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4 13:59:58

文档简介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0.谈语言
学习目标 1.掌握“推敲、斟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不假思索”等词语。2.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3.熟读课文,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4.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六、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3.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推敲、斟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不假思索”等词语。2.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3.熟读课文,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4.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编写课文结构提纲,概括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预设问题二:找出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并说明其作用。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直接提出,请同学们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①近读王选夫妇20世纪80年代初写给两个侄女的一封家书,其中谈到他们特别欣赏那种依靠坚持不懈的奋斗,长年累月下来最后获得成功的人。读过之后,我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拒绝急功近利的理念贯穿这封家书的始终。②由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他的精神生活;而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决定了他的精神状态;因此拒绝急功近利,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精神境界。③那么,拒绝急功近利的精神境界从何而来呢?正如德国哲学家奥伊肯所说:“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秉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滋润,不断净化,不断提升。我们向往的崇高境界当然不能靠上天的赐予,也不是一时灵感闪现所能带来的。从王选夫妇的这封家书中,我们顿悟:坦然拒绝急功近利的背后必然是一种崇高境界的支撑,而崇高境界是在人生历程中的艰苦奋斗与不倦跋涉中去一点一点构筑的。一个人眼界宽阔,胸襟坦荡,百折不挠,心态开放,气定神闲,取决于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驾驭能力,取决于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我反省,舍此,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你无法抗拒庸俗化的功利诱惑,你也无法走出急躁、浮夸、肤浅的怪圈。④拒绝急功近利,对今天被极端物质主义裹挟下的我们,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忠告!学界常常感叹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庸俗,精神状态之功利,精神境界之低下,以至荣辱不辨,美丑不分,是非不清。于是我们看到,望子成龙而剥夺孩子童年欢乐的家长,梦想一夜暴富而不愿工作的“啃老族”,期盼著作等身而论文作假的知名教授,不愿坐“冷板凳”而剽窃成瘾的年轻学子:一切曾经潜滋暗长上不了台面的蝇营狗苟在潜移默化中一下子变得风生水起,肆行无忌。⑤过于贪功求名便会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就会变得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就必然弄虚作假,弄虚作假最终就会身败名裂:这就是急功近利使然的内在逻辑。然而,人们要想超越急功近利,远离庸俗浅薄的困扰,保持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却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让我们记住王选夫妇在这封家书结尾处写下的那简短却更令我们怦然心动的话吧:“要力求掌握真才实学,不图虚名,要真正做到这点不太容易,特别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我们常在为此努力。”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3分)2.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 (4分)3.本文第③、④两段划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4分)4.本文末句说:“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我们常在为此努力”,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努力?(4分)答: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2.懒惰的智慧
学习目标 1. 掌握“摞 训诫 捷径 裨益 循规蹈矩”等词语。2.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3. 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4.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5. 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学习难点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本文作者提出什么观点?你能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吗 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 掌握“摞 训诫 捷径 裨益 循规蹈矩”等词语。2.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3. 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4.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5. 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 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议一议,这些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 预设问题二: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4分)                                   3.下列关于选文第⑤段论证思路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B.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C.然后用对比论证突出要成功不要拘泥于失败。D.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掌握“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大抵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悲天悯人”等词语。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品味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4.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1)注音:  契 ( )约 揽( ) 大抵( ) 悲天悯 ( )人(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得志。( )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2.学生搜集关于议论文的知识。( ) 3.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 什么事最乐呢?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大抵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悲天悯人”等词语。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注意文章结构,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ēn huì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3)古语说得好:“rǔ shì zhòng fù”;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去掉)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因此”)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4分) 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会说话。那就是——校园隐形文化。【材料二】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雕展现的校训墙、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楼层的图书角、定期举办学生个展与群展的艺术长廊,还有棋社活动区、天文长廊,走廊的橱窗里定期更换的“班级文化建设”风采榜等。⑴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⑵你对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做法有何看法?(2分) 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作者对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后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试着找出别的形容的语句。2.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有应担当的责任,你自己现在有什么打算?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2.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作者对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后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试着找出别的形容的语句。预设问题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有应担当的责任,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应担当怎样的责任?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结合本文所学内容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应担当怎样的责任?应当怎样担当责任?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今天,你读书了吗 ⑴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这一天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即我们统称的“世界读书日”。然而,这个每年一度,旨在唤醒和提高公众热爱阅读、重视阅读的节日,又有几人知晓呢?  ⑵“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如果单纯从数字上看,会有人人都在读书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综合阅读率,是指国民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状况。这当中提高的主要是电子读物的阅读率,而在具体的读书上,有50.7%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只有不到一成人认为自己读书多,这无疑是个颇为尴尬的数字。  ⑶这实际上与以前国民阅读率的调查是相吻合的,也就是说,在两个识字的国人里,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还不到一人。而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为55本。我们的阅读率实在低得让人遗憾和无奈。  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的人就会腹中空空,难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一个城市如果缺乏读书的氛围,就会变成“文化沙漠”,即使有再高的建筑,也缺乏一种积极和包容的人文精神;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会缺乏创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⑸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于政府来讲,要重视提供给国民阅读的便利与支持,完善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营造社会读书的氛围。对于媒体和出版等传媒来讲,要为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书籍和报刊,降低图书价格。 ⑹“世界读书日”和其他的节日一样,其实只是一种提醒。读书日不是阅读的兴奋剂,而应成为阅读的催化剂,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原载2012年4月23日《长江日报》,作者邓为,略有改动)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今天,你读书了吗”为题,旨在唤醒国民的读书意识,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B.第⑴段画线句子是个疑问句,文章没有回答这一问题,留给读者思考。C.第⑶段用犹太民族每人每年的阅读量与国人的阅读量进行对比,说明我们的阅读率太低。D.本文通过举例、对比、引用名言,论述准确、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要达到培养国民阅读习惯的目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6分) 科Z3.根据本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于改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你有何建议?试提出两条。(6分)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9.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掌握“殉职、热忱、鄙薄、精益求精、漠不关心、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等词语。2.掌握本文作者的观点,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3.熟读课文,感受本文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4.理解文中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所体现的三个方面。5.理解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6.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作用。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学生搜集关于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3.学生搜集了解关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4.毛主席为什么要写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5.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殉职、热忱、鄙薄、精益求精、漠不关心、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等词语。2.掌握本文作者的观点,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3.理解文中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白求恩同志具有共产主义精神,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和阐述的?预设问题二:结合课文,请概括作者的观点。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找出文中记叙的文字,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与记叙文(以情感人)的特点。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的chún cuì人。(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xiá ài民族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4分) 热忱 鄙薄 精益求精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4.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蔡美儿“十不准家规”中的一条,准备60字左右的发言稿,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在“家庭教育”讨论活动中交流。(4分)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 ”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属虎,因严苛教子被誉为“虎妈”,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素菲娅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路易莎练小提琴,12 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蔡美儿为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列出家规“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我的观点和理由: 。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自选文章一段,说说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属叙述,体会叙议结合的好处。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理解对比论证及其作用。3.熟读并背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到全文结束。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感受本文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2.理解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3.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作用。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
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预设问题二:文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的褒贬之情。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不 必 在 乎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如果这类做人的根本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 ,辱亦 ,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 面对。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决不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 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 ,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④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居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语,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是要挺起脊梁,堂堂做人,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⑦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1.第②③段四个“ ”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2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2.第④段引用了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么?(3分) 3.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5.上文论述了“许多事不必在乎”,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应该不必在乎。(3分)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