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2.体会刻画个体形象与描摹人物群像相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自主学习】
1.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报告文学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原题为《棋盘陀上五壮士》。有删改。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八路军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六班的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
2.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日寇( ) 晋察冀( ) 悬崖( ) 吼叫( )
崎岖( ) 斩首( ) 坠入( ) 冰雹( )
3.解释下列的词。
①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壮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的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一部分标上小标题
3.自己读第一部分,思考: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4.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精讲点拨】
1. 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说明什么?
2. 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路出胜利的喜悦?谈谈自己的感受。
3.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巩固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放人射击。
C.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眼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jiān),粉身碎骨。
D.石头像雹(bāo)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诀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下列的词语的词性一致的一项是( )
A.胜利 口号 热血 激动 B.紧张 声音 蜿蜓 豪迈
C.掩护 痛击 转移 忙碌 D.眺望 屹立 挺胸 顶峰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堂上,刘烨斩钉截铁地说道:“对不起,是我打碎了玻璃。”
B.刘老师居高临下地在主席台上给我们作报告,我们听得非常认真。
C.六年级(7)班的雷锋小组,每天下午都坚持组织同学们过马路,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D.开幕式上,我班的同学们经过主席台时,一个个昂首挺胸、精神饱满
4.下面句子重点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构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二、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注意格式。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五位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B.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
C.一个“走”字,饱含着五位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D.“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和动作。他们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把石头比作“電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B.运用了夸张,把石头夸小成“電子”说明石头小而多,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C.这些话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
D.这些话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了描述。
B.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力求具体生动,努力做到绘声绘色。
C.既有对个人形象的细线条描绘,又有对人物群体的粗线条勾勒。
D.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作者多从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
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的什么事?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一部分标上小标题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3)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3.自己读第一部分,思考: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4.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这种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突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精讲点拨】
3. 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说明什么?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4. 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路出胜利的喜悦?谈谈自己的感受。
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以及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
3.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1)第二自然段“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一系列描写神态的词语,“沉着、狠狠、大吼一声、满腔怒火、浑身、绷、全神贯注”把战士们战斗的情景写得生动感人,体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得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4)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交流点拨】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体会出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巩固检测】一、 1----4 BCDB 5.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二、6---8 DB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