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18: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
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
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
京逝世,享年90岁。其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不辍 东挪西借
diàn
zhóu li
qiǎng



shú
chuò
nuó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不停地劳动(耕作)。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聊叙:
聊,姑且;叙,谈,姑且谈谈。
一、肖像对比,初识朱母
朱德为什么要回忆自己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特别是说勤劳一生是母亲最大的特点;永远表明朱德对母亲的爱之深。
一、肖像对比,初识朱母
你们看照片上的人像不像朱德的母亲?
如果觉得不像,你觉得哪里不像?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朱德的母亲一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今天我们将用文字给朱德的母亲画一幅肖像。
我们再看一下这张照片,你们觉得她哪里最不像朱德的母亲?从文章中找出理由。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至少选两个方面对母亲进行肖像描写,到文中找到充足的依据,注意圈画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词,讲清理由。
提示:肖像描写(衣着、容貌、身材、神态等)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①家境是贫苦的,因为家境贫穷,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
(家境贫穷,无钱置办。)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家务繁重,无暇顾及。)
③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衣服是自己做的,耐穿是最重要的。)
④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不舍得穿。)
衣着朴素、穿的是补丁打补丁的旧衣服,但洗得很干净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②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③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头发花白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①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像男人一样干活。)
②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结实。)
身材高大结实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家境贫苦,家务繁重,非常辛劳。
脸上满是皱纹
手上满是老茧
整日忙碌,家务繁重。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①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意识,富有同情心,没有被悲惨的境遇摧垮,对生活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
②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想要摆脱贫困和压迫,改变家庭命运。)。
③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坚强,默默支持儿子的事业。)
④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任劳任怨,性格和蔼,有这些性格的人看上去不会凶。)
⑤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宽厚仁慈)
目光坚毅、慈爱
朱德后来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起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了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朱德自己也描绘过母亲的肖像
二、口述肖像,走近朱母
刚才同学们说的与朱德自己写的已经非常像了,我们也深深地记住了这样一位母亲。同学们给母亲画肖像时已经感受到母亲许多的优秀品质,我想请一个小组来总结一下。
聪明能干、任劳任怨……
三、再看肖像,理解影响
三、再看肖像,理解影响
1.朱德写这篇文章仅仅为了回忆母亲的这些优秀品质吗?
①为了感谢母亲。朱德感谢母亲,第一是要感谢母亲——第二是要感谢母亲——第三是要感谢母亲
全体男生读第14段,女生读第15段。
②为了报答母亲。朱德报答母亲,为什么要尽忠民族和人民,尽忠中国共产党?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三、再看肖像,理解影响
2.第16段饱含深情,下面我们小组内讨论第16段每句话该怎么读,读出哪种情感,小组内读一读,等会儿进行小组朗读比赛。
3.最后,让我们齐读第16段,
那个一手把八个孩子养大的母亲永远离开了,
那个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母亲永远离开了,
那个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的母亲永远离开了,
那个节衣缩食供我读书的母亲永远离开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齐。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