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 )
A、商周时期 B、西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下列有关唐朝科举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D、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年限制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是 ( )
A 、唐玄宗 B、唐太宗 C、 隋文帝 D、武则天
5、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都( )
A、 怠于政事 B、 大兴土木 C、 重用贤能 D、 诛杀重臣
6、隋朝统治跟下列哪个朝代相似 ( )
A、东汉 B、秦朝 C、东晋 D、西汉
7、七年级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金刚经》 B、《古兰经》 C、《圣经》 D、《易经》
10、下列图片不是反映唐对外交往和民族往来关系的是 ( )
11、据你所知,吐蕃就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
A、回族 B、满族 C、藏族 D、汉族
12、下列有关唐朝民族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B、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C、“羁縻州”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D、松赞干布仰慕中原的文化
1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市民,做不到的是 ( )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在夜市开店,通宵做生意
C、和朋友们在茶馆品茶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15、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
A、黄河至海为界 B、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划长江为界 D、以长城为界
16、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金军南下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1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1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 、 新罗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19、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20、“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称颂的帝王是( )
A 、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21、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22、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皇帝是( )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
2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 D、张旭、顾恺之、杜甫
24、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25、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的哪一个节日?( )
A、中秋节 B 、元宵节 C、元旦 D、端午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大唐是繁荣富庶的帝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
27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
南至 、它为 、 、
和 四段。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5)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8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
材料二: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请回答: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苏湖熟,天下足” 具体指什么?(4分)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9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4分)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2分)
(4)材料二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景洪市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 答题卡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区域使用2B铅笔填涂;其它答题区域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大,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区域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所有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缺考标记 (填涂说明: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并用2B铅笔填涂左边缺考标记)
第Ⅰ卷 选择题
1.[A] [B] [C] [D] 6.[A] [B] [C] [D] 11.[A] [B] [C] [D] 16.[A] [B] [C] [D] 21[A] [B] [C] [D]2.[A] [B] [C] [D] 7.[A] [B] [C] [D] 12.[A] [B] [C] [D] 17.[A] [B] [C] [D] 22.[A] [B] [C] [D]3.[A] [B] [C] [D] 8.[A] [B] [C] [D] 13.[A] [B] [C] [D] 18.[A] [B] [C] [D] 23.[A] [B] [C] [D]4.[A] [B] [C] [D] 9.[A] [B] [C] [D] 14.[A] [B] [C] [D] 19.[A] [B] [C] [D] 24 [A] [B] [C] [D]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 20.[A] [B] [C] [D] 25.[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
27.(1)(2)(3)(4)(5)
28.(1)
(2)
(3)
29.(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