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2)
一、选择题
1.现有一瓶由两种液态有机物乙二醇和丙三醇(甘油)组成的混合液,根据下表性质判定,要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
A.分液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
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
4.实验室从碘水中提取碘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分液、蒸馏 B.过滤、蒸发
C.萃取、分液 D.萃取、分液、蒸馏
5.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
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
C.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蒸发
D.从溴水中提取溴——分液
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
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铁粉
B.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
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9.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 )
A.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 B.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
C.CaCO3和CaCl2(溶解、过滤、蒸发) D.自来水中的杂质(萃取)
10.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二、非选择题
1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或提纯物质,将分离或提纯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加热
(1)分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________; (2)分离碘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__; (4)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
(4)除去碳酸钙中的碳酸氢钙
(5)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有机物
1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13.人们可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开来:
(1)不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BaSO4与水,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盐,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3)两种可溶性固体,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可通过________方法将其分离;
(4)两种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5)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与水,可通过________方法分离。
1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酒精、苯、CCl4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
材料2: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材料3: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橙色。
在酒精、苯、CCl4、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1)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_____,进行分液之后是否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________________。
(2)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并在分液时使溴从分液漏斗下端流出的是________;萃取时,液体接近无色的是________层,有色层是________层。
(3)CCl4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链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试题】.
26、(15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c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 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