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2课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2课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9 16:38:19

文档简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和判断。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 、 、 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 、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4.物理变化: 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
5.物理变化表现形式:表现为 和 的改变;化学变化表现形式:表现为颜色改变、 和 的改变。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②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③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④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思考与交流】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研学点 重难点突破法 比较法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外在表现形式 或 的改变。 经常伴随有 、 、 、 、 等现象以及 的转化。
根本区别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 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
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节日焰火 B.瓷器破碎
C.光合作用 D.葡萄酿酒
2.下列四季更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春一冰雪融化 B.夏一花香四溢 C.秋一落英缤纷 D.冬一燃煤取暖
3. 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纸 B.酿酒 C.造纸 D.制陶
4.世界网红李子柒勤劳聪慧,拥趸无数。其下列行为中与铁生锈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
A.酿酒造醋 B.制作桌椅 C.雕刻花板 D.刺绣制衣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海水晒盐 C.火药爆炸 D.苹果腐烂
6.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B 2. D 3. A 4.A 5.B 6.B
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预习】
1.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表现为: 、 、毒性、氧化性、 、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表现为: 、状态、 、熔点、沸点、硬度、 、 、密度、导热性、 等。
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阅读】P8~P9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更多的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阅读: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3.对比: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
研学点: 比较学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判断依据
实例
区别
4.找关系: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
(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分别说明理由。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B. 白磷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
C.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 D. 汽油易挥发
(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区别
联系
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取一根燃着的木条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 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 会、易、难”等字眼。
如:(1)纸张燃烧—化学变化 纸张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煤用于发电 B. 铜丝作导线
C. 氮气作保护气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钢石制成砖石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白糖和食盐 D.水和酒精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 )
A. 炭黑用于制墨 B. 氦气用于充气球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5.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作保护气——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
D.石墨制铅笔芯——润滑性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B 2. A 3. B 4.B 5.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