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他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和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对古诗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注释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吟诵、想象画面、改写短文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通过课堂指导小练笔,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改写短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其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2.学习古诗改写短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法:
为学生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课堂上学生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同位合作探究、师生评价和修改等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渔场”,指导点拨时提出一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问题,把孩子带到古诗情境中思考。尤其重视课堂生成的再指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体现童趣的诗歌,查找范成大的资料,了解田园诗。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之前我们积累了很多古诗,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我出上句,你答下句。【出示古诗图片+诗句】
第一首:牧童骑黄牛,___________。
第二首:小娃撑小艇,___________。
第三首: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
你们看,诗人眼中的儿童有的采莲,有的在牛背山放声歌唱,有的一本正经学习垂钓,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真实、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看看孩子们在田园里忙些什么。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有感情地朗读中顺势导入新课,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
1)读准字音
2)读出韵味。【出示古诗】
2.检查朗读和字词。
1)指导“兴”的读音。(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遇到多音字,根据它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兴”读音【泛红标记】,学生把读音和意思批注下来。
2)指导读出韵味。教师指导:朗读古诗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这首七言绝句一般按照 223来划分【出示课件:红笔标记】再来试读?除了节奏和韵律,还要注意读出抑扬顿挫。(师生共读)
3)指导生字。 “昼”的书写【出示田字格,课件分部演示】 “开头两笔宽而扁,撇捺舒展横要长”。看字千遍不如握笔一遍。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学习古诗的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生字的书写。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同样不能少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三、品读感悟,明意悟情。
(一)研读品味,理解诗意
1.自主学习古诗。老师想问问大家,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相机出示古诗学习小方法:注释查资料】你们真是爱读书会学习的孩子!那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尝试着读懂今天的古诗吧。学生自己读,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交流。
1)课题:【出示题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诗句理解:
预设 1:“绩麻”怎么搓呢?【出示搓麻图】教师讲解:一只手捏住两根麻的一头,另一只手把麻分开放在裤腿上,手掌同时向下一搓,两条麻就被拧上了劲,搓麻的手一松,就会紧紧缠绕在一起,成了麻线。在裤子上搓,既伤衣服,也容易打滑,有的妇女索性把裤腿卷起,直接在腿上搓麻。
预设 2:“儿女” 和现在的意思有不同,它是指村庄当中的成年男女。【相机出示古诗学习小方法:古今异义】
预设 3:“解” 理解,懂得。“解落三秋叶”中的“解”表示散开的意思,与“未解”的“解”同字不同意。
【相机出示古诗学习小方法:一词多义】
预设 4:“供”这里读四声,“从事”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的意思吗?(做,干......事儿)
(书面解释转换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意思,为后面的改写练习做铺垫。)
3)整首诗的意思。 同位之间合作练习表达。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要流畅。(二)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同学们,你从四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场景?
【板书:各当家,学种瓜】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前两句】:辛苦/忙碌从哪里看得出来?(男的——,女的——,各有各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 )你觉得他们劳动时会想些什么呀?
对,心里自然会满足,会感到快乐。男生齐读。
【后两句】:童真童趣从这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想象孩子们种瓜的情景。小小孩童他们不懂得劳作的辛苦,体谅大人的辛苦,不懂就学。从生疏、笨拙的样子中看得出他们喜欢种瓜,把种瓜当做一种乐事儿,多天真、勤劳的孩童呀! 2-3名学生读后,女生齐读。
师小结: 看来大家既能理解村庄儿女的辛苦之乐,更理解孩子们的好学之趣【板书:乐趣】咱们美美地读出这份乐趣吧。(配乐朗读)
(三)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出示背诵填空】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和事件的提示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自读自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插图,讲解演示创设情境来理解“绩麻”为后面练笔做好铺垫。《四时田园杂兴》后两句是趣的精华,引导
学生想像画面,让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心中、语言中、情感中。最后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达到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四、随文微写,促进运用。
【教学亮点】
1.明确古诗改短文小练笔要求。同学们,人们都说好的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请大家选取其中一组,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出示古诗改短文要求+插图+诗句】
2.指导改写:
1)学生描述场景。
2)师生围绕“想象丰富吗?语言生动吗 ” 进行评价。
3)教师根据生成,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比如:大人们锄草、绩麻等“各当家”的场景。看看图,锄草时手拿什么?动作、外貌......孩子们种瓜的场景:围绕“未解”“学”想象学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神态等。
4)学生补充修改小练笔。
5)教师引导同学们梳理古诗改写短文的方法:(抓关键想画面)【板书】。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抓住关键词“耘田”“绩麻”“学”让学生想象神态、动作、语言,诗的意蕴也就丰富起来。
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深化理解。古诗改写短文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意诗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扎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这是本节课的设计亮点。
五、拓展延伸,强化实践。
教师补充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实是一组诗。诗人范成大曾经担任朝廷要职,晚年
辞官,回到故乡石湖时看到了这繁忙的农作景象和充满童趣的孩子,挥笔写下了这组田园诗【出示田园诗】
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篇章【出示 5个篇章】足足有 60首,钱钟书先生评价他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今天我们学的其三十一,选自“夏日”。课后继续搜集、阅读其它田园诗。
设计意图: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田园诗来。本环节的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古诗文的修养。
结语:同学们,就像冰心奶奶说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出示单元主页】同学们,随着慢慢长大,童年生活变成了一行行文字,一首首诗,等待我们细细品味。
作业设计:
1.整理课堂小练笔,完成古诗改短文《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阅读范成大的田园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各当家 抓关键
乐
趣
学种瓜 想画面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直观系统的特点,并及时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左边呈现的是古诗描写的两个场景(内容),右边是古诗改写短文的主要方法,中间是本课的情感。既体现单元人文主题,又包含语文要素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