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4 14:01:48

文档简介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学习目标 1.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刀耕火种、滥砍滥伐、意味深长、休戚相关”等词语。2.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并从多角度说明事理的方法。3.掌握文章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4.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文章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并从多角度说明事理的方法。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 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 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雨林”的知识。3.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人们揭示了怎样的事理?4.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 5. 雨林的毁灭,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刀耕火种、滥砍滥伐、意味深长、休戚相关”等词语。2.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并从多角度说明事理的方法。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用树形图整理出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连锁反应”。预设问题二:人类为何要毁灭如此珍贵的“雨林”资源?预设问题三:把课文分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概述内容提要。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 指导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筛选有效信息。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fànlàn。 ( )(2)物种将binlin灭绝。( )(3)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毕比曾yì wèi shēn cháng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 )(4)这些林木每年从空气中shèqǔ上百万吨二氧化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4分) 濒临 栖息 意味深长 休戚相关 严峻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西安世园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中国西安隆重开幕。此次世园会会期178天,有10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西安世园会”,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园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园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材料】由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宣传生态文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举办世园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自然之美,园艺之美,并借此提升国家形象。西安园艺博览会,从会址浐灞生态区的选择,到植物花卉的设计、园林的展示,以及生态建筑群的建设,无不体现着“天人长安,创意自然”这一主题。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找出文中同时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简析其说明效果。2.你读完全文后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环保意识。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文章中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预设问题二: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请找出一些语句进行分析。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重点理解本文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三种说明方法结合使用的特点。此外还要区分列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和约数说明。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1.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4分)2.第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4.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4分)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1)注音:妥善 鹧鸪 石莼 浒苔 开辟 (2)解词: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与日俱增2.通过默读、精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3.师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习难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 1.积累词语(1)注音:妥善( ) 鹧鸪( ) 石莼( ) 浒苔( ) 开辟( ) (2)解词: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与日俱增2.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出了人类将来要面临怎样的危机?(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3)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4)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6)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分析程度副词)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分析。3.你有怎样的疑惑? 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1)注音:妥善 鹧鸪 石莼 浒苔 开辟 (2)解词: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与日俱增2.通过默读、精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3.师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文章开头列出了人类将来要面临怎样的危机?预设问题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预设问题3: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预设问题4: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预设问题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预设问题6: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分析程度副词)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分析。 四、精讲点拨 1.在讲预设问题前分组朗读课文。2.分析预设问题(学习小组回答,最好能引入竞争机制,师鼓励总结) 3.课外延伸:既然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样的措施? 五、当堂达标(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饮食不宜过烫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①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1)注音:萎谢 灼伤 分泌 花卉 虞美人 粉蕊 花萼 蜜腺 褪色 (2)解词:万紫千红 萎谢 灼伤 烂漫2.通过默读、精读,了解花红的原因。3.师生共同讨论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4.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花红的本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习难点 认识标题的好处,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 积累字词 (1)注音:萎( )谢 灼( )伤 分泌( ) 花卉( ) 虞( )美人 粉蕊( ) 花萼(  ) 蜜腺( ) 褪( )色 (2)解词: 万紫千红 萎谢 灼伤 烂漫 2.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从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2)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在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有何作用?                                       3.你有怎样的疑惑?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1)注音: 萎谢 灼伤 分泌 花卉 虞美人 粉蕊 花萼 蜜腺 褪色 (2)解词:万紫千红 萎谢  灼伤 烂漫2.通过默读、精读,了解花红的原因。3.理解花红的本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课文从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预设问题2: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预设问题3:在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有何作用?                                          四、精讲点拨 通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我们对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有哪些认识? 五、当堂达标(15分)1.注音。(3分)1)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mìxiàn(  ),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2)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yú( )美人,为花huì( )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3.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和一种修辞方法。(3分)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韧                                                                                                                             4.选做题: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汉江中学九(1)班拟举行“关注食品卫生,共创安全家园”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需要在校园布告栏上张贴一条“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请你代为拟写一则。(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关注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有一双慧眼。面对着包装精美的食品,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其是否安全呢?至少说出两种。我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假如你在超市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在外包装上没有发现有“QS”标志,你该怎样处理?我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六、布置预习熟读成诵,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引起变化的? 2.为什么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4.课文第四段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的特点?为什么? 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师生共同讨论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2.理解花红的本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4.认识标题的好处,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引起变化的?预设问题2:为什么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归功于人工选择?预设问题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预设问题4:课文第四段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的特点?为什么?预设问题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四、精讲点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花红的原因,但大自然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需要大家去探索、去揭开谜底,大家有兴趣吗?哪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呢? 五、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15分)本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选自《语文报》)
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3分)
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6分)
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3分)
4.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3分)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班级: 姓名:
课题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学习目标 1.掌握“归根到底、与日俱增、按部就班”等词语。2.理清课文结构内容,把握逻辑顺序,进一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作深入思考。4.理解本文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5.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作深入思考。
学习难点 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六、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理清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事理。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 4.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归根到底、与日俱增、按部就班”等词语。2.理清课文结构内容,把握逻辑顺序,进一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作深入思考。4.理解本文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5.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点是什么?预设问题二: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让学生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作深入思考。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 超级网银 (沈而默)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3分)2.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4分)① ② 3.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4分)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