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科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测试时间: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神话是先民的神圣叙事,具有重要的功能与意义,正如英国神话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
论述的那样,神话是为了满足深切的信仰需要、道德渴望、社会服从、社会主张甚至实际
需要而经由叙事加以再现的原始现实。中华先民创造瘟疫神话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解决之
道,比如解释瘟疫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途径,寻找抵抗瘟疫与解救生命的诸种办法。这些
神话不仅在先民与瘟疫抗争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即使在当代依然发挥着重要影响。
根据《山海经》的记录,先民认为瘟疫是由跂踵、絜钩、蜚等精怪散播到人间的。这
些精怪原型涉及一些野生动物,比如跂踵貌若猫头鹰却有着野猪的尾巴,絜钩像野鸭却长
着鼠尾等。这和先民在捕猎过程中发现人类身染瘟疫有时与接触猫头鹰、野猪、老鼠、蛇、
刺猬等动物有关。先民为了传承经验,创造了这些神话。后来又有瘟鬼散播瘟疫的神话,
如颛顼三个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儿子散播瘟疫的神话。瘟鬼散播瘟疫的情节说明先民可能意
识到了瘟疫的人际传播特征,瘟鬼喜欢作祟小儿,说明先民已认识到儿童是传染病易感人
群。
中华民族先民对疫病已有一些初级应对措施和医疗手段。汉族叙事长诗《黑暗传》记
录了神农尝百草神话:“神农疗病尝百草,为民除病费精神,七十二毒神,布下瘟疫症,神
农尝草遇毒药,腹中痛疼不安宁,急速尝服解毒药,七十二毒神,商议要逃生,神农判出
我姓名,快快逃出深山林。至今良药平地广,毒药平地果然稀。”这段神话告诉我们,当时
先民已对部分传染性疾病有了认知,寻找出了部分疫病的对症治疗草药。神话中,神农氏
是因对抗疫病而牺牲的中华第一人。
先民慢慢认识到,比治疗更好的方法是预防。《太平御览》《庄子》都谈到,从前百姓
常为传染病所苦,黄帝设立巫咸,使民众沐浴斋戒以通九窍,敲鼓击铎以振奋精神,劳动
身体迈开步伐,喝酒吃葱使五脏通畅。这些方法以神话方式相传,造福了不少民众,直到
当代还在部分地区保留着年终岁末驱傩仪式。这种仪式,与其说是封建迷信,不如说它是
对先民预防瘟疫经验的总结。
原始先民还创造了一个神——西王母。《山海经》上说,西王母外形像人,却有着豹子
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之神。“天之厉”就是指瘟疫。西王母的形象
更像人类,这意味人类试图通过管理瘟疫来对抗瘟疫,这种设想,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实。
“五残”是五刑残杀,和“天之厉”一样均是损人性命之事。先民认为向西王母祈求可避
免这些灾祸。我们可以此理解后来在西王母的信仰中所产生的护佑长生的内涵。掌管瘟疫
与护佑长生其实是一体两面,健康无忧自然能长命百岁,这是瘟疫管理的终极目标。
马林诺夫斯基说,神话不是理性解释或艺术幻想,而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的实用宪
章。在中华早期抗疫文化中,处处可见先民为战胜瘟疫而付出的努力甚至是牺牲,也充满
着他们对于最终战胜瘟疫的信心。
(摘编自毕旭玲《试论中华早期抗疫神话的科学性及其价值》)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华神话所记录的跂踵、絜钩、蜚及瘟鬼散播瘟疫等信息,以今天的知识审视仍
然具有合理性。
B. 在瘟疫的预防方面,中华先民以沐浴斋戒、敲鼓击铎、劳形趋步、饮酒茹葱等方
式来强健身心。
C.关于西王母的瘟神神话表明了人类管理瘟疫的意愿,证明了中华先民拥有先进的
瘟疫管理方式。
D.中华抗疫神话来自先民对瘟疫的认识解释、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经验,展现了与瘟
疫斗争的历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马林诺夫斯基的言论,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从理论层面上理解中华抗疫神
话的价值。
B.文章直接引用诗歌,以神农尝百草为例讲述先民与疫病斗争的故事,取例典型,
趣味盎然。
C.文章选用《山海经》等古代典籍作论据,既有力地支撑了观点,又传达出丰富的
文化信息。
D.全文采用总分结构,按照瘟疫的散播、治疗、预防、管理到战疫信心的顺序依次
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一般神话满足信仰需要与道德渴望不同,中华早期抗疫神话侧重记录与解释功
能。
B.神农尝百草的神话表明先民在防治瘟疫上努力改变听天由命的状况,有了自主意
识。
C.驱瘟逐疫仪式是先民对健康平安的祈望,但其封建迷信色彩减弱了瘟疫预防的作
用。
D.西王母掌管瘟疫的神话是从西王母信仰中的长生内涵派生出来的,对后世影响深
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山凹
李天岑
春宝喝了点酒,他刚躺下就呼呼噜噜睡着了。大脚一脚把他蹬醒,嚷道,就知道喝!
嗯,嗯……春宝嗯着嗯着又呼呼噜噜睡着了。
大脚又猛蹬他一脚,就知道睡,你没睁眼看看各家各户都忙着找门路脱贫致富挣钱哩,
你不会也跑跑挣个钱,光穷着!
一句话刺醒了春宝,他说,我又不会啥手艺,干恁些年生产队长就会敲个钟,开个会……
你说干啥呢?
大脚说,你明早就去找宝山,要求去他面粉厂帮工。
第二天大清早,春宝就往宝山家去。宝山去年当上了村支书。他为了带头致富,筹了
七百五十元钱到宛都光辉机械厂买了台磨面机,既可方便群众,又可挣个加工费。春宝看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见宝山先喊了一声支书,宝山眼翻翻没说话。宝山被选举为村支书后,春宝不服气,常在
背后说风凉话。所以,宝山猜想他是来看什么笑话的,干脆直说,你几年没登我家门了,
今天有啥事吧?
春宝接上说,我想去你磨面机上打工,随便开工资就行。
宝山一愣,你咋想到这?春宝眼扑闪扑闪说,你看,现在村里人人都忙着找门路挣钱,
我两手拙,脑子又笨,也学不了什么别的手艺,只能下个力气。宝山一笑,问,你是真话?
真话。春宝点着头答。
顿了一下,宝山说,我磨面机上不需用人。你要真不怕下力气,倒是有个门路,昨天
我妹妹妮妮从深圳回来个信,说那边建筑工地上最需要搬砖、扛水泥的,不知你干得了干
不了?干得了!干得了!春宝毫不思索地说,你给妮妮去信讲,我去!宝山说,你说了不
算,你回去给大脚嫂商量商量,大脚嫂同意了你才能去!
春宝背着行李卷行进在往黄龙镇的路上,他要去黄龙镇搭乘公共汽车到县城,从县城
搭车去许昌,再从许昌坐火车往广州到深圳。昨晚老婆大脚说可以去深圳,夜里两口子就
忙着打点行装起程。
天蒙蒙亮时,春宝从被窝里拱起身子朝窗外一张望,说,又下雪了!
大脚嫂说,雪不隔人。
春宝又躺进被窝里,嘟囔着说,今天就腊八节了。
大脚嫂说,好,好,我起床给你熬碗腊八粥。她说着就准备起床。
春宝还嘟囔着说,再过二十几天就春节了!大脚嫂见他磨叽,顿时一头火,猛踹他一
脚,就是快过春节才需要花钱的。大脚嫂觉得不下狠心他不会走,又躺下睡了,不给他熬
腊八粥了。他无奈地白己起床烧碗汤喝就起程了。
五公里路,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到停车点,他望见木牌子上写着:晴通雨阻。他知道
今天班车不会来了,打算步行去县汽车站。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没有带介绍信。回村
里开又要走两个多小时,太耽误时间。犹豫着,怎么办?他路过镇政府门口,突然想起本
村的大林就在这里当着镇党委书记,让镇上给开不是更管用吗?这样想着他就往镇政府院
里走。到院里一瞅,大林正弯着腰铲雪。他喊了一声书记,大林抬头一看是他,回了声春
宝哥。春宝心里热烘烘的。听了春宝的来因,大林哈哈一笑说,春宝哥,开介绍信的时代
已经过去了。现在只用带身份证就可以了,车停运了,我下午要去县上开会,带上你吧!
春宝激动得把行李卷往地上一搁,抓住一把铁锨加入了铲雪队伍。这事后来成了春宝吹牛
的资本,说他与书记一起铲过雪。
大林招待他吃了午饭,下午骑着车子带着春宝往县城去。天黑时,终于到了县汽车站。
大林嘱咐春宝找个旅店住下。春宝点头答应,却没有去住,身上只带了二十元钱,哪敢去
呀!夜里他抖开行李将被子盖在身上,躺在候车厅的条椅上,这一夜寒冷难耐。天亮了,
售票的窗口还是死死关着。八点时,喇叭里广播,全省普降大雪,客车一律停运。他愁上
了。想拐回去又怕挨大脚的骂和踹。这时,一声火车汽笛鸣叫,他想,扒火车去算了。谁
承想,扒车后才到枝城他就被车警发现给请下了车!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大林等到了派出所所长和从湖北枝城回来的春宝。大林
听了派出所所长介绍后,哈哈一笑说,你个春宝呀,真够胆大!接着,大林脸又严肃起来,
说这都是我们当干部的责任啊!像春宝哥这样滑稽的事弄不好还会发生,想出去打工没路
费的大有人在,要研究个办法。最好有组织地去打工,无序不好。大林扭过脸问春宝,还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去深圳吗?春宝答,还去。马上就春节了,过了春节再去吧!大林说得很温和。春宝摇摇
头,欲哭无泪地说,不行啊!回家你大脚嫂还会用脚踹我!大林一听,哈哈一笑,原来是
怕老婆啊!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十元钱递给春宝,让他到许昌火车站买去广州的票。
…………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见大,从春宝这个曾经就会敲个钟、开个会的生产队长身上,读者不难感受到
当时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B.小说中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对话中的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如“光穷着”“干恁些年
生产队长”“雪不隔人”。
C.作者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时候,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
作描写在文中都有运用。
D.小说中的人物取名极富意蕴,如“大脚嫂”这个称呼能让人想起“祥林嫂”,表明她们
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同一类人。
5.小说中的大林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雪”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尉元,字苟仁。年十九,以善射称。神中,为虎贲中郎将,小心恭肃,以匪懈见知。
世.祖.嘉其宽雅有风貌,稍迁驾部给事中。从幸海隅,赐爵.富城男,加宁远将军。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内附,请师救援。显祖以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赴之。
申纂诈降,元知非诚款,外示容纳,而密备焉。元遂长驱而进,贼将周凯望声遁走。彧①遣
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安都,屯于下磕。永乃分遣羽林监王穆之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
原。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乃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身率精锐,扬
兵于外,分兵击吕梁,绝其粮运。永势挫力屈,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遂捐城夜遁。
伯恭、安都乘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
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
是时徐州妖人假姓司马,自称晋王,扇惑百姓。元遣将追斩之。延兴元年,假元淮阳
王。元表:“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亚民费
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辞称念祖善于绥抚,清身洁己,请
乞念祖为睢陵令。若得其人,必能招集离叛,成立一县。”显祖诏曰:“民情如此,可听如
请。”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类也。太和初,出为镇西大将军,甚得夷民之心。三年进爵淮
阳王,以旧老见礼,听乘步挽,杖于朝。
其年,频表以老乞.身.。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又诏曰:“公
以八十之年,宜处三老之重。”高祖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十七年七月,元疾笃,
高祖亲幸省疾。八月,元薨。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注】①彧:即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亚民费系
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B.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亚民费系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C.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亚民费系
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D.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亚民费系
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世祖,庙号。庙号一般用于王朝最初建立者,也可用于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
B.爵,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设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C.乞身,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它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三老,古代一种荣誉职位。相传统治者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礼尊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尉元作战身先士卒。讨伐张永时,他命薛安都与李璨等人坚守,自己亲率精兵,攻打吕
梁,后又乘胜追击张永,使其弃船逃跑。
B.尉元富有军事谋略。开赴徐州期间,他知道申纂并不是诚心投降,就表面上表示接纳,
暗中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C.尉元从政很有手腕。他发现假托姓司马的妖人自称晋王来蛊惑百姓,就果断派人杀死他;
他任镇西大将军时,治理很合夷人心意。
D.尉元深受皇帝敬重。他因功绩大受到皇帝礼遇,不仅赐予他乘车入朝,拄拐杖在朝堂行
走的权力,还赐给他帽子和衣服,尊称其为三老。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
(2)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上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际上写其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色彩鲜明,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六国论》中苏洵用精妙的比喻“ , ”,形象地批判了六
国的赂秦行为。
(2)《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灭亡。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
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 , ”。
(4)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三、选择题(30 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题(每小题 3分,共 21 分)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辇.来于秦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未云何龙.?
1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暴霜露,斩荆棘 B.藉寇兵而赍盗粮
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D.河海不择细流
16.下列各句的句式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3 分)
A.并国二十
B.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西取由余于戎
D.昔谬公求士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故略上.报. B. 于反.覆.不宜卤莽
C.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18.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
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C.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
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
论。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19、下列对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藉寇兵而赍盗粮 兵:武器
②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举:攻克、占领
③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佳冶:娇美妖冶
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过分
⑤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珍宝
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付与、送给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A.①⑥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0.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
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整本书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
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_至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
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_________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__,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
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
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
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
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得说话。⑤答对每一题
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
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
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谁?请第一组的
选手作答。
第一组选手:( )
(2)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谁写的?请第二组的选手作答!
第二组选手:( )
(3)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迎春的丫环是谁?
请第三组的选手作答。( )
……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眼高手低
B.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眉高眼低
C.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眉高眼低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眼高手低
22.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
B.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
C.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D.⑥句中“若出现最高分并列”改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的情况”,其它部分无误。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2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选手们的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 孟浩然 抱琴
B.林黛玉 李商隐 入画
C.贾宝玉 李商隐 司棋
D.贾宝玉 孟浩然 侍书
四、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个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
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着斗笠,还打了伞。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先
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
戴斗笠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很奇
怪,问:“不是明天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 ”秀才将算命先生的话说了一番,店老板乐
了:“呦,我也会解梦的。我觉得,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 戴斗笠打
伞不是说明你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
探花。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高一学科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1.C (“证明了中华先民拥有先进的瘟疫管理方式”错误。由原文“西王母的形象更像人类,这意味人类试图通过管理瘟疫来对抗瘟疫,这种设想,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实”可知,通过管理瘟疫来对抗瘟疫只是当时人们的设想,后来才逐渐实现。)
2.D (“全文采用总分结构”错误。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总结中华早期抗疫神话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文章的结构应是“总分总”。)
3.B (A项由第一段可知中华神话的功能与意义与马林诺夫斯基的论述并无不同,由全文可知,“中华早期抗疫神话侧重记录与解释功能”中的“侧重”没有道理。C项“但其封建迷信色彩减弱了瘟疫预防的作用”错误。由原文“这种仪式,与其说是封建迷信,不如说它是对先民预防瘟疫经验的总结”可知,这里面更强调它是对先民预防瘟疫经验的总结。D项 “西王母掌管瘟疫的神话是从西王母信仰中的长生内涵派生出来的”错误。由原文可知,原始先民先创造了西王母这一神话形象,并且让西王母掌管瘟疫,后来在西王母的信仰中产生的护佑长生的内涵。)
4.D“表明她们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同一类人”分析错误,“大脚嫂”与“祥林嫂”并不是同一类人,“大脚嫂”这一称呼并没有表明她没有社会地位,只是根据人物特征起的名字。
5.①性格开朗,亲近民众。小说中多次写到他“哈哈一笑”,喊春宝为“春宝哥”。
②为人正派,不摆官架。身为镇党委书记,亲自铲雪;骑自行车去县城开会。
③淳朴善良,乐于助人。骑自行车捎带春宝去县城,给春宝30元钱买火车票。
④工作踏实,敢于担责。他从春宝扒火车去深圳打工一事中,意识到要研究个办法。最好有组织地去打工,无序不好。
6.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雪”读者看到了春宝开始时的懒散,看到了大林的淳朴和正派。
②从情节的发展上看,“雪”造成了交通上的不便,客车停运,才有了春宝扒火车的情节。
③从主题上看,因“雪”而发生的故事的结局令人欣慰,“雪”给春宝带来困境而大林积极帮忙解决,自然界的“雪”之严寒与党的干部关心群众的暖心之举形成反差,让小说的主题得到更好的体现。
7.B 8.B 9.A
10.(1)尉元认为张永仍然占据险要的地形,攻守形势相差很远,害怕损伤士兵。
(2)尉元预计到张永一定会逃跑,就在他逃跑的道路上拦截,从南北两边奋力攻打,在吕梁的东边狠狠打败了张永。
【参考译文】
尉元,字苟仁。(尉元)十九岁时就以擅长射箭而著称。神年间,任虎贵中郎将,做事小心谨慎,恭敬严肃,因从来不懈怠而受到重用。世祖嘉奖他为人宽厚文雅有风度,逐渐升任为驾部给事中。(尉元)跟随皇帝到沿海地区,被赐予富成男爵位,升任宁远将军。
天安元年(466年),薛安都率徐州叛投我方,请求派军救援。显祖命令尉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一起开赴徐州。申纂谎称投降,尉元知道他们心不诚,就表面上表示接纳,而暗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尉元于是率部队向前挺进,敌将周凯听说他们来了就逃走。刘彧派遣张永、沈攸之等人率兵讨伐安都,在下磕驻扎。张永就分派羽林监王穆之率领五千士兵在武原守卫战略物资。尉元认为张永仍然占据险要的地形,攻守形势相差很远,害怕损伤士兵。于是(尉元)命令薛安都与李璨等人坚守,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出城炫耀武力,分兵攻打吕梁,切断其粮草运输。张永势力受挫,尉元乘胜追击,包围了张永,进攻其城南门,于是张永放弃守城连夜逃跑。孔伯恭、薛安都乘势追击,当时天降大雪,泗水上全部结了冰,张永弃船逃跑。尉元预计到张永一定会逃跑,就在他逃跑的道路上拦截,从南北两边奋力攻打,在吕梁的东边狠狠打败了张永。
这时徐州有一个假托姓司马的妖人,自称晋王,蛊惑百姓。尉元派人将他追杀了。延兴元年(471年),暂授尉元为淮阳王。尉元上书给皇帝说:“淮阳郡上党县县令韩念祖开始到任的时候,过去的百姓都叛逃到南方,完全没有一个人。县令安抚招集百姓,爱民如子,从南方来的百姓费系先等先后归顺,民众增加到两百多户。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人告诉我说韩念祖很善于安抚百姓,为官清廉,请求立韩念祖为睢陵县令。如果能够任用此人的话,一定能够把那些反叛离去的人招回来,成为一个县。”显祖下令说:“既然百姓有这样的要求,那就听从这一请求吧。”尉元喜欢陈说手下人的好处,大都和这件事相类似。太和初年,(尉元)出任镇西大将军,治政很得夷人之心。太和三年(479年)晋爵封为淮阳王,以对待耆旧硕老的礼节接待他,允许他乘坐挽车入朝,拄着拐杖在朝堂行走。
那年,尉元多次上书因为年纪大而请求退休。尉元到宫廷拜谢,被引见到朝廷,皇帝下令登堂举行慰劳尉元的宴会,赐给他黑色的帽子和白色的衣服。又下诏说:“尉元今年八十岁,应当处在三老的位置。”高祖两次拜见三老,亲自袒臂宰割祭祀的牲畜,端起盛酒的爵馈赠他们。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尉元病重,高祖亲自去看望。八月,尉元去世。
11.C “格调相同”错,两首诗格调不同。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抛开了伤感的情绪,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
12.【答案】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中,“天南”指南方蛮荒之地,“落日青山路”,指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②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
13.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4.B,B与例句都是名词做状语,A使动,C意动,D名作动
15.C 16.D 17.D 18.A 李商隐 19.答案:D解析:④“过”,错误。⑤“宝”,珍视。
20.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21.A【解析】第一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褒义词;“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中性词。语境中形容《红楼梦》的情节设置规模宏大,应该用褒义词“波澜壮阔”。
第二空:“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泛指美好的事物;“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特指书籍或工艺品多。语境中用来形容语言美好,用“美不胜收”。
第三空:“望而生畏”,意思是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强调客观对象的可怕;“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突出主观心理的畏惧退缩。语境中强调名著令人敬畏,用“望而生畏”。
第四空:“眼高手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眉高眼低”,意思指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语境中指品味经典的错误做法,忽视基本,用“眼高手低”。
22.D【解析】D.成分残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缺少“出现”的宾语中心语,若添加“的情况”,最后一句“争夺冠亚军”又缺少主语,最简便直接的改法是,添加“的选手”。
23.C【解析】“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摘自《红楼梦·第三回》里对贾宝玉外貌的描写,形容其极好看。
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迎春的贴身丫鬟是司棋。
作文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为故事型材料作文。
对于故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第一步要确定故事中有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可以分为几类;第二步确定故事的中心人物,揣摩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何种态度;第三步揣摩作文命题者要通过这个故事考查考生对哪些问题的认识,进而确定出几种立意;第四步筛选出符合材料含意的最佳立意。
具体到这个故事,一共有三个对象,秀才、店老板和算命先生,秀才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店老板和算命先生都是旁观者,并且他们在认识方面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故事的中心内容就是秀才如何对待两位旁观者的不同见解及最终的结果。因此,考生可以从秀才的角度立意: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做自己命运的掌控者;也可以从店老板的角度立意:要给予别人积极正确的建议。
佳作展示
做自己命运的掌舵者
生命如舟,而我们就是自己命运的掌舵者。要保持生命的正确航向,我们就要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或许,前方是一片凄风冷雨,但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掌握好方向,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知道,人言不足恤。正如秀才一样,不要被算命先生所愚弄。即使成功有远隔天涯般的距离,也要奋力去搏,要相信奇迹是可以创造的。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却步,即使他的话再合情合理,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去发现,去分析,去争取,掌握好命运之舟,别因为外在的因素而迷失了航向。
要知道,困难不足惧。我不去想能否会成功,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我不去想前方是坦途还是泥泞之路,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把困难抛在身后,把目标定在前方,用心掌舵,在激流中与困难对抗,一路拼搏,一路奋斗,必将驶向成功的彼岸。掌握好自己的命运之舟,困难将变得不足畏惧。
要明白,信念是成功的有效保障。信念如一只雄鸡,一声啼鸣划破了黑暗,迎来了光明。有了信念,犹如茫茫大雾中有了指引航向的灯塔,引导你乘风破浪,一路前行;有了信念,犹如漫漫长夜中有了闪烁的北极星,为你指引方向,带给你希望。带着信念行船,会让你的生命之舟行得更稳,行得更快。
要懂得,坚持才会成功。正因为有了草儿的坚持,大地才会一片绿意盎然;正因为有了花儿的坚持,世界才会四处飘香;正因为有了长久的坚持,我们才能到达理想与成功的彼岸。坚持,让我们永不放弃;坚持,让我们距离成功更近。
要坚信,成功属于我们。我们要用心去拼搏,奋力去争取,掌握好自己的命运之舟,不惧困难,不怕失败。我们要向命运挑战,我们不会向困难低头,我们要用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去谱写那一曲曲激荡人心的奋斗之歌。当歌曲终了,成功便会到来;和着奋斗的曲调,一路上,我们洒下满地汗水,终将收获遍地金黄的硕果。
我们是勇者,要掌握好命运的航向;我们是拼搏者,要用力加快航行的速度;我们是成功者,要做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我们要让命运开辟出一条别样的航程,行走出一条别样的道路,展现出一道别样的风景。高一学科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题卡
选择题:(18×3=54分)
1 2 3 4 7 8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5(6分)
6(6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10(1)
(2)
12诗歌鉴赏(6分)
13名句名篇填空(8分)
(1)
(2)
(3)
(4)
24、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