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巴赫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12.23 巴赫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18 23: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三单元第二十三节巴赫教学设计-人音版高中音乐(2019)必修鉴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巴赫人物的介绍以及对于《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巴赫对世界音乐所作的贡献和巴洛克时期宗教复调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比较、创作、探究等多样性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复调音乐的区别并掌握其辨别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勃兰登堡协奏曲》以活泼的气氛为背景,充分表现了作为社交音乐的特点,了解造成其散发真挚情感和强大感染力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掌握主、复调音乐的辨别技巧;理解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方式、通奏低音;并学会简单的创编。
2、鉴赏《勃兰登堡协奏曲》,感受巴赫既华丽又质朴、既灵活又简洁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通过对主调音乐、复调音乐的对比、缩短学生与复调音乐的距离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获取新知识。
四、课前准备
由于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新的概念和知识点,仅仅利用短短的 45分钟时间将非常紧促。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一次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制作教学课件的同时,加入创编和辨析环节,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本节课涉及到的理论知识。
五、授课环节
(一)导入
1.下课铃声导入
2.西洋音乐史的分期时间
西洋音乐时期1400-1600
文艺复兴时期1600-1750
巴洛克时期1750-1825
古典乐派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浪漫乐派时期19世纪中-20世纪中
民族乐派时期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印象乐派时期20世纪初-至今
近代、现代乐派时期
(二)组织学习
一、巴洛克风格初体验内容:人们通常将 1600年至 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做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泛指流行于 17世纪的一种新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造型艺术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一种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风格特质。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终结。
二、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内容:一切真正智慧的源头——海顿;他的名字不是小溪,而是大海。——贝多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尊称为“西方之父”,巴赫的创作被誉为“宗教复调音乐创作的顶峰”,对后世影响巨大。主要音乐作品:大型声乐套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的艺术》等。教法:展示巴赫生平的视频和文字,直观了解巴赫。
三、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内容:
1、主调音乐用学生熟悉的《小步舞曲》结合感知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异同。
2、复调音乐类型
(1)支声型:由一主要音调与其分支或加花装饰所形成的变体曲调相结合而成。
(2)对比型:以不同曲调,尤其是节奏各异的曲调相互结合而成,声部与声部之间各具特点,互成对比。
(3)模仿型:曲调用模仿手法在不同声部先后出现而成。
四、欣赏《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内容:
1、辨听《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第一乐章的主题并学唱教法:唱会、唱熟第一乐章主题,感受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为接下来的聆听感受打下基础。
2、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听辩主奏乐器高音小号、竖笛(或直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在音乐快速行进中将它们分辨出来;感知作品情绪。教法:运用对比聆听、学唱主题、分析探究、的方法,有鉴别地学习音乐。
3、分别就高音小号、竖笛、双簧管、小提琴这四种乐器演奏的音响,一件乐器、一件乐器地听,并能说出每一件乐器声音上的特点。
4、《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三个乐章音乐要素分析对错
五、拓展与实践教法:
从学生听过的、耳熟能详的复调作品人手,将课堂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有关复调音乐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复调音乐的认知达到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目的。增加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