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8: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跳崖的事迹。
2.品读重点语句,在涵咏细节中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听说xx班的孩子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
预设1:学生迟疑,只有少数学生说:勇敢
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 你们勇敢吗?
预设:全班齐声:勇敢
好!那现在请你们勇敢地举起左手,再勇敢地举起右手,最后给勇敢的自己一点掌声!
老师也想为勇敢的你们竖起大拇指!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勇敢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内容回顾,知英雄事
1.师: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犯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回首历史,苦难的中国人民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折磨,受尽苦楚,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起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动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来感受五位英雄崇高的革命主义精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顾:围绕五位壮士记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形式概括。
出示山形图: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三、聚焦场面,晓英雄行
1.研读“痛击敌人”
战士们在接受任务后是如何痛击敌人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指生汇报
(1)班长马宝玉的表现是怎样的?指生读。
红字“沉着”,谁来读读这个词?何处体现了到他的沉着?
谁能来沉着地读读这句话?
(2)副班长葛振林呢?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日军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怎能不令我们满腔怒火?让我们一起来吼一吼这句话,吼出我们的仇恨!
(3)战士宋学义也把胳膊抡一个圈来扔手榴弹。同学们,什么是“抡一个圈”?谁能做一下这个动作?为什么要抡一个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4)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也不甘示弱,谁能来读读他们的表现?
这两位小战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多么一丝不苟的战士啊!谁能再来读一读?
小结: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是写人物的什么吗?
出示:神态、动作。对!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在这一段中,除了对他们个体形象的描摹外,有对他们群体作战进行描写吗?
指生读
这两句话将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战斗场面,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
像这样,既关注了战士们群体战斗的场面,也关注了每一位战士的个体形象,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点面结合。(板书)
运用这样的写法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2.研读“战士”到“壮士”
指名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五位战士完成任务后,面临哪两条路
(2)生死抉择面前,班长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指名读,出示句子
注意“走”字后面是什么号?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走”的坚决果断?
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词语解释)齐读。
谁能斩钉截铁地读一遍!
(3)班长身先士卒,那战士们呢?
什么是热血沸腾?
“热血沸腾”指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翻腾起来,通过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战士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体会到他们对班长所作决策的认同和舍生取义的决心。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4)同学们,他们本来可以选择追赶部队的生路,可他们却选择了绝路死路,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5)这就是马宝玉和他的战士们,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把生的希望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时的他们已不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壮士!)
让我们带着对五位壮士的敬佩之情再次齐读这两句话!
(6)作者是如何将五壮士舍生取义的高大形象描写鲜活的?
在这段话中作者先对班长马宝玉个人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又对战士们的勇做选择、不畏牺牲的群体形象进行了描写,再次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前的坚决果断和壮士们舍生取义的决心。
3.合作学习4—5自然段
请同学们前后两排为一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部分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哪些是“点”的描写,哪些是“面”的描写,把有关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1)“点”的描写
班长马宝玉······用石头砸
在这段话中,有大量的动作描写,请大家圈画出来。从这些动词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班长喊的用石头砸换成“扔”可以吗?
由此,我们也能感受到马宝玉对敌人的仇恨!
让我们带着对马宝玉的敬佩之情读出这句话。
(2)“面”的描写
面的描写是哪些语句?
明确:通过对五壮士群体顶峰歼敌的描写,感受到五壮士群体歼敌时的英勇。
小结:这里作者又一次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既然我们感受到五壮士群体歼敌时的英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班长马宝玉的身手敏捷、有勇有谋和对敌人的仇恨!
4.学习“英勇跳崖”
壮士们顶峰歼敌后,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6——9自然段,思考: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是啊,他们完成了任务,最壮烈的一幕发生了,他们英勇(跳崖)了
当他们跳下悬崖时,他们喊出了怎样的口号?
从这两句口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全体起立,大声喊出这两句口号!
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不屈。因此,结尾用了这样的这样的话,让我们一起来深情朗读: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他们是: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四、结课谈话,抒英雄志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无数英雄儿女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勇抗争,除了战争年代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们,那些和平年代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例如在2020年全国抗疫的大背景下,以钟南山、张定宇、李兰娟为首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们;毕生所求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临终前才讲退休的袁隆平爷爷;年过九旬仍奋斗在手术台一线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爷爷······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铭记他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让英雄情怀世代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