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21:43: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五言律
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
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
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
寂静的环境。
资料链接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
麓兴福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
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
常建(708年—?),可能是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有《常建集》,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
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chán
lài
qìng
翻译
清晨,我漫步走进这座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树林深处,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
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课文精读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
“曲径通幽”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进一步渲染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写山光使飞鸟欢悦,实际上,也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这两句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俱寂”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1. 请描绘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
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消除净尽。
问题探究
2.结合加点词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联的妙处。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殆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诗人处于后禅院宁静脱俗环境中,内心的宁静平和。
3.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里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淡泊人生的情怀。
4.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景: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
情: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理:“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
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句子是 ___,_____
2.成语“曲径通幽”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 ___,_____ _______
3.成语“万籁俱寂”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 ___,_____ _______
4.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_____ ___,_____ _______
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中尽情歌唱。这真是 ___,___ __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用“以声写静”手法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 _______
6.描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是
____ ___,_____ _______
7.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 ___,_____ _______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___,___ __ ”两句,写出寺后天光山色的景象,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___,____ _ _”两句诗的写作手法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