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采用由 4个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在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五声调式上,加入“变宫”,成为六声调式,使旋律显得流畅有新鲜感。歌曲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与唱腔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特点,歌曲结尾的“哪哈咿呀嘿”衬词的运用,尽情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编花篮》,体会倚音、大跳、衬词赋予音乐的地方特色,感受歌曲的唱腔特色,表达对生活由衷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对比、图谱、视频等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河南民歌的韵味。
3.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编花篮》,并演唱出河南的风格。能准确表现河南民歌中的首音加重、六度大跳音程和顿、连音结合等特色。能够模仿《对花》中衬词的演唱,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赏花。你们看!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1.初听,看图片,了解内容、我看到同学们看的聚精会神。这些花朵美不美啊?师:我们看到了什么花呀?——牡丹
2.介绍牡丹文化(1)牡丹是我国的国花,被视为富贵繁荣的象征。
(2)你知道在我国,哪里的牡丹最美吗?(河南洛阳)
(3)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诗句。在我国,河南洛阳的牡丹,被公认为最美。
3.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洛阳,和洛阳姑娘们一起,编个花篮,去采花。(出示课题)
4.二听体会情绪师:请你听一听,姑娘们的歌声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的确,河南民歌啊,就是会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的感受。
5.三听,听衬词歌曲中哪一句歌词最有河南地方的特色?(哪哈咿呀嘿)学生回答这句衬词将歌曲衬托得韵味十足。
6.学唱衬词部分
(1)学唱衬词让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一句吧。
A.请你听一听,老师的哪个音唱得最重?首音加重,是河南民歌演唱的重要特点。
B.加动作一起试一试
C.咬字清晰一些,豪放一些
(2)介绍衬词作用
A.你觉得衬词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B.在民歌中,常常使用衬词,来表达一种情绪或者衬托一种氛围,有时也会起到扩充乐句的作用。衬词的运用是河南民歌的一大特点。
6.读歌词现在,河南姑娘们邀请我们一起用河南方言来赞美一下牡丹花。
(第一遍跟读,第二遍完整读)
你觉得河南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重、拐、甩)
河南民歌,也深受语言的影响,体现着这些特点。
7.画旋律线
(1)想要采到牡丹花,需要翻山越岭。让我们伸出手指,来画画河南的山吧。
(2)你有没有找到旋律相同的部分?(第二大乐句)
8.学唱第二乐句(1)唱谱(强调 217 1是河南民歌中常用的音调)(2)加歌词(注意一字多音,嘴张大,豪放)
9.师生接龙唱(师 1、3句,生 2、4句)
10.交换
(1)第一乐句老师唱得有什么特点?(顿、连结合)
(2)第三乐句大跳处加下滑音,用动作帮忙
(3)“嗨”字声音亮一点,有力一点
(4)跟琴完整唱
11.加速演唱
12.学唱第二段歌词摘到这么美丽的牡丹,心情一定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唱唱第二段吧。
(1)慢速加词
(2)第二房间拖腔A.这一乐句有什么特点(师范唱)B.生进行练习12.跟琴完整演唱两段(原速)
13.跟音乐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多遍聆听解决解决情绪、歌词上的主要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唱帮助学生高效地唱会、唱好、唱美歌曲,将重难点地解决渗透于学唱的过程中。
三、编创实践表现歌曲
听王庆爽《编花篮》
1.这首歌曲的演唱还有什么特点?(抛甩腔)
2.模仿一下(加入动作)
3.思考方言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歌曲的旋律与方言的音调是相似的)
4.总结河南民歌的演唱和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抛甩腔的演唱特色。
四、综合拓展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花是河南民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河南民歌中,还有许多歌颂花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首(欣赏视频片段)
1.在这首歌曲中,你觉得体现出了前面说的哪些特点?
2.介绍作品,说明运用衬词是最大的特点。
3.学唱衬词,男女生对唱
4.师生合作演唱(生唱衬词)
5.与视频合作(视时间而定)
6.你觉得运用衬词的作用是什么?
7.你觉得河南民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8.总结风格特点。
五、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同学们,我们今天总结的仅仅是河南民歌众多特点中的一小部分,河南民歌还有许许多多的魅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们的民族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将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