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
2.功能: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依靠消化系统 和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二、牙齿的结构和龋齿的形成
1.牙齿的结构
(1)种类:成人的牙齿分为 、 、前磨牙和磨牙,如图所示。
图 牙齿的结构模式
(2)结构:分为 和 两部分,构成牙的主体的是 。
(3)功能: 食物,有助于食物消化。
2.龋齿的形成
(1)原因:口腔内的细菌能将残留在口腔内的糖类物质转化成 物质,这些物质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受到腐蚀的牙釉质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由牙釉质发展到 时,会逐渐形成龋洞。
(2)预防:在餐后、睡前应注意 。
三、消化道
1.消化道的组成
消化道包括 、 、 、 、 、 和 等。
2.消化道的特点
图 消化系统组成模式
(1)[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2)[②]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 ]食道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
(4)[⑤] 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5)[ ] 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约 米。
(6)[ ]大肠是消化道的 ,成人的大肠全长约1.5米。
(7)[⑨]肛门能排出 。
四、消化腺
1.消化腺的种类:消化腺主要包括 、 、 、 、 等。
2.消化腺的功能:如图,[ ]肝脏能分泌 、唾液腺分泌 ;胃腺分泌 ;肠腺分泌 ;[ ]胰腺分泌 。
【重点再现】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2.牙齿的种类有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齿的结构分为牙本质和牙髓两部分。
3.口腔内的酸性物质依次腐蚀牙釉质、牙本质,形成龋洞,即龋齿。
4.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胃,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5.小肠中的消化液最多,有肠液、胰液、胆汁等。
【易错易混】
1.易错字(请书写加点字)
牙釉质( ) 龋齿( ) 牙髓腔( )
2.混淆牙齿的种类和结构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按种类划分,成人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按结构划分,牙的结构分为牙本质和牙髓两部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
一、选择题
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 )
A.口腔、食管和胃 B.口腔、胃和小肠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消化道和胃腺
2.口腔中舌头和牙齿对食物的作用分别是 ( )
A.搅拌混合 嚼碎 B.分泌唾液 嚼碎
C.搅拌混合 撕碎 D.分泌唾液 撕碎
3.下列生活习惯容易造成龋齿的是 ( )
A.喜爱吃零食、多吃甜食
B.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C.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的食物
D.喜欢喝牛奶
4.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说明病菌损伤了 ( )
A.牙髓 B.牙本质
C.牙釉质 D.牙根
5.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并列划为全球预防控制的疾病。龋齿的形成过程是 ( )
A.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髓腔受破坏→牙本质受破坏
B.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本质受破坏→牙髓腔受破坏
C.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本质受破坏→牙髓腔受破坏→牙釉质受破坏
D.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本质受破坏→牙釉质受破坏→牙髓腔受破坏
6.下列器官中,全部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
A.大肠、食道、小肠、肺、肾脏
B.胃、口腔、肝脏、胰岛、肛门
C.小肠、胃、口腔、肛门、胰腺
D.口腔、食道、胃、肾脏、膀胱
7.西瓜是夏天防暑解渴的佳品,平平在吃西瓜时将西瓜子也吞进了肚子,则西瓜子在其体内经历的旅程是 (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喉、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喉、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胃、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二、非选择题
8.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①④⑥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 。
(2)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 ]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它分泌的消化液称为 。
(4)消化道最膨大的是[ ]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总容量约1000~3000 mL。
答案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
【自主学习】
一、1.消化道 消化腺
2.消化 吸收
二、1.(1)切牙 尖牙 (2)牙本质 牙髓 牙本质
(3)咀嚼
2.(1)酸性 牙本质 (2)清洁牙齿
三、1.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2.(1)① (2)咽 (3)③ (4)胃
(5)⑦ 小肠 5~7 (6)⑧ 末段 (7)粪便
四、1.唾液腺 肝 胰 胃腺 肠腺
2.④ 胆汁 唾液 胃液 肠液 ⑥ 胰液
【课时作业】
1.C
2.A [解析] 舌的搅拌,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牙齿将食物嚼碎,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3.A [解析] 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
4.A [解析] 牙的结构分为牙本质、牙髓。牙髓内有丰富的神经,若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患龋齿后常感到疼痛难忍,这说明细菌已伤及牙髓。
5.B [解析] 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的形成过程是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本质受破坏→牙髓腔受破坏,所以为了预防龋齿应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6.C [解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胃腺和肠腺。
7.A [解析] 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8.(1)消化腺
(2)⑦ 小肠
(3)④ 肝脏 胆汁
(4)⑤ 胃
[解析] 由图可知: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图中①是唾液腺,④是肝脏,⑥是胰腺,它们都属于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腺。
(2)⑦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具有以下特点:成人小肠长约5~7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
(4)⑤胃是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它能分泌胃液。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食物的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口腔内 的咀嚼与 的搅拌、胃与肠的蠕动等过程。
(2)化学性消化
①酶是由 产生的、具有 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 。在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pH)下,消化酶的作用像“剪刀”一样,可将复杂的 物质分解为简单的 物质。
②化学性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被逐步分解成 物质的过程。
③唾液淀粉酶能分解 、胃蛋白酶能分解 、肝分泌的胆汁有助于 的消化。
2.食物的消化过程
(1)淀粉麦芽糖
(注: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其他淀粉被小肠中的淀粉酶分解)
(2)蛋白质中间产物
(3)脂肪脂肪微粒 +
3.食物的消化部位
(1)淀粉的消化从 开始。唾液淀粉酶将 (无甜味)分解成 (有甜味)。
(2)蛋白质的消化从 开始。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3)脂肪的消化从 开始。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含有能够消化脂肪的酶。
(4) 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 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2.吸收的器官
(1)胃:吸收部分水和 。
(2)小肠:除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被 吸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物质都被
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 和部分 。
3.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 。
(2)小肠绒毛内有 和毛细淋巴管。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 构成。
【重点再现】小肠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特点
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长、大、多;
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长、大、薄。
【易错易混】
1.易错字(请书写加点字)
脂肪( ) 消化酶( ) 皱襞( ) 绒毛( )
2.误认为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绝大多数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有的消化液中还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肠液和胰液等。但也有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如胆汁。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
一、选择题
1.小肠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 )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2.(2021烟台)下列哪种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 )
A.胆汁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3.(2021嘉兴)某人因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素是 ( )
A.淀粉 B.蛋白质 C.纤维素 D.脂肪
4.若把一个成年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如图示意一段小肠、皱襞及小肠绒毛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肠内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小肠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C.小肠绒毛壁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D.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显著增大了面积
5.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长会引起便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哪种物质被大肠过度吸收而引起的 ( )
A.维生素 B.无机盐 C.水 D.氨基酸
6.(2021常州)如图为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葡萄糖
B.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D.两支试管放在37 ℃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二、非选择题
7.(2021滨州)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据此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的 物质 馒头碎 屑+2毫 升唾液 馒头块+ 2毫升 唾液 馒头碎 屑+2毫 升清水 馒头碎 屑+2毫 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水浴温度 37 ℃ 0 ℃
水浴时间 10分钟
检测试剂 碘液
实验现象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 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 。
(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 试管进行对照。
(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 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 。
(5)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 。
答案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自主学习】
一、1.(1)牙齿 舌
(2)①活细胞 催化 生物催化剂 大分子
小分子
②小分子 ③淀粉 蛋白质 脂肪
2.(1)葡萄糖 (2)氨基酸 (3)甘油 脂肪酸
3.(1)口腔 淀粉 麦芽糖 (2)胃 (3)小肠 (4)小肠
二、1.循环
2.(1)酒精 (2)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小肠
(3)无机盐 维生素
3.(1)绒毛 (2)毛细血管 (3)一层上皮细胞
【课时作业】
1.A [解析]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食物中的糖类(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B [解析] 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3.D [解析]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管堵塞后,胆汁不能通过胆总管流入小肠,会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
4.A [解析] 小肠内的消化液中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5.C [解析]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如果粪便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水分在此处被过度吸收引起粪便干燥,难以排出,就会引起便秘,经常便秘会造成毒素在体内积累,引起很多疾病。
6.D [解析] 唾液淀粉酶只能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现象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
7.(1)脂肪、蛋白质 提供能量
(2)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
(3)1号和4号
(4)1 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5)细嚼慢咽
[解析] (1)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唾液,故探究的问题是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 (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1号试管在37 ℃的环境中,4号试管在0 ℃的环境中。(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所以,为了让食物充分消化,我们在日常进餐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如果人在进食时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胃和小肠等器官的消化负担,容易使人患胃肠疾病。故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