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实物》教案+反思(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实物》教案+反思(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9: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介绍一种实物》教学设计
《介绍一种事物》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本次单元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单元导语对习作能力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点,依次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内容。“精读课文”指向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对说明方法的梳理和归纳;“习作例文”通过批注的方法进一步明示写作说明文的方法。单元组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对五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能起到示范作用。“习作”部分安排了三个板块。一是用表格分类列举部分说明文的题目,提示思路,启发选材。以“感兴趣”为前提,引导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角度选择写作内容。二是写作提示: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三是同伴分享,相互学习,体验成功。从单元组文和习作提示看,本单元说明文材料选择多样,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有很强的指导性,让每个学生有内容可写。小学里的习作,以写人记事为主,学生写说明文的经历不多,写作有一定难度。精读课文与例文中有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具体描述等,阅读教学中琢磨体会,习作指导中再作一些梳理,让学生明白介绍不同的事物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感受它们在说明文中的妙处。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2.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3.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要突出这种事物的特征。
2.在介绍事物特征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难点
1.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2.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单元回顾。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习作单元。一起读——介绍一种事物.
2. 师: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 4 篇文章,和老师一起来看,第一篇是太阳,介绍一种熟悉的天体;第二篇是松鼠,介绍可爱的小动物;接下来两篇是习作例文,分别介绍了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你看,这 4 篇文章都介绍了一种事物。
3. 师:学习之后,你收获了哪些好方法呢?生思维导图回顾课文。
师:所以说,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清楚。
4.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 70 页,先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在给你启发的地方画一画、圈一圈,开始吧。
二、明确要求,整体构思。
1. 细心地同学会发现习作要求的上半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可以写什么?下半部分就提示我们怎么写?看看上下两部分,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你有什么要提醒的?
预设:(首先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抓特点
(学习作者的科学性叙述,用上说明方法)——用方法
(对,我们要分层次写出事物的特点)——多方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断观察、积累,我们才能有话可写)——细观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多积累素材,才能把事物介绍清楚)——查资料
2.现在你有没有想好要介绍什么事物?请大家打开自己的习作框架图,在中间写上你要介绍的事物,如果已经想好了题目,就把题目写上去,然后在顺时针方向写上你所要介绍的几个方面,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三、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1. 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框架图?
预设 1:同学们有没有要给他建议?如果有共同的特点,可以用“并列构段”的方式来介绍,这样你的习作表达更有序。
预设 2:首先表扬这个同学能够用到之前学到的概括小标题、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一种事物,同学们可以选几个方面来介绍,谁先谁后,总得有个顺序,不同事物,顺序也不同,你写的是美食,我们可以按照 1.产地。2.材料 3.做法 4.味道 5.滋味这样的顺序来写。
2.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提出的建议再回头修订自己的框架。
3.谁来把你修改后的框架图展示一下。好了很多,有顺序也能够提炼关键词概括。如果现场让你选一方面来写,你会想写哪一方面呢?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框架图,选择其中 1 个方面写一写,每个小组的桌上已准备好资料袋,大家可以借助一下资料,开始吧。
4.交流:
预设 1:小作者像我们介绍了菊花的形态特征,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是的,大量借用资料,百科全书一样的说经文是给专业研究人员看到的,需要严谨细致,给一般读者来读的文章,用生活化平实的语言更能读明白,我们可以选择你资料中的关键词+你平日的细心观察写出菊花的样子。
预设 2:是的,对于事物的不同方面我们采用今天学的方法多方面叙述,在介绍每个方面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5.那怎样用好说明方法是难点,同学们来看丁丁同学写得这篇作文,这是丁丁的第一次习作,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丁丁的再三修改下,他的习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块来看,在你的导学单上概括的写一写,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 1:(多了列数字)正宗地蟹黄汤包是怎么有讲究地,有好几个精准地数字,这样就清楚了,还有吗?
预设 2:外形华丽,打比方。这就是用到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文章中还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你有没有发现?
预设 3:喷泉这也是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预设 4:比直接吃螃蟹还要好吃你看看
6.丁丁修改之后,用上了许多说明方法,把蟹黄汤包说清楚了,他言简意赅,没有长篇大论,写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感觉就像闻到了他的味道,勾起了我们的食欲。所以说说明文不仅要有科学性语言而且要让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下面你也用上这些方法来修改习作。
四、小组互评、总结提升
1.修改好了吗?借助习作分享单,在小组里分享一下你的习作吧。
2.小组推荐。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介绍一种事物,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把他写清楚,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介绍,展示这个充满奥秘的大千世界。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课例反思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能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尝试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不同的方面。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本次习作的内容,我从一下几方面:
1. 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思路。单元导读以叶圣陶老先生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句话开始,告诉我们一定要说明白。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说明白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文为例,明确要求,梳理习作思路。在本单元的文本以及习作例文的回顾中,明确习作要求:
①.要写清楚事物的不同方面。
②.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③.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一环节,对本单元有关说明文的学习进行了梳理,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理清了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有了明确的习作要求,习作顺序,习作方法及内容,学生在自主构思时,就能顺利进行。
2. 以点带面,以一达全。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思路占用课堂时间 10分钟,那么 30分钟完成整篇习作难度很大。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大胆取舍,选择让学生从习作框架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描写。如果课堂上能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学生能用写作方法写好一方面的介绍,那么,课下就能用写作方法很好地完成整篇的习作。
在教学中,我首先安排一次写话尝试,班内交流、评价,帮助学生修改同时也为自己的习作增加素材,修改时需要提醒学生,对于材料应该围绕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把事物介绍清楚。然后安排下水文的介入,让孩子再次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说明方面介绍事物,然后进行二次修改。学生在二次修改后,语言表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抓住事物的一方面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3. 鼓励学生分享习作成果。我们的教科书中对写作后的交流有一些提示,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引导学生在语言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体会到与他人书面交流的成就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接受建议,修改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内容。在这里要同时出示习作评价标准,习作评改标准应紧扣习作的目标要求,具体、明确、集中,贯穿于作文训练全过程,教的要求就是评的要求,写的内容就是评的内容,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评改标准也是习作目标的进一步进化,要求明确、集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才能得到有效训练。
4.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以布局谋篇为主,辅以对语句语病、错别字及标点符号的修改。
活动一,学生交流初稿,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在自评、互评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紧密,转折生硬等问题,结合本单元课文进行修改,《太阳》一课第 4自然段的过渡句,《松鼠》一课的中心句。
活动二:学生自信修改习作,使用统一的习作评价量表,先小组互评,再自己修改。除了布局谋篇之外,还需要注意字词句是否正确、恰当。
活动三:再一次集体交流修改之后的作文。
活动四:
课堂总结,下发作文本,进行誊抄并出示誊抄要求。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第 1.2课时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教材入手,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中一根根文字的琴弦行云流水般的响起,还需要我们来开启他们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