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经典题型练习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走65厘米
B.王老师买来120支钢笔,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得20支
C.8个人的体重共440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约是55千克
2.一次测试的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82分,平均分不可能是( )。
A.95 B.90 C.88 D.80
3.下表是四(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丽丽的成绩在这个班女生中排第12名,她的成绩可能是( )个。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22 2 7 10 3
A.23 B.33 C.41 D.58
4.阳光小学在“读书伴我行”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四年级4个班第一周共读书65本,第二周共读书54本,第三周共读书73本。这三周平均每个班读书多少本?列式正确的是( )。
A.(65+54+73)÷4 B.(65+54+73)÷3 C.(65+54+73)÷3÷4
5.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小华是篮球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8厘米。
B.小芳3分钟跳了297下,小明4分钟跳了336下,小明跳得比较快。
C.电梯里有6个人,平均体重是60千克,每个人的体重一定是60千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它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B.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看到的是150°的角。
C.四(1)班的平均身高比四(2)班高,四(1)班李强的身高一定比四(2)班王宁高。
D.把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两端各延长了100米,就成了一条直线。
7.全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茄子 西红柿 青菜 黄瓜 其他
男生 5 11 5 4 1
女生 6 6 3 7 2
A.茄子 B.西红柿 C.青菜
8.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下图所示)。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正确的是( )。
B.
C. D.
二、填空题
9.小芳前三次英语综合测试的平均分是89分,四次的测试的平均分是91分。她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 )分。
10.小明买来5个橘子,分别称了称,结果如下表。请你帮他算算平均每个重( )克。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克 80 77 86 74 83
11.小兰折的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距离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飞行距离/米 18 15 22 17
(1)这架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平均距离是( )米。
(2)又飞了一次,平均飞行距离达到了19米,第5次飞行的距离是( )米。
12.某工厂计划生产324万个口罩,已经生产了3天,还剩210万个未完成,平均每天生产( )万个口罩。后因病毒流感防护急需口罩,必须在8天内完成任务,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需生产( )万个口罩。
13.统计表用( )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 )呈现数据,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 )情况。
14.下表是王亮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不小心溅上了墨汁,根据表中的信息,他英语得了( )分。
15.如图是光明小学全校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
(1)( )年级人数最多,( )年级人数最少。
(2)( )年级男生人数最多。
(3)( )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
(4)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 )。(填“多”或“少”)
16.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班的近视人数是( )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 )班。
三、解答题
17.某小学2020年第一季度用电情况统计如下表,这个小学去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月份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三个月
用电量(千瓦时) 65 57 60
18.在一次舞蹈比赛中,六位评委为1号选手打分,分别为93分、88分、89分、95分、86分、85分。根据比赛规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那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19.童童一家4口从南京自驾去西游乐园游玩。
(1)从童童家到西游乐园大约是240千米,爸爸、妈妈和哥哥轮流开车,来回一趟平均每人开车多少千米?
(2)游乐园的观光自行车可载4人,且需要2人同时脚踩才能行驶。童童爸爸租了一辆,4人轮流踩,一共行了1000米,平均每人骑了多少米?
20.小学生标准体重的估算方法是:标准体重=年龄×3-2(单位:千克)。下图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重示意图(取整千克数):
下面是红星小学四(1)班11岁男生体重记录(单位:kg)。
30 27 31 41 33 35 29 24 32 39
38 35 36 38 25 37 36 28 33 30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1)班11岁男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等级 合计 营养不良 偏瘦 正常 偏胖 肥胖
人数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四(1)班11岁男生体重情况统计图
(3)这个班男同学的体重在( )范围的人数最多。
(4)这个班男同学的平均体重不会低于( )千克,也不会高于( )千克。
21.娟娟整理了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结果如下表:
身高/厘米 120 129 130 139 140 149 150及以上
人数 3 14 12 8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同学中只有娟娟的身高是140厘米,按由高到矮的顺序,娟娟排在第( )名。
22.四年级一班男生身高情况如下表。
身高(厘米) 130及以下 131~140 141~150 150以上
人数 4 10 8 6
(1)根据上面统计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这个班一共有男生( )人。
(3)这个班身高在( )~( )厘米人数最多。
(4)从高到矮排,丁丁身高在男生中排第7名,他的身高范围在( )~( )厘米。
(5)学校选拔篮球队员要求身高必须高于140厘米,这个班男生中有( )人可以报名参加。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用520除以8,算出平均每步要走多少厘米;120除以6,算出平均分给每个班,每个班能分到的数量;440除以8算出平均体重。
【详解】520÷8=65(厘米),平均每步走65厘米,并不是每步都走65厘米。
120÷6=20(支),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得20支。
440÷8=55(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约是55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D
【分析】平均分介于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即平均分大于82分小于100分,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平均分大于82分小于100分,不符合要求的只有80分。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C
【分析】观统计图可知,在这次仰卧起坐中,20~29有2人,30~39有7人,40-49有10人, 50-59的有3人,丽丽的排名是第12名,说明丽丽的成绩排名在40~49中,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下表是四(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丽丽的成绩在这个班女生中排第12名,她的成绩可能成绩排名在40~49中,假设第4名为49,依次排列,则第12名成绩为41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解决有关计问题。
4.A
【分析】4个班三周读书的本数和除以班级数即等于这三周平均每个班读书的本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正确列式为(65+54+73)÷4。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求的是平均每个班读书的本数,求平均数时应除以班数。
5.A
【分析】(1)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则小华的身高可能小于160厘米,即可能是158厘米。
(2)分别求出两人平均每分钟跳绳下数,再比较大小。
(3)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6个人的平均体重是60千克,不代表每个人的体重都是60千克。
【详解】A.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小华的身高可能是158厘米。说法正确;
B.297÷3=99(下),336÷4=84(下),则小芳跳得比较快。说法错误;
C.电梯里有6个人,平均体重是60千克,每个人的体重不一定是60千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6.A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直观表示各量的多少;角的大小由角两边的张口大小决定;平均身高只反应了这一班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能说明某两个人的身高关系;把线段延长一定的长度之后还是线段。
【详解】A.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B.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角的度数不变。
C.四(1)班的平均身高比四(2)班高,四(1)班李强的身高不一定比四(2)班王宁高。
D.把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两端各延长了100米,还是线段。
故答案为:A
【点睛】角的大小由角两边的张口大小决定,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7.B
【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求出每个种类的蔬菜喜欢吃的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然后再看哪一个种类的人数最多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茄子:5+6=11(人);
西红柿:11+6=17(人);
青菜:5+3=8(人);
黄瓜:4+7=11(人);
其他:1+2=3(人);
可得喜欢西红柿的人数最多;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掌握,根据统计表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8.D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月季和兰花的占地面积相等,月季和兰花加起来的面积等于菊花的占地面积,所以条形统计图中有2个较短的方条长度相等,2个较短的方条长度和等于最长的方条长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中有2个较短的方条长度相等,2个较短的方条长度和等于最长的方条长度,四个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D。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9.97
【分析】由题意可得,先分别算出前三次和前四次测试的总分,再用前四次的总分减去前三次的总分解答即可。
【详解】89×3=267(分)
91×4=364(分)
364-267=97(分)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分的应用,关键是明确:总分=平均数×数量。
10.80
【分析】把5个橘子的重量相加,再除以5即可解答。
【详解】(80+77+86+74+83)÷5
=400÷5
=80(克)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18 23
【分析】(1)求平均数把每次飞行距离相加后再除以飞行次数即可。
(2)用平均飞行距离乘5次,得出一共飞行距离,再减去前4次一共飞行距离,得出第5次飞行距离。
【详解】(1)18+15+22+17=72(米)
72÷4=18(米)
(2)19×5=95(米)
18+15+22+17=72(米)
95-72=23(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含义和求法,灵活运用。
12. 38 26.25
【分析】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的生产量,得先求出3天总共生产的数量,324减210即可求出已经生产的数量,再用所得差除以3即可;8天内生产210万个口罩,平均每天生产的数量是210除以8所得的商。
【详解】(324-210)÷3
=114÷3
=38(万个)
平均每天生产38万个口周。
210÷8=26.25(万个)
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生产26.25万个口罩。
【点睛】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3. 表格 直条 整体
【分析】统计表是把统计好的数据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可以明确的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则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即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详解】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14.98
【分析】先根据平均分求出三科的总分,再用总分-语文,就是数学+英语的总分;
表中的三科分数都是两位数,即分数=十位上的数×10+个位上的数,所以可以用数学、英语的总分-数学分数的十位-英语分数的个位,得到的数的十位就是英语分数的十位,个位就是数学分数的个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三科总分是:91×3=273(分);
数学、英语的总分是:273-85=188(分);
188-90-8
=98-8
=90(分)
即:数学分数的个位是0,数学分数是90分;英语分数的十位数是9,英语分数是98分。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5. 六 五 六 五 多
【分析】(1)将各年级总人数算出比较即可;
(2)分别比较各年级男生人数,即空白条形越高则表示男生人数越多;
(3)分别算出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差,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4)先算出全校男生总人数和女生总人数,然后比较男生总人数和女生总人数大小即可。
【详解】(1)一年级人数:105+100=205人,二年级人数:120+126=246人,
三年级人数:90+95=185人,四年级人数:131+110=241人,
五年级人数:80+82=162人,六年级人数:140+111=251人,
则六年级人数最多,五年级人数最少;
(2)一年级男生人数:105人,二年级男生人数:120人,
三年级男生人数:90人,四年级男生人数:131人,
五年级男生人数:80人,六年级男生人数:140人,
则六年级男生人数最多;
(3)一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105-100=5人,二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126-120=6人,
三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95-90=5人,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131-110=21人,
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82-80=2人,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140-111=29人,
则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
(4)全校男生人数:
,
全校男生人数:
,
则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式统计图的相关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 30 二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一班的近视人数是30人。
(2)比较各个班近视人数大小解答。
【详解】一班的近视人数是30人。
35>30>27
则近视人数最多的是二班。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要注意每种类型对应的条形图是哪一部分。
17.2千瓦时
【分析】已知2020能被4整除所以是闰年第二个月29天,第一、三月是大月31天,把第一、二、三个月的用电量加起来,再除以第一、二、三个月的天数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65+57+60=182(千瓦时)
29+31+31=91(天)
182÷91=2(千瓦时)
答:这个小学去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用电2千瓦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求法知识。
18.89分
【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1号选手的得分为93分、88分、89分、86分。将这四个得分相加,求出总得分。再除以4,求出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
【详解】95分>93分>89分>88分>86分>85分
(93+88+89+86)÷4
=356÷4
=89(分)
答: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89分。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19.(1)160千米(2)500米
【分析】(1)来回的总路程为240乘2的积,因为是3个人轮流开场,所以用前面所得积除以3即可。
(2)因为2人同时脚踩自行车,所以把2人看作一组,那么4除以2就是2组,1000除以2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1)240×2÷3
=480÷3
=160(千米)
答:来回一趟平均每人开车160千米。
(2)1000÷(4÷2)
=1000÷2
=500(米)
答:平均每人骑了500米。
【点睛】来回指的是两个单回。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0.(1)20;1;2;8;5;4
(2)见详解
(3)正常
(4)24;41
【分析】(1)标准体重=年龄×3-2,则11岁男生的标准体重是11×3-2=31千克。根据体重划分标准可知,37千克以上的是肥胖,35~37千克的是偏胖,28~34千克的是正常,25~27千克的是偏瘦,25千克以下的是营养不良。据此根据红星小学四(1)班11岁男生体重记录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注意一格表示1人。
(3)将各个体重等级的人数比较大小。
(4)将男同学的体重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体重,平均体重不会低于最小的体重,也不会高于最大的体重。
【详解】(1)四(1)班11岁男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等级 合计 营养不良 偏瘦 正常 偏胖 肥胖
人数 20 1 2 8 5 4
(2)四(1)班11岁男生体重情况统计图
(3)8>5>4>2>1,则这个班男同学的体重在正常范围的人数最多。
(4)这个班男同学的平均体重不会低于24千克,也不会高于41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平均数应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21.(1)见详解;
(2)20;
【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即可;
全班只有娟娟身高140,比娟娟高的同学有140~149的同学和150及以上,据此即可计算出娟娟的排名。
【详解】(1)
(2)12+8=20,娟娟排在20名;
【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填补,解答此题的关键结合给出的条件,利用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
22.(1)见详解;(2)28;(3)131;140;(4)141;150;(5)14
【分析】(1)把统计表中各个身高段的人数在条形统计图中用方条表示出来即可;
(2)各个身高段的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3)方条最长的哪个身高段人数最多;
(4)从高到矮排,丁丁身高在男生中排第7名,身高在150以上有6人,所以他的身高范围在141~150厘米。
(5)把身高在141 ~150厘米和150厘米以上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1)
(2)4+10+8+6
=14+14
=28(人)
(3)这个班身高在131~140厘米人数最多。
(4)从高到矮排,丁丁身高在男生中排第7名,他的身高范围在141~150厘米。
(5)8+6=14(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