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3.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11: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
语言应用: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赏析句子。
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审美创造:欣赏作者的桂花雨,同时回忆自己童年的美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中国的思乡情怀。
语言应用:把握文章的语言描写,能运用相应的语言描写。
思维能力:把握重点句子,学会运用。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重点难点
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读第7、8自然段时,同学们产生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进那场缤纷的桂花雨。
理解文章
默读课文,先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交流。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写出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
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时,要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用一个“浸”字,写出了家乡的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四面八方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想象一下香气都飘到了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并且按照自己的想象回答。)
朗读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香飘十里”“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时,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感受桂花香气的悠远和浓郁,读出沉醉和向往。
3.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从这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朗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摇桂花的画面,进一步感受摇桂花的欢乐气氛,体会摇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从第3自然段的“桂花一开”,第4自然段的“桂花盛开”,第6自然段的“摇落以后”和“过年时”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2)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按照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还有大人孩子一起摇桂花的情景,这些都可以说明“浸在桂花香”里的不仅是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
朗读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时,要放慢语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桂花香无处不在的情形。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结合下面的资料,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资料: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从资料可以看出,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6.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7.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附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
思桂花
思乡情
摇桂花
香飘十里
落花下雨
回到故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