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 1.1.1 物质的分类—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同步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备课】 1.1.1 物质的分类—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同步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9 09:02:05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必修第一册(2019)
人教版 高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目录/
DIRECTORY
1
2
3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物质的转化
新知导入
在超市,展现在你面前的商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你怎样才能找到你想要的商品呢?
新知导入
图书馆中有数百万册的图书,你怎样才能找到你要的书呢?
新知导入
快递机器人分拣视频
新知讲解
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
(1)化学物质常按其组成、结构、性质等来分类。物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纯净物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
(2)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习回顾初中知识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分类
1. 同素异形体
(1)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_______,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金刚石、石墨和C60
O2和 O3
单质
即学即练
【典例1】有下列十种物质:①草木灰、②纯碱、③金刚石、④苛性钠、⑤生石灰、⑥硫酸、⑦碘酒、⑧氯化钠、⑨金属钠、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___ _,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 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 __,属于纯净物的是_ __。
(3)属于单质的是__ 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 __。
(4)属于酸的是__ __,属于碱的是__ __,属于盐的是__ __。
③⑨⑩
①⑦⑩
⑤⑧
③⑨
②③④⑤⑥⑧⑨
②④⑤⑥⑧


②⑧
【典例2】纯碱为厨房常用食品添加剂,从物质类别角度纯碱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D
即学即练
【解析】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典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D.硫酸、纯碱、石膏是按酸、碱、盐排列的
C
即学即练
新知讲解
2.根据物质组成分类
(1)交叉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新知讲解
(2)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氢化物
……
新知讲解
只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

正盐
碱式盐
复盐
酸式盐
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有两种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NH4+)和酸根离子
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OH-和酸根离子
NaCl、Mg(NO3)2 、(NH4)SO4等
NaHCO3、KHSO4、NaH2PO4等
Cu2(OH)2CO3、Mg(OH)Cl等
KAl(SO4)2、(NH4)2Fe(SO4)2等
即学即练
【典例4】下列物质属于正盐的是( )
A.碱式碳酸铜 B.碳铵
C.醋酸钠 D.磷酸氢二钠
C
新知讲解
3. 根据物质性质分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如氧化物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SO2、SiO2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Fe2O3、CuO、CaO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
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如CO、NO
结构或构成特殊的氧化物,如Na2O2等
氧化物
即学即练
【典例5】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Na2O是碱性氧化物
A
即学即练
【典例6】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②③⑥⑦ D.③⑥
D
新知讲解
知识点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__
(2)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作用的物质
混合物
新知讲解
(3)分类
①按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组成_____种分散系
9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质 气 液 固



空气

烟、灰尘
泡沫
酒精溶液
食盐水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
合金
新知讲解
②按分散质粒子_____的大小
直径
新知讲解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实例 食盐水、碘酒 牛奶、淀粉溶液 泥水、油水混合物
性 质 外观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
稳定性 ______ ____稳定 ____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_____ _____ _____
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__ _____ _____
鉴别 ___丁达尔效应 ___丁达尔效应 静置______
均一
透明
稳定


不均一
不透明

×
×
分层
均一


×


(4)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即学即练
【典例7】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②一定温度下,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⑤用滤纸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后得到的滤液;⑥将纳米材料分散在塑料中制备复合材料;⑦碘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属于浊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
①③④
②⑦
⑤⑥
即学即练
【典例8】
D
即学即练
【典例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下列叙述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良酝》中记载酿酒可加石灰降酸:‘“会期日酒酸,良酝署令杜纲添之以灰”
B.《新修本草》中有关“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C.《梦溪笔谈》中提到:“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
D.《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B
新知讲解
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
(1) 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制备原理:
②制备操作
往烧杯中注入40 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
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______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色,停止加热
饱和
红褐
新知讲解
(2)胶体特性——丁达尔效应
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新知讲解
(3)胶体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性质 内容 应用
介稳性
电泳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原因:
①同种胶体粒子电性相同,相互排斥
②胶体粒子不断作无规则运动
涂料、颜料和
墨水的制造
带电的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如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静电除尘
新知讲解
性质 内容 应用
聚沉
渗析
卤水点豆腐、
入海口形成沙洲
由于胶体粒子不能通过过半透膜,
而离子、小分子可通过,用此方
法可提纯胶体
血液透析
加热、加电解质、加入的胶体中含有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等会导致胶体粒子聚集,从而形成沉淀析出
即学即练
【典例10】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 Fe(OH)3胶体中分离出Fe(OH)3
B.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并煮沸一段时间能制得Fe(OH)3胶体
D
即学即练
【典例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C
即学即练
【典例12】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Fe(OH)3悬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呈红褐色
B.都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有沉淀析出
C.前者带正电荷,后者呈电中性
D.都能与盐酸反应,逐滴滴加稀盐酸,两者现象相同
A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三、物质的转化
1.酸碱盐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反应 H2SO4+Mg=MgSO4+H2↑ 置换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H2SO4+CuO=CuSO4+H2O 复分解反应
与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复分解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新知讲解
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
与某些盐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CuSO4+Zn=ZnSO4+Cu 置换反应
与某些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与某些碱反应 Na2SO4+Ba(OH)2=BaSO4↓+2NaOH 复分解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复分解反应
新知讲解
2.物质的转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金属
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新知讲解
序号 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O2 CO2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教学目标
【典例13】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D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2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即学即练
【典例14】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它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如图所示),如果相邻间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它们能互相配合,顺利地把游戏做下去。
请回答:
(1)它们能否顺利地把游戏做下去?答:_______
(2)请你写出其中相邻物质间能相互反应的2个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
②_______
(3)为了让场外的“小朋友”也有机会参加游戏,你认为场外的哪些“小朋友”可以分别代替场上的哪些“小朋友”?(写2个)
①_______代替_______;
②_______代替_______

H2SO4+2NaOH=Na2SO4+H2O
H2SO4
CuSO4
Fe
NaOH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