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0:43:02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背诵诗歌。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3.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对友人怀念之情。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秋天的雨,是一扇门,它带着微风和落叶,轻轻地,把夏天的大门关上了。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思念的窗。难怪有诗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朗诵互动,纠正朗诵错误
3.全班齐读,纠正提升朗诵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背景简介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三.译读诗歌,感知大意
1.结合注释,自译疏通诗句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巴蜀国。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2.译文:
【点拨】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
3.括内容主旨
【点拨】《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四.研读诗歌,探究品析
1.品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点拨】一问一答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宦游人的乡愁、歉意。巴山夜雨涨秋池” 借凄凉的秋雨夜景抒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品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拨】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即写空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写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使诗境于回环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一体。构思富有特色。
写作特点。
【点拨】 (1)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2)明白如话,直书其事,直写其景。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回味无穷。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点拨】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3.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点拨】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共17张PPT)
12
第六单元课外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秋天的雨,是一扇门,它带着微风和落叶,轻轻地,把夏天的大门关上了。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思念的窗。难怪有诗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新知讲解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新知讲解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指回家的日期
什么时候。
一起
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回头说,追述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品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宦游人的乡愁、歉意。巴山夜雨涨秋池” 借凄凉的秋雨夜景抒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合作探究
2.品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即写空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写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使诗境于回环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一体。构思富有特色。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2)明白如话,直书其事,直写其景。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回味无穷。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