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课一练《短歌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如何以一种可控的、可信的方法来公布数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B.答对了,就手舞足蹈;答错一道题,与奖金失之交臂的感觉又使他们情绪崩溃,哀鸿遍野,其实这样是没必要的,我们应理性对待这个活动。
C.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直抒胸臆,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D.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追求。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
①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B.复得返自然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适:适应
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B.枉用相存存:生存
桃李罗堂前罗:罗列
C.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绕树三匝匝:周、圈
D.契阔谈 契阔:久别重逢
山不厌高厌:满足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 当以:应当可以。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绕树三匝 匝:遍。
10.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演讲中,蔡元培开门见山,简单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B.蔡元培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C.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并具体提出力求戒除娱乐。
D.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当时的北大预科生进入法科学习的居多,是因为把法科作为求取功名利禄的终南捷径。
B.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C.在《七个细节激发宝宝的智力》一文中,作者建议不要将家里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应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譬如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等。
D.针对一些境外媒体的提问,国防部发言人尽力在授权范围内予以解答,开诚布公。而对于触及军事底线的问题,他的回应显示出军人的强硬风范。
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3.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15.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阅读《短歌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6.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表达好在哪里?
17.在此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9.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0.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1.说明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所用典故的含义。
2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23.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①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②,回车挂扶桑③。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④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注】①麻姑:神话中仙女名。②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③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④“北斗”句: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2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句“短短”两字,强调时光稍纵即逝,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自然流露出感伤失落。
B.“苍穹”句,上句从“时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空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C.“麻姑”“天公”句巧妙融入神话故事,创设奇伟神仙世界,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茫茫”的情境。
D.“吾欲”四句,诗人欲揽“神龙”,挂日“扶桑”,用“北斗”劝饮六龙,表达渴望时光停歇之愿。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为乐府旧题,以人生易老对比时光永恒,流露诗人及时行乐、纵情豪饮之意。
B.诗歌多处用典,从思想到艺术都富有创造性,在借鉴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突破。
C.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将写实熔入其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D.诗歌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作品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
26.简要分析下列诗句抒情手法的异同。
①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李白《短歌行》)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7.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2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9.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30.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1),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兰泽多芳草 兰泽:
(2)采之欲遗谁 遗:
(3)长路漫浩浩 漫浩浩: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33.将诗歌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顾望旧乡。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写诗人感叹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的住处虽简朴,却树木葱茏,风光美好。
(7)《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朦胧、平静和安详的特点。
(8)《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套用汉乐府《鸡鸣》中的诗句,写了极为平常又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鸡鸣狗吠,一下子让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
(9)《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10)《归园田居(其一)》中直接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明他对贤才的渴慕,这几句是:“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登高》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年老体衰的惆怅。
(5)《琵琶行并序》中写乐曲暂歌后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7)《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愁绪,酒味淡了,来村托词人晚年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怀念刘裕北伐的声威,表达词人抗敌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短歌行》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37.如何理解《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38.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9.读罢《短歌行》,在大家的脑海里徘徊的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忧”字。诗歌中“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诸句,反复写到“忧”,并且“不可断绝”,可见诗人胸中之忧何其重,何其深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忧”?
40.《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进行抒情与言志的。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下车伊始,便从端正观念入手。
B.专门学校是“学成任事”,学了以后出去做官发财,大学则不是这样,入大学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官发财,则会放荡冶游,光阴虚度,敷衍塞责,自毁前程。
D.蔡元培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清朝官吏的腐败,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
4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B.当时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所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
C.学生在选择教师时急功近利和庸俗化,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
D.这段文字先正后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表现了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厚望。
43.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究北京大学产生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44.《短歌行》第一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并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45.分析《短歌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46.《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7.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敬爱师友”,他对青年学生提出什么希望?
48.这篇演讲辞在整体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9.这篇演讲辞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的关系?
50.在演讲结尾,蔡元培先生提出了近期计划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一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是不是太小,与他教育改革家的形象不相符?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砥砺德行”,又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蔡元培教导青年学生如何“砥砺德行”?
52.第二、三、四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3.古今异义
①明明如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②天下归心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回家的念头。
54.通假释义
契阔谈 “ ”同“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55.【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据外媒报道,美国演员工会以少见的强硬态度_______奥斯卡主办方“胁迫演员”,呼吁尊重成就。(指摘·指责)
(2)看图选词(商榷·商量)
( )学术问题 ( )晨会内容
(3)受这股冷空气影响,最高气温下滑到-7℃,夜间最低气温-15℃,天气终于走上了“三九天”的_______。(正轨·正规)
(4)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育工作便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养成发现美的能力。要构建美好社会,实现美好生活,不该将美育_______。(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5)事实又一次证明,搞足球没有终南捷径,唯有扎扎实实地做好青训,未来的中国队才有可能真正具备冲击世界杯、奥运会的能力。( )
(6)全国人大代表扎西江村说,珞巴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对促进本民族文化传承责无旁贷。( )
(7)2019年1月7日下午,市政府、市政协联合举行市长约见市政协委员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上,市长和委员们开诚布公话发展,集思广益谋良策。( )
你是否也是这样,学会做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越痛越无动于衷,越苦越保持沉默。沉默代表的不是成年人的软弱与无奈,而是成年人最坚强有力的一面。(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因为:古义,两个词,因,于是,就。为,写,创作。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D.何以:古义今义均为:怎么,用什么。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
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
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
D.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不可估量”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句中说的是“作用”,不合语境,应用“举足轻重”。
B项,“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语境是形容答错题后的伤心,不合语境。
C项,“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语境误把该成语理解成田园生活,望文生义。
D项,“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使用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D项,厌,意思应为“满足”,而非“厌恶”。诗句意思是:山不满足于自己的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故选D。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四个句子分布在四个地方,故考生要结合每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选择。第一空与“做”“想”对应的是“看”与“听”,所以选④,排除AD两项;第三空“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是写时间的推移变化,应该接“一弯月儿挂上柳梢”,所以选③;最后一空“只见”对应“不见”,并点出“意境”。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
A项,“契阔谈 ”中“ ”同“宴”,宴饮。
故选A。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明明,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B项,自然,古义: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当然。
C项,忧思:忧虑的心绪。古今意义相同。
D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项,“存:生存”错误,“枉用相存”的意思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所以“存”的意思是“问候,思念”。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慨当以慷”是说“歌声慷慨激昂”。当以:没有实义;
B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掇:拾取、摘取。
C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说“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存:问候,探望;
D项,“绕树三匝”是说“绕树飞了三周”。匝:周,圈。
故选B。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青青:古今义相同,指颜色。
A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说“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几何: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C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明明: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D项,“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说“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但:古义,只,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
故选B。
【点睛】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1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并具体提出力求戒除娱乐”中“并具体提出力求戒除娱乐”理解分析有误。据原文的相关语句“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可知,不是力求戒除娱乐而是用“正当之娱乐”替换“不正当之娱乐”。
故选C。
【点睛】
要准确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须掌握的学习方法。
(1)宏观考虑,整体把握。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尽量将相关内容筛选出来,如:文中写了几个人,怎么称呼;主人公与其他人的关系;涉及几件事,都和谁有关;事件反映人物的什么价值取向。可以用速读法和跳读法,快速确定文中的粗略信息。
(2)微观分析,抓住关键。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要注意:关键章节;关键语句,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关键性的词语,要特别注意代词、文眼词和表修饰性的词语等。
(3)审清题目,善用排除法。对于选择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12.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学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认真审查该成语的语言环境,然后结合该成语的含义,判断该成语在句子中使用是否正确,最后总结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A.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选项中使用正确;
B.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句中的“责任”语意重复;
C.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选项中使用正确;
D.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选项中使用正确;故选B。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比如本题B项“责无旁贷”与“责任”语义重复。
13. 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14.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词语含义的能力。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朝露”比喻人生的短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结合后两句可知是喻客子无所依托: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1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用典技巧的能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周公吐哺”,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他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15.(1)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壮志未酬。
(2)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阅读诗歌可知,整首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抒发人生之苦——苦光阴飞逝;后半部分主要抒发求贤不得的愁苦。
诗中含“忧”的诗句,首先是前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八句,猛一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的调子,其实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来看,曹操在抒个人之情,发表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经分析可以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现曹操真有他的忧思,所以才说得真切。此外,诗中还含有“忧”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几句写“我的”忧虑也是不可收拾的,不能断绝的。诗人反复写他未得贤才、功业未建的忧虑。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把握诗句情感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点,考生首先要了解这四句诗的含义,这四句诗是说: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从表面看,这四句诗是曹操在慨叹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人生短暂之意。
第二点,考生要了解当时写作的背景。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所以这四句诗诚然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第三点,作答本题,还需了解《短歌行》的主题。《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所以,这四句诗不是作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整体看来,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16.①开头设问,破空而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②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17.全诗通过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意思是: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本诗中,第一句话用设问作为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比作“朝露”,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是曹操的言志之作。
按照诗意可分为四节。开头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接着八句情味则更加缠绵深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第三个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前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最后八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诗人忧患时间苦短,就是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渴慕贤才,就是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综合起来全诗通过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18.C
19.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20. 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1.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22.D
23.D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典故的能力。
C.“‘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误,应是表明了诗人要以“山”“海”一样的胸怀接纳人才。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诗歌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同意“怜才”一说。
“怜才”就是“爱才”“惜才”之意,因此本题考生应答“同意”。
本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是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青青子衿”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含蓄的方法来提醒当时的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明明如月”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 ,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治,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月明”四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犹豫不定的贤才,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周公吐哺”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如不同意“怜才”一说。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感情。如第一节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青青子衿”八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感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题中,第①空,“朝露”,指早晨的露水,它的特点是易逝,因此,“朝露”比喻的是人生的短暂。
第②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这里比喻的是贤才应该选择明主。
第③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意思是山不满足它的高,海不会满足它的深,这里比喻的是贤士人才多多益善,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鉴赏诗歌的手法的能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为: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是突出地表现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D.“厌:厌恶”错误。“山不厌高”意思是“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厌”,满足。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错误。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故选D。
24.D
25.C
26.同:①借物(酒)抒情。②用典抒情。异:句①运用想象(虚写),欲留时光停驻,抒发了乐观奋发的情感。②对比抒情,“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抒发了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情绪。
【解析】
24.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A.“自然流露出感伤失落”说法错误。“短短”两字强调时间的稍纵即逝。诗人由时光的流逝,自然地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并没有流露出“感伤失落”。
B.“上句从‘时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空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说法错误。“苍穹浩茫茫”是说苍天浩渺,宇宙无垠;“万劫太极长”是说万世光阴,无边无涯。因此,上句是从“空间”的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才是从“时间”的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C.“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茫茫’的情境”说法错误。“麻姑”和“天公”的典故是说,在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这两个神话故事都是在极言时间的无边无涯,因此,渲染的是“万劫太极长”的内涵。
故选D。
2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能力。
C.“将写实熔入其间”说法错误。本诗中,诗人驰骋想象,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而融入其间的是美丽的神话传说——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由此可见,诗人并未将写实熔入其间,而是将神话传说熔入其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故选C。
2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能力。
先看①和②的相同之处:“北斗酌美酒”和“浊酒一杯家万里”,都使用了“酒”的意象。“北斗酌美酒”是说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是通过酒来抒发对生命短促的慨叹和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通过“酒”来抒发边关军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都使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都是通过“酒”来抒发感情的。除此之外,“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化用了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的神话传说和《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的句意,抒发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抒发了豪迈悲壮、英勇忠烈的爱国之情。因此,它们都使用了用典抒情的手法。
再看①和②的不同之处:“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说的是诗人要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这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北斗酌美酒”是化用“援北斗兮酌酒浆”的句意,“六龙”是神话传说中的意象,诗人是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想要让为太阳驾车的神龙停下脚步,以此来让时光停驻,抒发的是面对短促的生命不仅不为之悲伤,反而乐观昂扬、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说的是将士们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乡愁浓重,无可排遣,戍边将士只好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又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一杯”和“万里”两个词之间的对比,抒发了边关将士们思乡情切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情绪。
27.A
28.都是抒发了渴求贤才安定天下的豪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运用了比喻、化用典故等手法间接抒情;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运用疑问句直接抒情。
【解析】
2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错误,此处表达的是诗人为人生短暂而焦灼的心情,其实是促使人抓紧时间建功立业,没有让人“及时行乐”的意思。
故选A。
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先以比喻手法写自己渴望人才,如同高山渴望山石,大海渴望水流一般,来者不拒;再以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之心的诚挚,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来表达渴望贤才的情感;
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意思是“怎么才能招揽猛士来为我安定天下呢”,这是直接吐露作者的心声,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同样是表达渴望贤才辅佐自己的情感。
29. 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30.典故一:“慨当以慷”,出自《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曹操自比良人难寻的女子,感叹贤能人才难遇,自己内心煎熬而焦急。
典故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表达求贤若渴之意。
典故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以鹿鸣起兴,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典故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这里比喻的是贤士人才多多益善,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典故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解析】
29.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是要整体感知全诗,要大致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写对象、诗人情感这几个大方向;其次是要将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简单地整理一下,看看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可以作几个层次的分类;再次是联系诗歌的题目和给出的注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具体地分析题目指定的诗句内容。分析时,既要符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又要能深入地体验到诗人此时的思想情感。答题时,一是要答出诗句的内容理解,二是要答出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第①空,“朝露”,指早晨的露水,它的特点是易逝,因此,“朝露”比喻的是人生的短暂。第②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这里比喻的是贤才应该选择明主。第③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意思是山不满足它的高,海不会满足它的深,这里比喻的是贤士人才多多益善,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30.
本题考查理解、使用古代诗歌中典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找到典故来源。平时复习中,对诗歌中出现过的典故一定要有所积累。其次,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答。最后,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对于用典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强化感彩等作用。其次,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再次,还应注意,典故的用意往往是因人因诗,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图和情感而异的,在答题过程中切忌死记、照搬典故,而应根据具体的诗句体会。
本题中,首先要了解诗中一共使用了五处典故,分别是“慨当以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次,再分别分析这些典故的含义。
“慨当以慷”,出自《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讲的是女子遇人不淑,嫁了不好的夫婿,自怜自己的身世,感叹遇见良人的艰难。此处用典,曹操自比良人难寻的女子,感叹贤能人才难遇,自己内心煎熬而焦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表达求贤若渴之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以鹿鸣起兴,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山不满足它的高,海不会满足它的深,这里比喻的是贤士人才多多益善,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是说,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1.(1)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2)赠送
(3)形容无边无际
32.C
33.(1)回头遥望故乡。
(2)同心的人儿却分离,忧伤一生无穷期。
【解析】
31.此题考查古诗词中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1)“兰泽多芳草”意思是:兰泽这地方有很多芳草。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2)“采之欲遗谁”意思是:采摘到的芙蓉送给谁?遗:赠送。
(3)“长路漫浩浩”意思是:同心的人儿却分离,忧伤一生无穷期。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32.本题考查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并对诗歌中意象和诗句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分析错误,诗歌以妻子的口吻写妻子思念在远方的丈夫。“芙蓉”只是眼前的景物,想着要送给远方的他,但是并没有寄出,也就不存在担心对方收不到芙蓉。
故选C。
33.本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歌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的翻译要意译,根据诗句,翻译出来的语句要准确、流畅、优美。(1)“还顾望旧乡”,回头遥望故乡。其中“还”与“顾”都当“回头”讲。(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的人儿却分离,忧伤一生无穷期。这里“终老”意思是一直到生命的完结,可译为“一生”。
34.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掇”“衿”“悠”“譬”“慨”“慷”“荫”“檐”“暧暧”“墟”“吠”“颠”“樊”。
35.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衿、悠、荒、拙、摧、繁、霜鬓、停、盏、戈。
36.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忧”在《短歌行》中出现了三次,是这首诗的诗眼。开头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先把人生短暂比作“朝露”,接着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表达对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人生短暂的忧愁之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第二次出现“忧”字,正因人生短暂,作者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所以作者才借酒浇愁,以酒解忧。“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第三次出现“忧”字,作者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紧接着作者说“忧从中来”,可见这里的“忧”的内涵是“人才难求”。纵观《短歌行》全诗,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7.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把握诗句情感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点,考生首先要了解这四句诗的含义,这四句诗是说: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从表面看,这四句诗是曹操在慨叹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人生短暂之意。
第二点,考生要了解当时写作的背景。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所以这四句诗诚然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第三点,作答本题,还需了解《短歌行》的主题。《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所以,这四句诗不是作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整体看来,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38.同意。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作答本题,考生首先明确同意“怜才”一说,然后依据全诗内容,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二节诗人引用名句,抒写自己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整体看来,这首诗就是一首求贤令,里面充满了“怜才”之意,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抒发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9.①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使其忱惧心态毕现。②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主宾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③功业未成之忧。曹操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来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需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诗人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直接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叹。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贤才难求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直接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此节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功业未成之忧。“月明”四句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40.①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②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诗经 郑风 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诗经 小雅 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③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的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④用典。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首先是将抒情与言志结合。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第一节抒写诗人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忧叹,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手法有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月明”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1.D
42.D
43.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①受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
【解析】
4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文章相关段落内容,然后认证阅读选项,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选项的正误,选出符合选项要求的答案。
D项,“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说法绝对,原文意思是避免“误人误己”;
其它三项A、B、C分析均正确。
故选D。
42.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内容及论证方式的分析总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文章相关段落内容,然后认证阅读选项,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选项的正误,选出符合选项要求的答案。
D项,“先正后反”错,作者采用了先反面再正面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揭露现状,从正面提出要求;
其它三项A、B、C分析均正确。
故选D。
4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的“弊端”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分析,这里学生的弊端是大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不研究学问;教师的弊端是不问学生学问的深浅,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回答第二问“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究北京大学产生弊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应该仔细分析题干,抓住题干的“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文章内容的学校办学宗旨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两方面做大即可。
44.“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忧思。全诗表现了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宏大志向。他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忧思”一词是全诗之脉,写出了他担心人生苦短(年华易逝)、人才难求、功业未就。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45.明确:
诗句 表达技巧 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 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兴 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 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般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①运用了用典、比兴的修辞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运用用典、比兴的手法。诗人先引用《诗经》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写姑娘思念情人,由此兴起引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诗人对贤才深切思慕的心理。把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喻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兴中有比,表达含蓄,语气婉转,情味深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运用比兴手法,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运用用典的手法,诗人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接人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两句卒章显志,是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现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句中,诗人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46.求贤若渴之情。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贤才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之情。
47.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审清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总之,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敬爱师友”,筛选他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据原文“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一些“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可知,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特别是同学之间相处,要相互勉励,以维护北大的荣誉为己任。
48.这篇演讲辞的整体结构非常明晰,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效果、表现主旨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术语分点作答。
这篇演讲辞的整体结构层次非常明晰,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1段)是开头,“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用简短的开场白引出演讲的话题。第二部分(2~4段)是正文,展开话题,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一曰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二曰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三曰敬爱师友。第三部分(5段)作为结尾,“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点出自己的计划,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与开头相照应。全文行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演说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49.开头用简短的开场白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结尾总结话题,与开头照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结构、手法、效果、表现主旨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术语分点作答。这篇演讲辞的开头“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用简短的开场白开门见山地引出自己演讲的内容。结尾“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且与开头在内容上相照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50.相符。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之人。这两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树立健康校风最迫切需要的。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本题时,先明确观点。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和成就,这道题应该明确相符合这一观点。在演讲结尾,蔡元培先生提出了近期计划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一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虽小,但是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这也能表现出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而不好大喜功。改良讲义,“尤赖一己潜修”“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针对“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的学生,督促改变他们懒惰和钻空子的毛病;“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蔡元培先生提出添购书籍,表明他教育思想灵活,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础,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树立健康校风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综合以上理由分析可以得出这两件事虽小,但却与他教育改革家的形象十分相符的观点。
51.①现状:“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②做法: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审清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总之,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本题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砥砺德行”,要求筛选这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原文“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据此筛选分析出答案。
原文说“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蔡元培教导青年学生要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据以上信息分析,蔡元培教导青年学生即使是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总之要谨严品行。
52.每段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这样安排便于听众把握演说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作用,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整体感知文章,抓住关键语句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理解分析其作用效果。
从文章结构内容上看,第二、三、四段是并列结构,在内容上论述“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原文第二段开头句“一是抱定宗旨”,第三段开头句“二曰砥砺德行”,第四段“三曰敬爱师友”,这些开头句都是全段的中心句,每段以后的内容都是在论述中心句。这样安排结构和内容,能使文章结构思路清晰,内容条理清楚。在表达效果上,也便于听众把握演说的内容要领,并能引发听众对演讲内容的思考。
【点睛】
解答段首中心句的作用类题目:段首中心句是指安排在段落开头的段落中心句。段落中心句处于领句地位,使读者一接触文字,就能掌握全段中心。各段均安排段首主句,全文内容则更容易理解掌握。
53. 明亮 人心归服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知道古今异义转换的几种情况,比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彩的变化等,然后结合具体句子仔细分析其语境中的含义。
明明如月,意思是“那明亮的月亮啊”,其中“明明”的意思是“明亮”;
天下归心,意思是“天下都人心归服”,其中“归心”的意思是“人心归服”。
54. 宴 宴席,宴会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契阔谈 ,意思是“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yàn):通“宴”,宴饮、宴会。
55. 指责 ①商榷 ②商量 正轨 束之高阁 √ √ ×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正确意思,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词语运用正确与否。
(1)指摘:意思是指出错误并加以批评。所指出的错误通常都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错误行为,“指摘”的行为是客观的、符合事理的。常作为一种官方性的术语进行表达。
指责:意思是指出过失并加以责备。通常带有更多的主观情感,因过失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加以责备。表现为单纯的责备,通常指的是个人行为。
语境是要表达美国演员工会对奥斯卡主办方“胁迫演员”这种行为,不是政府行为,因为奥斯卡主办方“胁迫演员”这种行为对演员有不利影响,所以选用“指责”。
(2)商榷:着重指磋商,互相研究,多指学术问题或其他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具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一般不带宾语。
商量:着重指交换意见。多指一般事物。可以重叠说“商量商量”,用于口语中。
结合图画的画面和具体填词的语境,第一个空应该为“商榷学术问题”,学者们对《论语正裁》这部书进行学术研讨;第二幅画面是两个人正在说话,商量晨会内容,所以第二个空应该为“商量晨会内容”。
(3)正轨:意思是正常的法度,也指正当的途径。是名词。
正规:意思是合乎规定或标准的 。是形容词。
从具体语境来看应该填写一个名词,“天气终于走上了‘三九天’的正轨”,是说“三九天”天气变冷了。
(4)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置之不理:意思是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语境中要表达的是不该把美育工作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而不是说对美育工作态度冷淡。所以选用“束之高阁”更恰当。
(5)终南捷径:求名利的最近门路。语境中搞足球这项事业要想获得成功,求得名利,是没有最近门路的,所以语境中“终南捷径”使用正确。
(6)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 语境是说自己对促进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重大,是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7)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待人。语境强调座谈会上,市长和委员们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在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谋良策,而不是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所以“开诚布公”使用错误。
(8)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语境中要表达学会做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越痛越苦越保持沉默,而不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所以“无动于衷”使用错误。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