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第2章有理数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第2章有理数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14 11: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
班级:
2013.9
第一节 认识负数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的量。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①向前走 200 米( ) ②电梯上升 15 层( )③我在银行存入了 500 元( ) ④零上 10 摄式度( )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2、 0 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零上温度用“+”表示, “+”是正号,读作“正” 。零下温度用“—”表 示, “—”是负号,读作负。教室内的温度零上 16℃,记作( ),读作( ) 。 雪地里的温度是零下 16℃,记作( ),读作( ) 。 +16℃与—16℃表示两种( )意义的量。3. 如果 60m 表示向南走 60m ,那么—40m 表示( )4. 像+12、8、+105这样的数都是( )数,像-40、-72、-6这样的数都是(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小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小刚向西走50米,记作( )米;如果小明走了“-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6. 商店用统计表来记录每个月的盈亏情况,通常盈利用( )数表示,亏损用( )数表示。 7.负数的外观上有什么特征?二、课堂训练:1.下列各数中,为负数的是(  )A.0 B.-2 C.1 D.2. 如果+9%表示“增加9%”,那么“减少6%”可以记作(  ) A.-6% B.-4% C.+6% D.+4%3. 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150元记作(  ) A.150元 B.-150元 C.100元 D.-100元4. 在-1,+5,0,,3.5中,正数有(  )A.1个B.2个C.3个 D.4个5. 在下列各组中,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上升与下降 B.篮球比赛胜5场与负2场C.向东走3米,再向南走3米 D.增产10吨粮食与减产-10吨粮食6.若李明同学家里去年收入3万元,记作3万元,则去年支出2万元,记作 万元.7. 若火箭发射点火前5秒记为-5秒,那么火箭发射点火后10秒应记为 。8. 为方便记录第一小组7位同学某次数学竞赛的成绩,老师以80分为准,将超过的分数记作正数,不是的分数记作负数,记录为:+12,-5,0,+7,-13,-2,+9.请你分别写出这7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 。9. 生活中常有用正负数表示范围的情形,例如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22℃范围内保存才合适。10. 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80分应记作 三、课后作业:七年级共有12个班,以每班50人为标准,超过的人数记为正数,不足的人数记为负数,统计的人数如下: -1、-6、+2、+4、0、-7、+3、+1、+8、-10、-8、+6,求总人数.某运动员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练习跑步,跑步的情况记录如下:(向东为正,单位:m):1000,-1200,1100,-800,900.该运动员共跑的路程是多少?3. 某检修小组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检修公路(约定向东为正).某天,该小组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15、-2、+5、-1、-10、-3、-2、+12、+4、-5.(1)你知道他们收工的时候在A地的哪一边,并且距A地多少千米吗?(2)如果汽车每千米耗油0.5升,求检修组这天耗油多少升?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有理数的分类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并会判断给出的一个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2.能力目标: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 自然数:数0,1,2,3, 叫做 . (2) 正整数:+1,+2,+3, 叫做 (3)负整数:-1,-2,-3, 叫做 (4)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 (5)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 (6)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 。 (7)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 。 (8)质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 ,又称素数,如2,3,11,13等。2是最小的质数。 (9)合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 ,如4,6,9,15等。4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0)互质数: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数,这两个整数称为 ,如2和5,7和13等。(11)有理数分类或者二、课堂训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B.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以上说法都正确3. 判断:①所有整数都是正数;( )②所有正数都是整数:( )③奇数都是正数;( ) ④分数是有理数: ( )4.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13.5,2,0,0.128,-2.236,3.14,+27,-,-15%,-1,,26.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5. .如果用m表示一个有理数,那么-m是( ) A.负数 B.正数 C.零 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对6. -206不是( ) A.有理数 B.负数 C.整数 D.自然数7. 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为-100米,如果它再下潜20米,则高度是_______,如果在原来的位置上再上升20米,则高度是________三、课后作业: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180元记作___________;如果电梯上升了两层记作+2,那么-3表示电梯_______________。某校初一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一班获胜2局记作+2,二班失败3局记作_________,三班不胜不败记作_______.某班在班际篮球赛中,第一场赢4分,第二场输3分,第三场赢2分,第四场输2分,结果这个班是赢了还是输了?请用有理数表示各场的得分和最后的总分。4.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6.5,0.618,-1,+7, ,-5.2,, -4,0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5.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人相应的集合里. -5,,0,-3.14,,-12,0.1010010001…,+1.99,-(-6),(1)有理数集合:{ …}(2)正数集合:{ …}(3)负数集合:{ …}(4)整数集合:{ …}(5)分数集合:{ …}.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数轴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下课本8-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 ,从原点向 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 ,从直线上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表示-1,-2,-3,…;那么根据以上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2.指出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3.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列成一行.4.指出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哪边,与原点距离多少个单位长度.二、课堂训练: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以下哪项来表示( )A.一个点 B.线 C.单位 D.长度2.下列图形中不是数轴的是( )3.下面正确的是(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射线B.离原点近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较小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A.正数 B.整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5.在数轴上,0和-1之间表示的点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个6.如下图所示:写出A、B、C、D、E所表示的数.7、画出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3.5 -2 5。5 -2。8 0 -8.比较大于(填写“>”或“<”号)(1)-2.1_____1 (2)-3.2_____-4.3(3)- _____- (4)- _____0三、课后作业:已知: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1)请写出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2)在数轴上表示出-5,0,+3,-2的点.小华骑车从家出发,先向东骑行2km到A村,继续向东骑行3km到达B村,接着又向西骑行9km到达C村,最后回到家.试解答下列问题:(1)以家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在下面给定的数轴上标上单位长度,并表示出家以及A、B、C三个村庄的位置;(2)C村离A村有多远?(3)小华一共行驶了多少km?3. 一辆货车从百货大楼出发负责送货,向东走了4千米到达小明家,继续走了1.5千米到达小红家,又向西走了10千米到达小刚家,最后回到百货大楼.
(1)以百货大楼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小红、小刚家的位置;
(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多远?
(3)若货车每千米耗油0.05升,那么这辆货车共耗油多少升?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四节 相反数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3与―3,―5与5,―1.5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距离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只有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______。规定:零的相反数是_______。 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______,且到原点的_____相等; 0的相反数是0 。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______,-a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_____的相反数,- a是____的相反数, 因此,当a是负数时,- a是一个_______. -(-3)是_____的相反数,所以-(-3)=______;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____; 反之,若x+y=___, 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 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2. 1)、3.5的相反数是 ,—115 和 是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73.24。 (2)、a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 的相反数。 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 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是5,所以,—(—5)=5 (3)简化符号(同号为正,异号为负):-(+0.75)= ,-(-68)= , -(-0.5 )= ,-(+3.8)= . (4)、0的相反数是 . (5)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 。二、课堂训练:1.化简下列各数: (1)-(-16); (2)-(+20); (3)+(+50); (4)-(-3);(5)+(-6.09); (6)-[-(+3)]; (7)+[-(-1)]; (8)-[-(-)]2.填空:(1)如果a=-13,那么-a=______;(2)如果a=-5?4,那么-a=_____;(3)如果-x=-6,那么x=_____; (4)如果-x=9,那么x_________?3. 填空:(1)-1.6是____的相反数,_______的相反数是-0.2?(2) 与______互为相反数,x+1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3)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4. a的相反数是 ,+(-a)= ,-(-a)的相反数是 ,5.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下列各数: (1) -(-48) (2) -(+2.56) (3) (4) +(-76)三、课后作业:若m-4的相反数是-11,求3m+1的值.若7x+4与-5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化简下列各数:(1)-(+10); (2)+(-0.15); (3)+(+3); (4)-(-20).4. (1)2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 (2)a的相反数是 , -a的相反数是 (3)一位同学认为“a一定是正数,-a一定是负数”,你认为呢?为什么?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五节 绝对值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理解绝对值的两种意义。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的符号是______。-3的绝对值记作 ________=_______ 5的绝对值记作 ______=________ |-3|表示是______到 ________的距离是______ |0|=______。2.|-3|=_______ |5 4|=_______ |0|=________ 3.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1)|+2|= , |+8.2|= ; (2)|0|= ; (3)|-3|= ,|-0.2|= ,|-8.2|= . 归纳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4、数轴上表示-3.5 的点到原点 的距离为______ ,表示3.5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3.5 和3.5 互为______ , 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______。 5、 =5, 则a = ________。 6、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的数是( ) A.只有一个0 B.有0和1两个 C.只有正数 D.正数和零 7. 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二、课堂训练:1、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___________,记作|a|。 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是_____________。3、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__________________0。4、 |_____|=2。5、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6、 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7、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__________________。8、如果a表示一个数,那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_。9、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那么这个数为______.如果那么a=____________。10、,则 和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11. 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12.,则; ,则.13.如果,则,.14.绝对值不大于5.1的整数有 。三、课后作业:1. 计算:|-2|= 2. -3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3. 如图,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a+c|-|c-b|求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已知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a+c|-|1-b|+|-a-b|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六节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大小关系,会比较两 个有理数的大小。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中两个负数比较法则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 . 2. 比较大小: .3. 写出一个比-5大的负数 .4. 比较大小:0______|-8|(填“>”或“<”号).5. 先把3.5,-2.5,0,-1,3表示在数轴上,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绿色通道: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 将有理数1,-2,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7. 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1) 2与-7; (2)-0.04与0;(3) 与; (4)与.【总结】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 , 负数都小于 ;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绝对值大的数反而 .二、课堂训练:1. 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1℃、-7℃,把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10℃>-7℃>1℃ B. -7℃>-10℃>1℃ C. 1℃>-7℃>-10℃ D. 1℃>-10℃>-7℃2. 2009年12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平均气温情况如下表(记温度零上为正,单位:℃)则其中当天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城市温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广州平均气温60-9-1515A. 广州 B. 哈尔滨 C. 北京 D. 上海3.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16|>0 B. |0.2|>|-0.2| C.->- D. |-6|<04. 比较大小:-3___-2.(用“>”、“=”或“<”填空=)5 写出一个比-1小的数_______.6. 比较大小:_________.(填“>”或“<”号).7. 若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个数是 .8. 大于-4的负整数的个数是……………………( )A. 2 B. 3 C. 4 D. 无数个三、课后作业:1.如图,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2. 若a为有理数,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a│>0,则a>0 B. 若a>0,则│a│>0 C. 若a<0,则-a>0   D. 若0<a<1,则│a│<13. 大于-4的非正整数有 个.4.若,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 .5.下列数是否存在 若存在, 请把它们找出来.(1)绝对值最小的数;(2)最小的正整数;(3)最大的负整数;(4)最小的负整数;(5)最小的整数.6. 你能写出绝对值小于的所有整数吗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七节 有理数的加法1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1)3.2+2.7= ,= 。(2)0+0.0123= ,2+= 2、丽丽的学校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根据以上法则完成:11+7= ,(- 11)+(- 7)2.问题: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西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根据以上法则完成: , ;3、练习:(1); (2); (3); (4); (5); (6); (7); (8).(9)(+5)+(+7); (10)(-3)+(-10);二、课堂训练:1计算:(1)(+6)+(—5); (2)(+3)+(-7);(3)(-11)+(-9) (4)(-)+(-); (5)(+3)+(-12); (6)(—2)+(+3); (7)(-1.625)+(+1); (8)0+(-1.25); (9)(+19)+(-11); (10)(-3.5)+(+7); (11)(-1.08)+0; (12)(+)+(-);(13)(-)+(+); (14)0+(-);(15) ; (16); (17); (18);(19).2计算:1)(-8)+(-9) 2) (-9 )+(-8) 3) 4+(-7) 4)(-7)+4 5) 6+(-2) 6) (-2)+6 7) [2+(-3)]+(-8) 8) (-8)+ [2+(-3)] 9)10+[(-10)+(-5)] 10) [(-10)+(-5)] + 10三、课后作业:练习册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七节 有理数的加法2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计算:-2+1的结果是(  )A.1 B.-1 C.3 D.-32. 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11℃,中午的气温是(  )A.11℃ B.4℃ C.18℃ D.-11℃3.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小于a二、课堂训练:4. 如果□+2=0,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 5. 若m、n互为相反数,则m+n= 6. 若a、b互为相反数,则3a+3b+2= 7. 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的整数的和是 8. 若x的相反数是3,|y|=5,则x+y的值为 三、课后作业:9. 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m处,商场在学校西200m处,医院在学校东500m处,若将马路近似地看作一条直线,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
(1)在数轴上表示出四家公共场所的位置;
(2)列式计算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10. 为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向的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
(1)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
(2)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11.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离开原点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12计算:1)2)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八节 有理数的减法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 3,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比较下面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1) 20-15=5 ; 20+(-15)=5 (2) 5-(-10)=15 ; 5+10=15 规律:减去一个数,或者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值 。 得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用数学式子表示:a-b=a+(-b). 注意两变:运算符号由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2计算: (1)(―32)―(+5) (2)7.3―(―6.8) (3)(―2)―(―25) (4)12―21 . (5) (―3.4)―(―5.8) (6) (―7)― 5 (7) 0―37.563.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1)3-5=___; (2)3-(-5)=___; (3)(-3)-5=______; (4)(-3)-(-5)=____; (5)-6-(-6)=______; (6)-7-0=__; (7)0-(-7)=______; (8)(-6)- 6=_____; (9)(-2.5)-5.9=__;(10) 1.9-(-0.6)= 4.计算: (1)(-6)-(-3) (2)(-2)-(+1) (3)0-(-2.5)-(+1.5)-(-3)。二、课堂训练:1. (1)和是-2.7,一个加数是0.1,求另一个加数; (2)两数之差为0.57,被减数是-0.35,求减数。 比较- 7.5与-5的大小。3. 计算:0-(-1.52)-(+7.52)-(-13)4.计算:(1)11-(+7)         (2)(-1.2)-(+2.1)(3)(-15)-(-8)      (4)5. 计算(1)0-(-8)-(-2)-(+5) (2)三、课后作业:1、计算(1)13-28         (2)2.5-(-0.7)(3)      (4)0-(5)(-8)-(+4)-(-7)-(+9)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155m,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      m.3、(选做题)若,且a>0,b<0,a-b=    。4. 已知a的相反数为最小的正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求b-a的值。5. 计算1) 2)、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九节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形式;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计算0.56-(-0.9)-0.44-(-0.81) 2、计算(-2 .4)-(+1.6)-(-7.6)-(-9.4)3.试一试:计算: (1)(+12)-(-7)+(-5)-(+30) (2) (-1.2)-(-2.1)+(+0.2)-(+0.5) 4.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号省略不写.如算式(-8)+(+10)+(-6)+(-4)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 + 10 - 6 - 4 (和式中第一个加数同时省略括号,若是正数,正号也省略不写.)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8加10 减6减4”.把(-20)+(+3)-(-5)-(-7)的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5.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 用简便方法计算:-24+3.2-16-3.5+0.3二、课堂训练:1.计算下列各题:(1)(-9)-(-10)+(-2) (2)(-7)-(-8)+(+9)-(+10)(3)-5-(-8)+8-(-5) (4)(5-7)-(9-6)2.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3. 计算:(1) 0-1+2-3+4-5; (2) –4.2+5.7-8.4+10.2; (3)–30-11-(-10)+(-12)+18; (4) (5)(-7)-(-10)+(-8)-(+2); (6) ;(7) ; (8)(-1.2)+[1-(-0.3)]三、课后作业:将下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按括号内要求交换加数的位置:(1)(+16)+(-29)-(-7)-(+11)+(+9) (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 (2)(-3.1)-(-4.5)+(+4.4)-(+1.3)+ (-2.5) (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3) (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4) (使计算简便)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节 有理数的乘法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教学难点:对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我们知道:3×2 = 3 + 3 = 6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2)= (-2)+(-2)+(-2)= (-2)+(-2)+(-2)+(-2)= (-2)+(-2)+(-2)+(-2)+(-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2)×2= (-2)×3= (-2)×4= (-2)×5= 利用以上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3)×3= (-3)×2= (-3)×1= (-3)×0= 按照上述的规律,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3)×(-1)= (-3)×(-2)= (-3)×(-3)=第一组:(-3) ×3= -9 (-3) ×2=-6 (-3) ×1=-3 第二组:(-3) ×(- 1)=3 (-3) ×(-2)=6 (-3) ×(- 3)= 9第三组: (-3) × 0 =0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2).步骤:(1)判断积的 ;(2)确定积的 ;2. 计算:⑴ (-3)×9= ⑵(-5)×(-7)= (3) 9×(-1)= (4)(-9)×(-1)= (5) (-6)×(-1)= (6) 6×(-1)= 归纳:一个数乘以(-1)得到 3.计算(- )×(-2)= 3× = (-3)×(- )=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表示:数的倒数是 ;4.计算:(-6) ×(-4+1-6)二、课堂训练:1. 填空(用“>”或“<”号连接):(1)如果a<0,b<0,那么ab 0;(2)如果a<0,b > 0,那么ab 0;(3)如果 a > 0,b > 0,那么ab 0(4)如果ab<0,那么a 0,b 0或者a 0,b 0(5) 如果 ab > 0, 那么a 0,b 0或者 a 0,b 0(6)如果 ab = 0, 那么___________2. 计算(1) (-6)×5= 5×(-6)=(2) [3×(-4)]×(-5)= 3×[(-4)×(-5)]=3计算. 1)、(-85)×(-25)×(-4); 2)、(-)×15×(-1);4.计算(1) (-3.7+1.3) ×3 (2) (16-26+5) ×(-3.4-1.6) (3) ︳-21-19︳×(-2.9+1.1)()×30三、课后作业:计算:1)(-7)×(-)× ; 2) 9 ×18;3)-9×(-11)+12×(-9); 4);5)(+14)×(-6); 6)(-12)×(-1); 7)(-2)×(-3); 8)(-2)×(-7)×(+5)×(-);9)(-)×0.25×(-)×9; 10)(-12)×(-15)×0×(-99)。11)5×(-1)-(-4)×(-);12)-0.4 - ×(-)××(-);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一节 有理数的除法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了解有理数除法也可分为商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运算两部分组成。3、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教学难点:对0不能作除数与0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换。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同号两数相除得 ,异号两数相除得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 。2、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用字母表示为:a÷b= 。3、填空:① 8÷(-2)=8×( ); ② 6÷(-3)=6×( );③ -6÷( )=-6×; ④ -6÷( )=-6×。做完填空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对于有理数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2与、-2与-分别互为倒数。因此,一个正有理数的倒数仍是正有理数;一个负有理数的倒数仍是负有理数;0没有倒数。即: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这样,有理数的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b=a×,(b≠0)。注意:0不能作除数。4. 简下列分数:(1); (2)。5.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 (2); (3) –5; (4) 1; (5) –1; (6) 0.2二、课堂训练:1、计算:(1) ; (2) (3) (4) (5) (6) 2、计算:(1) (2) (-6)÷(-4)÷(-1)3、算下列各题:(1)(-24)÷(-6); (2)-3.5÷×(-)。三、课后作业:1、若ab<0,则的值是( )A、大于0 B、小于0 C、大于或等于0 D、小于或等于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数都有倒数 B、-1的倒数是-1C、一个数的相反数必是分数 D、一个数的倒数必小于13、若x=,则x=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5、若a、b互为倒数,则ab= 。6、计算: (1) (-9)÷3 (2) 7、下列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二节 有理数的乘方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在小学已经学过,记作,读作a的平方(或 a的二次方);a·a·a记作,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一般地,我们有:n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a·a·…·a,记作n个 例如,2×2×2=;(-2)(-2)(-2)(-2)=.求 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注:(1)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2)当指数为1时,指数1通常不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纵向观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是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由此,得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1)与的意义不同;(2)分数的乘方应加括号,否则结果也不一样。2、计算:(1) ;(2) ;(3) .二、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对于式子(-4),正确的说法是 ( )A.-4是底数,3是冪 B.4是底数,3是冪 C. .4是底数,3是指数 D. -4是底数,3是指数2.11表示 ( ) A.11个8相乘B.11乘以8 C.8个11相乘 D.8个11相加3.一个数的平方一定是 (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4.计算(-1)+(-1)的值等于 ( )A.0 B.1 C.-1 D.25.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任何有理数二、填空题1.25读作________,结果是____2.—25读作 ____ ,结果是____3.(—2)5读作 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4.—(—2)5读作 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5. = ,—= ,= ,—= 。6.平方等于64的数是 ,立方等于64的数是 。7.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三、计算(1) ; (2) (3) (4) (5) (6) (7) (8) 三、课后作业:1、(-1)=,(-1)= ,(-1)= (n是正整数). 2、.在(-3)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3)读作 . 3、下列各对数中,相等的是( )A、-3与-2B、-2 与(-2) C、-3与(-3) D、(-3×2)与-3×24、比较大小:(-) (-) ;(-3) (-2)5、计算:-(-2)= ; 4×(-2)= 。6、完成下表:(-10)(-10)(-10)(-10)(-10)(-10)…-10100┅7、计算(1) (-6)2 (2) (3) (4) (5) (6) (7) (8)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三节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会把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有的数字都很大,书写和阅读都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用比较简便的、科学的方法来阅读和书写.如:39800000000000=3.98×100000000000=3.98×请你仿照上面的写法,书写其他两个数:1690000000000= =_________________;133970000= =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归纳:把一个大于l0的数表示为×的形式(其中1≤<10;n等于原整数的位数 1),这种表示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0= ; 572000000= ; 123000000000= ; -235000= .下列是科学记数法写出来的数,请你分别写出原数.; ; ; 4、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 (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 (4)1.804(精确到0.01);思考:1.8,与1.80的精确度相同吗?表示近似数时,能将小数点后的0随便去掉吗?从一个数的左边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1)0.3649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2)2.36万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3)5.7×1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__;二、课堂训练:下列各数,属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是 ( )A.53.7 B.0.537 C.537 D.5.3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3.76的位数是( )位A.98; B.99; C.100; D.101用科学记数法的数8.05,原来的数是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千米,科学记数表示是 米.一只苍蝇腹内的细菌多达2800万个,用科学记数表示是 个.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大约是950000000000千米,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光年是 米.若507000=5.07 ×,则n=_________.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将实际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9、太阳的半径约为6966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3个有效数字)约为 .10、 “”汶川大地震后,世界各国人民为抗震救灾,积极捐款捐物,截止2008年5月27日12时,共捐款人民币327.22亿元,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表示为( )A、 B、 C、 D、11、已知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500秒,试计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多少千米?三、课后作业:已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的厚度约为lcm,那么这种型号的纸13亿张的厚度约为 ( ) A.km B.km C.km D.km纳米技术已经开始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已知l米等于1000000000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16.3米= 纳米.3、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l50000000元,若一年按365天计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4、太阳是个巨大的能源库,一年内的土地得到的太阳能量相当于的煤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我国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多少煤燃烧产生的能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为( )A、5个 B、4个 C、3个 D、2个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32与32.0的精确度相同B、近似数32与32.0的有效数字相同C、近似数5万与近似数5000的精确度相同 D、近似数有3个有效数字7、已知亿是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它精确到( )A、十分位 B、千万位 C、亿位 D、十亿位8、精确到十分位是()A、2.59 B、2.600 C、2.60 D、2.6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四节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集体教案 个人教案
教学目标: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形式;并能用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把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教学难点:把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指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乘、除、乘方的多种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1)? 先算____,再算_____,最后算____;(2)? 同级运算,按照从__至__的顺序进行;(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______,再算__________,最后算_____。 注意: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2、想一想2÷12-2与2÷12-2有什么不同 2÷(2×3)与2÷2×3有什么不同 3、计算: 4、计算:(1) ; (2) ; (3) (4) (5) (6) ;二、课堂训练:1、计算:(1) ; (2) ;2、计算:(1). (2);(3)2×-4×(-3)+15. 三、课后作业:1、计算(1) (2)3×(-4)+28÷(-7)(3) (4) (5) (6)2、计算: .3、计算:(1) ; (2) ; ; (4) ;(5)-1-(-)×24+|3-6.75|. 目标修订
导入方式、导入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反思:
0
-1
1
A
B
C
指数
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