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课时(Word版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课时(Word版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9 11:58:3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1课时 黑种人的故乡
知识点  黑种人的故乡
1.在图中填注:大西洋、印度洋。
2.在图中填注地形区代号:①刚果盆地,②东非高原。
3.在图中填出主要的河流:刚果河、尼罗河。
读图,回答1~5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 (  )
A.以平原为主 B.以高原为主
C.以盆地为主 D.以丘陵为主
2.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图,①所在的地形区为 (  )
A.东非高原 B.刚果盆地
C.撒哈拉沙漠 D.东非大裂谷
3.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B.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连云港中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读“非洲地形”图,回答1~2题。
1.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地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C.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2.图中大陆的地势特征是 (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3.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黑非洲”的原因是(  )
A.大量动物的颜色为黑色 B.盛产黑芝麻等
C.90%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 D.土地肥沃、呈黑色
  (北京中考)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水稻技术。下图为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 (  )
A.北半球的热带地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高原山地气候区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
5.在不同气候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 (  )
A.在雨林区的抗寒性 B.在草原区的耐热性
C.在沙漠区的抗旱性 D.在高原区的节水性
6.非洲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下列因素与之有关的是 (  )
A.高原面积广大,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位于东半球西部
C.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D.干旱区面积广大
7.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简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最高峰是        。
(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    半球,绝大部分位于      (纬线)之间,属于    带地区。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及自然带呈显著的南北对称分布,赤道地区(东部的东非高原除外)是      气候,向南向北依次为     气候和     气候,其中以     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刚果盆地处于     气候类型区。
(4)根据乞力马扎罗山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思考分析,如从高空中观看乞力马扎罗山,其自然景观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从山顶到山脚布满沙漠
B.山顶冰封雪盖,山脚是高大茂密的森林
C.山顶是茂密的森林,山脚到处是丛林、绿草及野生动物
D.山顶冰封雪盖,山脚到处是丛林、绿草及野生动物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众多称谓,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①黑非洲 ②工业文明的摇篮 ③“三洲五海”之地 ④世界原料仓库 ⑤世界“油库”
⑥东方“十字路口” ⑦高原大陆
A.①③⑥ B.①②④⑤ C.①⑤⑥⑦ D.①④⑦
8.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这种民居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民居的建材与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案
【基础双练】
1.B  本题考查非洲的地形特点,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
2.B 3.A 4.A
5.C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能力双测】
1.B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北为撒哈拉沙漠,地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C  读图可知,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西部和北部海拔较低,多在200~1000米,所以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C  撒哈拉以南非洲90%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因此被称为“黑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A 5.C  本题组主要考查非洲的气候、农业等相关知识。第4题,由图可知,非洲的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即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在地中海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没有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第5题,由图可知,在不同气候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在雨林区的耐热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在草原区的节水性(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降水少,气温高),在沙漠区的抗旱性(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在高原区的抗寒性(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6.C  非洲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是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洲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
7.(1)马达加斯加岛 乞力马扎罗山
(2)南北 南北回归线 热
(3)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4)D (5)D
8.适合炎热的气候环境。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广大,气候炎热,房屋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可以就地取材又隔热。第2课时 快速发展的经济 人口、粮食与环境
知识点 1 快速发展的经济
1.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
2.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及成因。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非洲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黄金、石油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B.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大洲之冠
C.是咖啡树、橡胶树的原产地
D.干旱面积广,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
A.以农业为主
B.以采矿业为主
C.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D.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
3.非洲的一些国家为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
B.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C.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D.大力推销外国的产品
知识点 2 人口、粮食与环境
2005-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
部分国家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图中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什么问题
读图,回答4~7题。
4.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的大洲是 (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5.以下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B.资源贫乏
C.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严峻
D.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6.非洲国家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水稻品种 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提高粮食产量 D.抵御当地自然灾害
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工业发展过快 B.人口增长过快
C.热带雨林过度开发 D.滥采矿产资源
  (湘潭中考)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结合图,完成1~2题。
1.肯尼亚每年有大量鲜花销往欧洲西部。与欧洲的“郁金香王国”荷兰相比,肯尼亚鲜花生产的最大优势是 (  )
A.地势低平 B.光热充足
C.降水均匀 D.技术先进
2.下列属于肯尼亚地理特征的是 (  )
A.典型民居茅草屋 B.属于阿拉伯国家
C.热带雨林广布 D.大猩猩随处可见
3.(苏州中考)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为了更好地利用矿产优势,非洲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直接出口矿产原料 ②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③积极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矿产冶炼加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东非各国较为贫穷,近年来,部分国家为发展经济,正尝试利用国家公园发展旅游业。这些国家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卖点”是 (  )
A.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B.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C.众多的文化名胜古迹
D.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5.小王是中央电视台派往非洲的摄制组成员,他在与家人的通信中提到了他到过的四个地方(图中用数字①~④表示)。根据地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1)“这里商船云集,是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指       (填写序号及名称)。
(2)图中照片拍摄的地点在    (填写图中序号),请用所学知识说明这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湿季时,成群的狮子、斑马和长颈鹿在这里生活,远处的几棵猴面包树显得格外高大;干季时,则是另一番景象。当地国家90%的外汇依靠出口咖啡、可可和仅有的几种矿产。”小王这段话描写的地点是    (填写图中序号),归纳该区域的经济特点: 
  。
(4)小王写道:非洲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粮食供应紧张,“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普遍存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给当地人民提出几点建议。
6.下面图片表示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们在饱受饥饿之苦时的做法。
你能说出图中表示的内容吗 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基础双练】
1.B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被誉为“富饶大陆”,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金刚石、黄金、铬铁矿和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大洲之冠。橡胶树的原产地为亚马孙平原。
2.C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初级农矿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3.B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要想使本国经济发展起来,必须要发展民族工业。
4.D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5.B  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名贵树种。非洲还是咖啡树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
6.C  非洲国家人口增长快,粮食产量低,存在严重的粮食问题,所以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不是为了增加水稻品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抵御当地自然灾害。
7.B  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人们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能力双测】
1.B 2.A 3.C
4.B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比较落后,没有众多的文化名胜古迹、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但是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5.(1)①苏伊士运河
(2)③ 由于板块张裂运动,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3)④ 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引进人才、技术,发展民族工业等。
6.图甲表示的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粮食而毁林开荒,图乙表示的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肉类而过度放牧。当地人们的做法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