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该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中,岩层向上弯曲,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断裂破碎,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岩层向下弯曲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18.【答案】(1)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2)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3)甲;乙
(4)岩浆岩;变质岩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解:(1)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由岩浆转化而来,所以确定乙为岩浆岩。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2)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由岩浆转化而来,所以确定乙为岩浆岩,是由岩浆A(冷却凝固)形成的。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沉积岩是在C(变质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变质岩。三大岩石要经过重熔再生(D)转化成岩浆。(3)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为岩浆岩。甲是沉积岩,丙为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甲),孔隙多质量轻的“浮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甲)。(4)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点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只有岩浆通过冷却凝固变成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可以通过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变成沉积岩。
19.【答案】(1)向斜;山地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3)乙
(4)乙;丙
(5)冷凝;变质
(6)可能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中间高,地形名称是山地。(2)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形上成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甲为背斜一侧,乙为背斜顶部,丙处为断层,开采石油应在乙处。(4)根据图中指向标,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丙处应选择乙处(背斜),理由是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丙为断层,不稳定,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5)②由岩浆转化为岩石的过程,表示冷凝作用,④位于地表,为外力作用,则③表示变质作用。(6)E类岩石为沉积物沉积形成,为沉积岩,其特点是可能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点评】 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隧道宜建在背斜处,大型的工程应避开断层构造处。
20.【答案】(1)③;①
(2)沉积;层理构造
(3)变质;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图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2)读图分析可知,a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花岗岩;b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玄武岩;d是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3)图中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乙处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并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褶皱的向斜构造。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二上·吉林期末)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颜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材料和图完成问题。
1.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1.长白山天池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因此浮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迅速降低形成的,因冷却较快与气体挥发,所以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A正确,故答案为:A。
2.根据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可知,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故图中丙是岩浆,岩浆冷却后转化为岩浆岩,故乙为岩浆岩,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就是冷凝作用,即为图中浮石形成过程,因此,浮石形成过程为③过程。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乙中各数字表示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岩浆活动 ②—外力作用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发现化石 ②可能埋藏有煤炭 ③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④由火山活动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3.根据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可知,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但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因此图乙①过程为岩浆冷凝作用(岩浆活动),②为重融再生作用,③为岩浆岩、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④为沉积岩、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根据材料可知,图甲中的岩石为红色的砂砾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变质岩,业可能是沉积岩)外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地下的煤炭属于属于沉积岩地层,因此沉积岩中可能埋藏有煤炭。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冷凝作用
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
6.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砂岩
【答案】5.A
6.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分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岩:如玄武岩(有气孔)或流纹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砂岩、砾岩、页岩。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经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板岩(由页岩变质)、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石英岩(由砂岩变质)。
5.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④过程为冷却凝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和侵入岩,代表性岩石分别为玄武岩和花岗岩,B正确。石灰岩、砂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四平期中)2019年11月2日,亚太冰壶锦标赛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盛大开幕。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9.下列岩石属于图中②类岩石的是(  )
A.玄武岩 B.砂岩 C.板岩 D.片麻岩
【答案】7.D
8.D
9.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岩浆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在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可以转化为新的岩浆。
7.根据图示,①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为喷出型岩浆岩;④是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是侵入型岩浆岩;②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是沉积岩;③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冰壶为花岗岩制成,为侵入岩,D正确,故答案为:D。
8.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沉积岩,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变质岩,要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②为沉积岩,玄武岩为岩浆岩,A错误;砂岩为沉积岩,B正确,板岩和片麻岩都为变质岩,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福州期中)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组成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左图为江郎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若右图中①属于内力作用过程,则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 D.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三大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是冷凝作用,形成沉积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三大岩石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10.若右图中②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结合箭头方向,则丁是变质岩,不可能是岩浆岩。丁与乙可以相互转化,乙是沉积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甲是岩浆岩,丙是岩浆。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乙,B对。A、C、D错。
11.江郞山位于浙江省,属于湿润地区,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A对。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B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角锋等地貌,C错。 地壳上升是内力作用,D错。
(2021高二上·吉林期中)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下列属于Ⅰ类岩石的是(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13.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作用 D.⑥—堆积作用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
12.②浅海沉积物固结成岩,I类岩石为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A正确;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和玄武岩为岩浆岩,A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①海岸沙滩堆积作用,A错误;
B、②沉积物转变为岩石,固结成岩作用,B错误
C、④岩石转变为岩浆,重熔再生作用,C正确;
D、②浅海沉积物固结成岩,I类岩石为沉积岩,⑦岩浆喷发,III类岩石为岩浆岩,II类岩石为变质岩。⑥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杭州期中)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15.图 2 中岩石与图 1 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 B.玄武岩—③ C.大理岩—② D.花岗岩—⑤
【答案】14.C
15.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其他物质(该物质为岩浆岩),而多个箭头(一般为三个)指向岩浆。
(2)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而多个箭头从岩浆岩指向其他物质。
(3)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箭头指向的可能为变质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同时沉积岩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
14.材料信息“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图中①指向沉积岩,①为沉积物,A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指向②③⑤,沉积岩不能变成岩浆岩,④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形成,③为岩浆;沉积岩、④岩浆岩和②箭头指向③岩浆,②为变质岩,指向②变质岩的作用B和I为变质作用,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由上题可知①为沉积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⑤为风化物,珊瑚石为沉积岩,A错误;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BD错误;大理岩变质岩,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最早的是   。
(2)右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   。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为   ,⑦为   。
(4)图中E处在   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答案】(1)D;A
(2)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3)重熔再生;(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4)高温高压;大理岩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形成顺序的判断,图中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BCD,D属于喷出后形成的岩浆岩,且破坏了ABC三个岩层的完整性,因此D是最后形成的,而ABC三个岩层中,按照岩层的新老关系,A位于最底下,A形成的时间最早。(2)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丁位于上地幔应为岩浆;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甲为沉积岩;丙是由上地幔的产物经过③作用形成的,因此丙为岩浆岩;最后乙为变质岩。(3)根据上题分析,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进行判断②为重熔再生,⑦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4)图中E位于岩浆作用的外围,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同时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作用下将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大理石。
【点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三大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是冷凝作用,形成沉积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是变质作用,三大岩石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
17.(2019高一上·玉田期中)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
A.a B.b C.c D.d
(2)按成因分,图中d类岩石属于   ,简述该类岩石的突出特征。   
(3)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试分析该地貌的成因。   
【答案】(1)D
(2)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3)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d为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c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d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3)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下。且形成的变质岩可能受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有可能回到地下,重新融化形成岩浆。地表物质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该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中,岩层向上弯曲,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断裂破碎,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岩层向下弯曲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18.(2019高一上·阿城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三大类岩石的名称:甲   ,
乙   ,丙   。
(2)写出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A   ,C   ,D   。
(3)图中三类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的是   (限填甲、乙、丙),孔隙多质量轻的“浮石”属于   (限填甲、乙、丙)。
(4)天然花岗石、大理石等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重要建材,花岗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   ,大理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   。
【答案】(1)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2)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3)甲;乙
(4)岩浆岩;变质岩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解:(1)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由岩浆转化而来,所以确定乙为岩浆岩。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2)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由岩浆转化而来,所以确定乙为岩浆岩,是由岩浆A(冷却凝固)形成的。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沉积岩是在C(变质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变质岩。三大岩石要经过重熔再生(D)转化成岩浆。(3)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乙为岩浆岩。甲是沉积岩,丙为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甲),孔隙多质量轻的“浮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甲)。(4)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点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只有岩浆通过冷却凝固变成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可以通过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变成沉积岩。
19.(2019高一上·金华月考)看地质构造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形名称是   。
(2)乙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处中的   开采合适。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②表示   作用,③表示   作用。
(6)E类岩石的特点是   ,   。
【答案】(1)向斜;山地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3)乙
(4)乙;丙
(5)冷凝;变质
(6)可能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中间高,地形名称是山地。(2)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形上成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甲为背斜一侧,乙为背斜顶部,丙处为断层,开采石油应在乙处。(4)根据图中指向标,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丙处应选择乙处(背斜),理由是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丙为断层,不稳定,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5)②由岩浆转化为岩石的过程,表示冷凝作用,④位于地表,为外力作用,则③表示变质作用。(6)E类岩石为沉积物沉积形成,为沉积岩,其特点是可能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点评】 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隧道宜建在背斜处,大型的工程应避开断层构造处。
20.(2019高一下·凌源期中)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表示地面辐射的是   (填数码),图示的火山喷发物会使局部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能吸吸和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   (填数码)减少。
(2)图示d类岩石是因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从成因来看,其为   岩,该类岩石一般具有   (填“层理构造”或“片理构造”)的特征。
(3)图示地质循环中甲箭头代表   作用;图示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填“背斜”或“向斜”),其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
【答案】(1)③;①
(2)沉积;层理构造
(3)变质;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图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大量的火山喷发物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2)读图分析可知,a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花岗岩;b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玄武岩;d是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3)图中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乙处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并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褶皱的向斜构造。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背斜构造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褶皱构造背斜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