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灯光
教师寄语: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本课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自主学习】
1.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儿童文学》1981年第7期。有删改。《灯光》是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看见千万盏灯及听到一句“多好啊!”的赞叹声而回忆起了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有关战友的事情:在一次围歼战中,年轻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故事可歌可泣,这种精神永垂不朽!
2.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电影编剧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3.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豫皖苏( ) 围歼( ) 憧憬( )( ) 璀璨(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围歼:
②憧憬:
③璀璨:
④千钧一发:
【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思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默读第4~7自然段,想一想,郝副营长是因为什么有感而发?想象一下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深思着什么。
4.默读课文8~11自然段,前面部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灯光,那么这部分给我们留下深刻画面的是什么呢?
【精讲点拨】
1.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请学生读1、2自然段和最后的自然段,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3. 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构思是很巧妙的,譬如,安排回忆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它的深意,你能看出来吗?
【巩固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围歼 倚着 一盏 幢(chóng)景
B.阻击 璀璨(chàn) 一愣 聚精会神
C.豫皖(wǎn) 茂秘 双膝 千钧一发
D.赞叹 微弱 注视 黑魆(xū) 魆
2.下列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璀璨 微弱 温暖 激烈 B.憧憬 倚着 一盏 光明
C.阻击 照耀 周围 茂密 D.歼灭 牺牲 漆黑 爆炸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数学课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B.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扶着老奶奶慢慢走过了马路。
C.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D.“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慢里。(神态描写)
B.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心理描写)
D.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
二、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又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5.全文的记叙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
B.这是神态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
C.“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D.郝副营长在战前精心谋划作战计划。
7.下列对文中三处”多好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没有见过电灯,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美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B.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懂爆。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没有见过电灯,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美慕。
C.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郝副营长,他没有见过电灯,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二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D.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郝副营长,他没有见过电灯,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二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第三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灯光”为线索,主人翁是“我”和郝副营长。
B.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及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C.文章通过回忆有关郝副营长的事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表明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D.文章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第8课 灯光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思考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多好啊!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的人们,看到广场上千万盏华灯,由衷地发出赞叹:“多好啊!”
3.默读第4~7自然段,想一想,郝副营长是因为什么有感而发?想象一下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深思着什么。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
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4.默读课文8~11自然段,前面部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灯光,那么这部分给我们留下深刻画面的是什么呢?
郝副营长点书;火光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一星火光。
【精讲点拨】
1.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2.请学生读1、2自然段和最后的自然段,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开头,“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结尾,“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前后照应。
3. 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构思是很巧妙的,譬如,安排回忆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它的深意,你能看出来吗?
时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无尽的哀思;
地点:天安门广场,伟大、庄严。
【巩固检测】一、 1----4 DABC 二、5---7 BDA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