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1.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来源
人体由 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 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2.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用途
(1)一部分用于细胞的 与 ,转变成人体的 物质。
(2)一部分被暂时 在人体内。
(3)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 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
被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 ,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 。
3.人体内的供能物质
(1) 和 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 。 还是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2)营养物质的热价: 和 都为17.15 kJ/g, 为38.91 kJ/g。各种食物由于组成成分的不同,热价也不相同。
(3)人在一天中所需要的能量与其 、 、体重以及从事 有关。
二、体温
1.概念:体温是人体内部的 ,可用体温计来测量。
2.体温的测量部位
一般是 (约36.8 ℃)、 (约37.2 ℃)、 (约37.5 ℃)三处。其中, 温度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3.体温稳定的意义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 的基础。
4.发热: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包括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身体的抵抗力 ,这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
5.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的温度是 。
【重点再现】
1.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和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平均数值约为36.8 ℃)、口腔(平均数值约为37.2 ℃)、直肠(平均数值约为37.5 ℃三处)。
【易错易混】误认为发热是一种病理反应,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只有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时,才可能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所需能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消耗能量
B.人体所需的能量是营养物质分解释放的
C.能量除了供给人体进行生命活动外,对于维持体温也非常重要
D.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2.医生给因低血糖导致休克的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 ( )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分
3.对机体能量消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性别 B.环境温度
C.劳动强度 D.精神因素
4.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和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
A.糖类、脂肪 B.糖类、糖类
C.脂肪、糖类 D.蛋白质、脂肪
5.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顺序应当是 ( )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6.葡萄糖与氧气在细胞内发生反应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 ( )
A.消化 B.呼吸运动
C.呼吸作用 D.气体交换
7.当人体的体温达到下面哪个数值时,人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 )
A.41 ℃ B.37.5 ℃
C.43 ℃ D.36.8 ℃
8.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意义主要在于 ( )
A保证人体的能量供应 B.保持精力旺盛
C.适于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 D.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9.下列关于发热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利弊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体温越低对生命活动越有利 B.发热可加强细胞内酶的功能
C.体温越高对生命活动越有利 D.适当发热对抵抗疾病有利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
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因为脂肪的热价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C.人体腋下的平均温度为36.8 ℃
D.人体被病菌感染时,体温升高,医学上称为“发热”,发热对人体有害无益
二、非选择题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 mL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 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 ℃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 min;⑤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加入物质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① 稀淀粉溶液(mL) 2 2 2
② 淀粉酶溶液(mL) 1 1 1
③ 碘液(滴) 1 1 1
④ 温度处理(5 min) 37 ℃ 100 ℃ 0 ℃
⑤ 观察现象
(1)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2)按以上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这是因为 。
(3)在胃、肠中唾液淀粉酶质量减少,最终转变成 ,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自主学习】
一、1.消化 循环
2.(1)分裂 生长 组成 (2)贮藏
(3)氧气 能量 维持体温 生命活动
3.(1)糖类 脂肪 糖类 脂肪
(2)蛋白质 糖类 脂肪
(3)年龄 性别 劳动的强度
二、1.温度
2.腋窝 口腔 直肠 直肠
3.正常生命活动
4.加快 增强
5.38.6 ℃
【课时作业】
1.D [解析]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营养物质分解释放的,一部分供给人体进行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用来维持人体体温。并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可以提供能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只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2.B
3.C [解析] 运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劳动强度对机体能量消耗影响最大。
4.A [解析]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热价都为17.15 kJ/g,脂肪的热价为38.91 kJ/g,因此,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脂肪。
5.B [解析] 正常人腋窝、口腔、直肠三个部位温度的平均数值分别约为36.8 ℃、37.2 ℃、37.5 ℃。
6.C [解析] 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C 8.D
9.D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身体抵抗力增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但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就会影响人体内酶的作用,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10.D [解析]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因为脂肪的热价高于糖类和蛋白质。人体腋下的平均温度为36.8 ℃。在一定范围内,发热可以使身体抵抗力增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但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11.(1)①②④③⑤
(2)在100 ℃时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3)氨基酸
[解析] (1)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设计的实验应该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其次,还要注意实验步骤的设置: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溶液→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等量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影响。淀粉酶在37 ℃左右催化作用最强,放到100 ℃的沸水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分解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B试管内的溶液会变蓝。
(3)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