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课一练-《琵琶行》
1.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转徙于江湖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歌以赠之
A.遂命酒 B.浔阳江头夜送客
C.梦啼妆泪红阑干 D.商人重利轻别离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之辈
D.不可等闲视之
7.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门前冷落鞍马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B.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C.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D.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然而不王者 ②今漂沦憔悴 ③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吾从而师之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11.对第四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住近湓江”、“举酒独倾”与琵琶女“守空船”是一样的孤苦。
B.诗人在政治上被贬谪,琵琶女在生活上遭遗弃,二者有相通之处。
C.诗人与琵琶女同是离开京城来到僻远的浔阳,都有繁华不再的感伤。
D.诗人把全部情感和慨叹凝结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映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
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时仍流露出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
C.“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
13.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
C.这一段没有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
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
14.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15.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16.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峨眉 谪居 冲波逆折 蚕从鱼凫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巉岩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17.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18.下列句子不是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19.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20.从修辞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21.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2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 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 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3.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24.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25.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节选,完成各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6.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C.“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27.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8.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B.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9.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30.“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31.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32.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33.赏析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34.理解性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戏,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轻松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
(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3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富家子弟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
(4)《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的强大的感染力。
(6)《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流利,用“___,___”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___,___”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7)《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
(8)《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6.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中用自然环境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根据段落意思,默写名句。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38.请你发挥想象,将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扩写成散文。
要求:(1)用第一人称。(2)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原诗。(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
39.请结合《琵琶行》中的有关内容和知识,补写出“白居易祠”的下联。
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__________”既包含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
4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夔州山上,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顽强诗人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41.阅读【端正好】,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琵琶行》(第一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10)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一句,只是“忽闻琵琶声”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第二句,一系列的动作“转轴、拨弦”,属于正面描写琴技;
第三句,通过环境“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表现,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第四句,写的是琵琶女的孤寂生活,不属于描写琴技;
第五句,通过白居易听的感受来表现,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故选B.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胡为”即“为胡”。
B.状语后置句,“难于上青天”即“于上青天难”。
C.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即“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D.状语后置句,“转徙于江湖间”即“于江湖间转徙”。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因为:古义,两个词,因,于是,就。为,写,创作。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D.何以:古义今义均为:怎么,用什么。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
A.“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
B.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
C.“整顿”,古义:整理,理一理,用在小方面;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用在大的方面。
D.“明年”,古义:第二年,过去式;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将来时。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名词作动词,作歌。
A.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B.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D.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B项与题干中的“等闲”是“随随便便”的意思;
A、C、D三项的“等闲”都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A项,“主人”“客”分析,互文。
B项,“丝竹”,借指音乐,是借代。
C项,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互文。
D项,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目不识丁、知识浅薄的人。形容陋室不陋,来访者高风亮节。是互文。
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
A项,“信”,古义,的确,实在;今义,书信。
B项,“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C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我欲因之梦吴越”中的“因”是“根据、顺着”之意。此句大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此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现象掌握的能力。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时代因素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古今同义词。虽然汉字的形状自古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而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这在意义理解上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古今同义词的区别,就会造成翻译错误,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语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注意发音上的差异。第二种方法是注意语句的停顿。第三种方法,注意文章的上下文。第四种方法是注意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
①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一个词,表转折。
②憔悴: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古今相同。
③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④得志:获得成功。古今相同。
⑤报怨:古义,报仇;今义,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⑥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⑦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⑧从而: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⑨冷落:冷清;不热闹。古今相同。
⑩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对第四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情感分析错误,以偏概全。错在“都有繁华不再的感伤”这个地方,其实诗中并没有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的感伤情绪,从小序部分“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可看出作者虽遭贬谪但是心态是乐观的。
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错在“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个地方。琵琶女人生的转折点不是家庭的变故,而是年长色衰。
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项,错在对“东船西舫”的理解,“东船西舫”不是东西各一艘船,而是东边西边的船只,引申为周围的船只。这么多船只上的人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境界中,同船的诗人与朋友自不待言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也不是“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而是反衬琵琶女的琴技高超。
故选D。
1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这个地方,这是对歌女不愿见人的原因的误读。结合后文可知:琵琶女不愿见人,是因为昔日的她是青春靓丽,“五陵少年争缠头”,而今漂泊憔悴、心情抑郁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故选A。
1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B项,错在“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这个地方。因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修辞手法,不能简单理解为“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个互文句的意思: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故选B。
1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考生应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法,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B项,蚕从鱼凫:“从”应为“丛”,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故选B。
17.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时”,名词作状语,按时间。
C.“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连夜。
D.“刃”,名词作动词,杀。
故选D。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B.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张良以事具告”。
C.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D.“于”引出“近”的对象,不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
因为,古义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
B.突出,古义指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
整顿,古义指整理;今指治理。
C.老大,古义指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
去来,古义指走了以后;今指去了又来。
D.当心,古义指对着琵琶中心;今指小心、留神。
“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
故选D。
20.这四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乐声的变化,化抽象为形象。将“大弦”比作“急雨”,将“小弦”比作“私语”;将清脆的声音喻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句的含义是:粗弦弹奏的嘈嘈声好像下着急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好像是大珠小珠撒落在玉盘里。其中“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术的高超。后一句将大小弦一起弹奏时的声音比作珠落玉盘,既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又再次突出了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语言铿锵,设喻形象,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们可以抓住比喻词“如”,很容易地判断出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标志词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意来判定。
2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另一个能读懂”没有根据,诗歌中没有表明诗人向琵琶女表述自己的经历,就不存在读懂不读懂的问题。“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也不对,白居易是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不存在知己之说,所以才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借琵琶女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
故选B。
2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用了拟人的手法”分析有误,是比喻的修辞,把“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
故选B。
23.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24.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诗人惟恐唐突了弹者而高度尊重弹者,郑重邀请相见,诚恳请求献艺。
25.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语段内容的能力。
共分三个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一方面写了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同时又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以下八句为第二层,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描写弹奏的神态,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交错变化,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听觉形象的优美,描绘了余音袅袅,语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一曲虽终,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最后通过环境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总体概括是对琵琶乐声的具体描写。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心理的能力。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运用“寻”、“问”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该句运用“移”、“邀”、“添”、“回”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对琵琶女演奏的重视心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句运用“呼”、“唤”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从侧面的环境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这两句注意“舫”“唯”的书写。
26.B
27.C
28.A
【解析】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B.“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故选B。
2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故选C。
2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句的能力。
A.此句出现时琵琶女尚未叙述身世。
故选A。
29.D
30.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31.“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32.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悲惨”错,这里的“惨”是悲伤;“反衬”错,这里用茫茫江月的环境来烘托秋夜送客时的感伤孤寂之情,是正衬。
故选D。
3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意思是,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分析其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结合诗句在上下文中的位置,此句在文章的第二段段首,第一段主要作送别环境的渲染,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第二段主要的笔墨是描写琵琶女的出场和音乐的演奏,由此可知,本句赞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
“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是对诗人的描写,分析诗人的心情主要结合此处的描写手法,此句主要是动作描写,抓住几个动词如“寻”“问”“移”“邀”“添”“回”“呼”“唤”来分析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即可。
“欲语迟”“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对琵琶女的描写,运用了情态、动作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形象和心理。这段琵琶女出场的描写历历动人,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3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主要有比喻、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等。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是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音乐的形象感和旋律的变化,同时运用拟声词、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侧面描写,以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3.“东船”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如梦初醒,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是: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琵琶女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点睛】
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
34.(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梦啼妆泪红阑干
(20)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25)同是天涯沦落人
(26)春江花朝秋月夜
(27)往往取酒还独倾
(28)暮去朝来颜色故
(2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0)同是天涯沦落人
(31)间关莺语花底滑
(32)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
(3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浸、唯、荻、瑟、犹、嘈、迸、幽、舫、绡、唧、沦、阑。
35.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绡、拨、阑干、唯、乍、涩、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6.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浔”“荻”“琵琶”“唯”“幽”“沦落”的书写。
【点睛】
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3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这段文字是高潮部分,写出了琵琶女如何传情达意,表述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的角度烘托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此题中需注意“幽愁”“乍破”“水浆迸”“铁骑”“收拨”“裂帛”“东船西舫”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
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38.【参考例文】
绵绵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还没有止息。撑伞步出居所,漫步来到江边,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我和朋友来到江边,望着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着,遥望那向东流去的长江水,让人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深秋的夜晚,秋风吹拂着江边的枫叶荻花,和友人的离别就在眼前!送客,本来就是离别,离别充满了伤感!哎!不知何时何地能够再次相见!相见之时我们再畅叙友情吧!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意思是:“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这句诗交代了人物是“我”,时间是“秋天的夜晚”,地点是“浔阳江头”,事件是“‘我’为朋友送别”,景物有“枫叶飘零,荻花瑟瑟”。根据以上关键信息,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扩写。
扩写时要注意侧重人物“我”的心理描写和当时秋夜中的景物描写,注意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琵琶行》原诗。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其他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第一人称”“不少于200字”。
39.(示例)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题干要求结合白居易《琵琶行》的内容,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所以在考虑对联要求的同时要能结合《琵琶行》的内容来写。
“枫叶”为名词,仄声收尾,可对“浔阳”,平声收尾;“四弦秋”为数量词+名词形式,平平声收尾,可对“千尺水”,仄仄声收尾;“怅触”为动词,仄声收尾,可对“勾留”,平声收尾;“天涯”为名词,平声收尾,可对“江上”,仄声收尾;“迁谪恨”为动宾短语,平仄声收尾,可对“别离情”,平平声收尾。
40. 示例:浔阳江头 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孤独司马白居易 橘子洲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热血青年毛泽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把握所给句子“菱州山上,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顽
强诗人杜甫”的特点,菱州是作者作品写作地点,注意引用诗句,同时要注意概括诗人的品质特点。
孤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热血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吟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对应划线句组织语言,即可得到答案。
41.(1)秋风起,夜无边,江浸月,枫荻乱飞。带不走离别滋味,让我一夜醉。(2)秋瑟瑟,夜沉沉,月茫茫,马蹄乱狂。劝君举杯洗愁肠,满壶是离伤。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求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端正好】是一种曲牌名,仿写时形式上注意采用【端正好】的句式、句数,每句的字数,要符合曲牌的特点;内容上注意体会《琵琶行》的意境,要保持意境的完整以一致性;还要注意这是一种渲染离别场景的描写,考生要写出画面感,加上适当的想象。
42.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丛菊两开他日泪 群山万壑赴荆门 无边落木萧萧下 犹抱琵琶半遮面 东船西舫悄无言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万里悲秋常作客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峥嵘”“崔嵬”“丛菊”“万壑”“荆门”“萧萧”“琵琶”“悄”“暖”“作客”“梦啼”“阑干”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