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
语段阅读(共8小题)
1.(2022 满洲里市)阅读《匆匆》片段,完成16﹣19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1)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如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2)______?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请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2)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指出画线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2.(2022 满洲里市)名著阅读。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人物”综合实践活动。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1)这个内容出自《 》,作者是 。
(2)主人公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
3.(2022 满洲里市)阅读《匆匆》片段,完成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请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2.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指出画线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第④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
5.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4.(2022 满洲里市)现代文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jīng huáng 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yī wēi 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词语
jīng huáng yī wēi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受?
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②“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4)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5.(2021 扎兰屯市)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元宵节吃汤圆:寓意
(2)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B.烘托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C.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D.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
(3)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认真阅读短文,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略安排 表达作用
正月初六 略写 这样写的好处:
春节结束
6.(2022 阎良区)阅读《运动﹣﹣无价良药》,完成下列各题。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长了 2.5倍,糖尿病患者足足增长了10多倍。
材料二:据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多项选择:上述材料介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痛风、糖尿病等病的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2)情绪低落的人参加一定量运动之后,往往会变得心情愉快,原因主要是
A.运动治愈了我们的疾病。
B.运动促进了新陈代谢。
C.运动使人体产生了内啡肽。
D.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
(3)为什么说“运动”是无价良药?
(4)小红的妈妈体质不太好,因为工作很忙,又缺乏运动,最近总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多运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小红的妈妈拟一个一周运动安排表。
7.(2020 海拉尔区)阅读。
[材料1]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0 31.67% 58.07% 76.02%
2014 45.71% 74.36% 83.28%
[材料2]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3]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4]近视研究专家伊恩 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带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岁~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什么趋势?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生率有什么变化?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能确定
(3)据上述资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三点)
①
②
③
(4)有人说,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发病率就低。你认为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请联系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8.(2020 海拉尔区)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面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3)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画“ ”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 之情;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 之情。
(4)本段共有 句话:中心句是第 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 》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句还有 (填诗人)《夏日绝句》中写过的“ , ”;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 句;最后一句以 为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比泰山还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8小题)
1.(2022 满洲里市)阅读《匆匆》片段,完成16﹣19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1)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如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2)______?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请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②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结合语境,指出画线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这句话把“太阳”当人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日子的流逝,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
(4)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尼尔的掌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即:①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②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可知,这句话把“太阳”当人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日子的流逝,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之情。②阅读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如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可知,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
(4)考查学生对课下积累。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即可。示例: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故答案为:
(1)①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②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①这句话把“太阳”当人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日子的流逝,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之情。②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2022 满洲里市)名著阅读。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人物”综合实践活动。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1)这个内容出自《 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是 笛福 。
(2)主人公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
【解答】(1)考查选段出处及作者。选段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2)写出主人公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自己佩服即可。
故答案为:
(1)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2)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没有房子,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训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像他那样勇敢面对。
3.(2022 满洲里市)阅读《匆匆》片段,完成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请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2)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结合语境,指出画线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的具体可感。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生动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4.第④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
①对时光流逝的感叹;②对没有作为的自责;③对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5.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即:(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2)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潜潜”的原因是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可知,这句话把“太阳”当人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日子的流逝,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之情。②阅读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如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可知,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
(4)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揣摩。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表现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②“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表现自己对没有作为的自责;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则表现出作者对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5)考查学生对课下积累。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写出一条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即可。示例: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故答案为:
1.(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2)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内心感到不安。
3.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的具体可感。
②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生动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4.①对时光流逝的感叹;②对没有作为的自责;③对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5.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4.(2022 满洲里市)现代文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jīng huáng 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yī wēi 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词语
jīng huáng 惊惶 yī wēi 依偎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这句话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中“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内心的委屈和失望。
(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受?
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期盼出去的迫切心情。
②“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衬托出“我”期盼落空后失望心情。
(4)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感到惊惶,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解答】(1)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jīng huáng”对应的词语是“惊惶”。“yī wēi”对应的词语是“依偎”。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阅读句子“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可知,这句话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中“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内心的委屈和失望。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阅读句子“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期盼出去的迫切心情。②阅读句子“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可知,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衬托出“我”期盼落空后失望心情。
(4)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感到惊惶,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故答案为:
(1)惊惶 依偎;
(2)这句话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中“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内心的委屈和失望。
(3)①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期盼出去的迫切心情。②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衬托出“我”期盼落空后失望心情。
(4)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感到惊惶,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5.(2021 扎兰屯市)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元宵节吃汤圆:寓意 寓意团团圆圆
(2)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B.烘托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C.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D.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
(3)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律”“清一色”“都”“通通”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语言的表达更丰富、更多样。
(4)认真阅读短文,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略安排 表达作用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写 这样写的好处: 详略安排得当,这样更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的重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月十五 赏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写
【解答】(1)考查了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2)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辨析。A、B、C说法正确。D说法有误,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并不是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而是通过对人们过元宵节的描定民,突出元宵的热闹与快乐。
(3)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一律”“清一色”“都”“通通”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语言的表达更丰富、更多样。
(4)考查了根据语段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读语段,边读边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填空。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略写了正月初六及正月十九,详写了元宵节,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安排得当,这样更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的重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故答案为:
(1)寓意团团圆圆;
(2)D;
(3)“一律”“清一色”“都”“通通”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语言的表达更丰富、更多样。
(4)铺户开张,放鞭炮 正月十五 赏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略写 详略安排得当,这样更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的重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2022 阎良区)阅读《运动﹣﹣无价良药》,完成下列各题。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长了 2.5倍,糖尿病患者足足增长了10多倍。
材料二:据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多项选择:上述材料介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痛风、糖尿病等病的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CD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2)情绪低落的人参加一定量运动之后,往往会变得心情愉快,原因主要是 C
A.运动治愈了我们的疾病。
B.运动促进了新陈代谢。
C.运动使人体产生了内啡肽。
D.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
(3)为什么说“运动”是无价良药?
坚持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某些疾病可以通过运动治疗,而不用服药。
(4)小红的妈妈体质不太好,因为工作很忙,又缺乏运动,最近总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多运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小红的妈妈拟一个一周运动安排表。
【解答】(1)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长了 2.5倍,糖尿病患者足足增长了10多倍”可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ACD。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可知,情绪低落的人参加一定量运动之后,往往会变得心情愉快,原因主要是运动使人体产生了内啡肽。故选C。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可知,坚持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某些疾病可以通过运动治疗,而不用服药。因此说“运动”是无价良药。
(4)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及实际理解,活动制定应遵循: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例如:周一至周五:上下班途中 步行15分钟;周六:晚饭30分钟后 步行30分钟,慢跑15分钟;周日:晚饭30分钟后 慢跑15分钟,打羽毛球30分钟。
故答案为:
(1)ACD;
(2)C;
(3)坚持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某些疾病可以通过运动治疗,而不用服药;
(4)周一至周五:上下班途中 步行15分钟;周六:晚饭30分钟后 步行30分钟,慢跑15分钟;周日:晚饭30分钟后 慢跑15分钟,打羽毛球30分钟。
7.(2020 海拉尔区)阅读。
[材料1]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0 31.67% 58.07% 76.02%
2014 45.71% 74.36% 83.28%
[材料2]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3]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4]近视研究专家伊恩 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带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岁~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什么趋势? B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生率有什么变化? C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能确定
(3)据上述资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三点)
① 很少有时间参加户外活动;
② 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
③ 学习压力大。
(4)有人说,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发病率就低。你认为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请联系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一的理解。从这些数字中就可以看出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2)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数字就可以知道答案。
(3)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家长向孩子加压”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从“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中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B;
(2)C;
(3)①很少有时间参加户外活动;
②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
③学习压力大。
(4)正确。因为户外光线比较充足,有研究表明,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
8.(2020 海拉尔区)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 死的意义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面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比泰山还重吗?
(3)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画“ ”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 敬佩 之情;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 憎恨 之情。
(4)本段共有 四 句话:中心句是第 一 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 史记 》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句还有 李清照 (填诗人)《夏日绝句》中写过的“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 三 句;最后一句以 张思德同志牺牲 为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比泰山还重。
【解答】(1)考查按原文填空,并加标点。通过阅读原文,本语段中空格内应填写的内容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中画直线的句子,通过阅读与理解,说了两方面的意思,根据句子意思,应这样加标点“为人民利益而死”后边加逗号,“就比泰山还重”后边加分号,“替法西斯卖力”后边加逗号,“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后边加逗号,“就比鸿毛还轻”后边加句号。即填标点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考查句式的转换。文中的画曲线句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一个陈述句,把它改为反问句,可这样改:在后半句中的“他”前边加上“难道”,把“是”改为“不”,在“还”后边加上“要”,把“的”和句号改为“吗”和问号。即改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比泰山还重吗?
(3)考查对于短内容的深刻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是指为人民利益而死,这样的人让人敬佩;另一个“死”字是指为法西斯和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这样的人让人憎恨。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分明。
(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回答本题问题,可根据文中的这些内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中总结出答案,即本题可按要求填空为:本段共有四句话:中心句是第一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句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写过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三句;最后一句以 张思德同志牺牲为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比泰山还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故答案为:
(1)死的意义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比泰山还重吗?
(3)敬佩 憎恨;
(4)四 一 史记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三 张思德同志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