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水调歌头
苏轼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重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素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集》。
背景资料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检查预习
水调歌头
宫阙(què) 乘风chéng fēng
琼(qióng)楼玉宇 不应yīng有恨
低绮(qǐ)户
婵(chán )娟(juān):即嫦娥,此处指月光
无眠:有心事而不能入睡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熙宁九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宫阙:宫殿
夕:晚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何事:为什么。 长向:偏偏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只。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人间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朱阁,低绮户”表明 的变化,暗示 ,然而 还是久久无法入睡,是对 萦绕于心。
时间
夜已深
诗人
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下阕词中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怨月,惆怅
豁达乐观
美好祝愿
梳理内容,探究情感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思念亲人
苦闷幻想
矛盾留恋
思念惆怅
美好祝愿
问青天 是何年
我欲 又恐
不胜寒 在人间
照无眠 别时圆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人长久 共婵娟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佳句赏析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欲”。
“欲”字有“想要”之意,“恐”有“担心、害怕”之意,透露出词人欲去迟疑、又留恋人间的复杂矛盾心理,也暗指其因政治上失意而对现实不满、想逃避现实的心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拟人,作者将月光拟人化,一“转”一“低”,勾勒出月光流动的感觉,暗示时间流逝。
佳句赏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暗含
什么哲理?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以不必感到悲伤。人生没有永远的圆满,要有豁达的胸襟。
4、请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写出了作者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束缚的乐观思想和豪迈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深深祝愿。
主题归纳
《水调歌头》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既反映了作者宦海失意时的思想苦闷,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豁达的胸襟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写作特色
借月抒怀,别具一格。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与社会契合的特点。上阕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用圆月衬托离别。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极富浪漫色彩,给读者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叙事并述,层次结构跌岩起伏,感情抒发曲折变化。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清程洪、先著《词洁》: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名家评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难眠怀弟
---------追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别离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苏轼
明月
喻清高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