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8 21: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练习题
选择题
1.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  )
A. 朴素的爱国热情
B. 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 知识分子的宣传
D. 对清政府的正确认识
2.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
A. 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 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C. 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 镇压、剿灭义和团
3.“强烈的排外情绪不仅充满太后统治下的宫廷,也渗入士人、官员、士绅和广大的民众中。半个世纪的外来羞辱,无论战争还是媾和,都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B.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C. 义和团运动的经过
D. 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影响
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说明(  )
A. 义和团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B.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 义和团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义和团虽未达其灭洋之目的,而亦开历史之辉光”,成为“中国自立之绝大起点”,使各国“尽戢其野心,变其政策,不倡瓜分而提议保全支那之领土,开放支那之门户”。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贡献在于(  )
A.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B.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D.激励后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
6.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武士对身后一群同样全副武装的西方骑士说:“去北京。”此漫画说明(  )
A. 日本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鼓动者
B. 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 日本诱导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 列强瓜分中国是日本首先发动的
7.1899年,美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若山东巡抚不能统制暴徒,保护传教士和外国人的话,应该撤换。” 这句话表明(  )
A. 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施压
B. 义和团运动保护美国人
C. 美国人要出兵攻打北京
D. 清政府全力支持义和团
8.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是(  )
A.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D.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9. 右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  )
A. 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 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
C. 讽刺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建议清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
10.1902年,一位英国记者说:“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之间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 拆毁大沽炮台
C. 开展洋务运动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1.鸦片战争以后的半个世纪,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开埠通商等为基本内容,而20世纪初的《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B.列强已经实现瓜分中国目的
C.帝国主义侵华策略转变
D.帝国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12.《辛丑条约》附件对外国使节觐见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国书呈递“皇帝必亲手接收”,款宴诸国使臣皇帝必“躬亲入座”,并强调“中国游礼诸国使臣,断不致与彼此两国平行体制有所不同”。这些规定(  )
A. 使清政府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B. 进一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C. 有利于确立近代国家平等交往原则
D. 破坏了清王朝对外交往的自主性
13.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声明一致。四川、山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这样,互保区域实际上包括了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  )
A. 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 清朝地方上已实行自治
C. 清政府失去了南方地区 D. 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已下
14.1900年以后,“睡狮”一词为清末知识分子所喜好并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诗界革命”先驱黄遵宪在《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三)中曰:“……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这反映出(  )
A. 民族危机下士人的觉醒和期冀
B. 知识界对西方的侵略保持清醒态度
C. 广大民众期盼清政府御侮雄起
D. 帝国主义列强的恶兽形象为民众所知
15.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某一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探索近代化的发展过程
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二、非选择题
16、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陆续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进行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作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1-5ACBAA 6-10CABCD 11-15CCDAC
16、(1)都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于危机之中;都由农民阶级领导发动;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致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农民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