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 现代诗两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3 现代诗两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10: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思维能力: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2.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难点: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初读诗歌,了解现代诗
1.古诗导入
(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交流交流。
(2)引入课题,听朗读录音。
2.现代诗特点
(1)出示《观潮》和《走月亮》所描写的画面,猜猜画面对应的课文,说说在学这两篇写景的课文,我们是怎样想象画面的。
提示:朗读描写景物的句子,展开整体想象。
(2)引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现代诗,看看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对比呈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点。
小结: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秋晚的江上》有两节,《花牛歌》有四节,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而且不受韵律限制。
(4)自读课文
3.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词巢、苇、罗、眠、霸、占等。先请学生个别读,老师正音。再齐读。
(2)回读全诗。
(3)个别读,进行朗读指导,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板块二:还原画面,品味诗境
1.想象画面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谁来把你对画面的想象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
归鸟、夕阳、芦苇。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同学们,请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
2. 还原画面
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味隽永,短短的几句话,描写的画面却特别美,怎样把诗歌描绘的画面还原出来呢?
同学们发言,相机小结反馈:
(1)找景物:诗中出现了什么景物呢?有鸟儿、有斜阳,有江和芦苇。
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添颜色:有了这些景物,好像仅仅是秋江晚景的的速写,我们的画面还不够美,在这个画面里还缺少什么呢?
“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预设:斜阳是红色的,江水是碧绿的,芦苇是雪白的,后来在斜阳的映照下又变成绯红的。
(3)加动作:有了这些颜色,画面顿时绚丽起来了,不过好像还有些呆板,是静态的,我们能让画面更加灵动吗?诗人笔下的画面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呢?请你动笔把关键字词图画出来吧,并说一说这个动词好在哪里?
预设:
驮:从“驮”字可以看出鸟儿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把太阳驮在了背上一样。从“驮”字还可以感受到太阳的沉重,太阳在慢慢西沉,仿佛让疲倦的鸟儿更累了。
翻:双翅一翻,动作敏捷,江景也随之变化。翻字就好像镜头的切换,使视角从天空转到了江上。
掉:从“掉”字可以看出,鸟儿的双翅上下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望云,那江中夕阳的倒影,仿佛是太阳从鸟儿背上滑落,掉到了江里。
妆:最传神的是“妆”字,“妆”指梳妆打扮,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方,写出夕阳映照下“头白”的芦苇,好像美丽的女子,淡妆浓抹,打扮得更加娇艳动人。
(4)融情感:我们在还原画面时,能把情感融进去,才能真正地沉浸其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仿写练习
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并分享给同学们。
拓展阅读:朗读古诗《暮江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课件出示:暮江吟
4.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作者刘大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卖布谣》《秋夜湖心独坐》等。
板块三:学习《花牛歌》
1. 播放朗读录音
读诗题“花牛歌”,想象画面。
提示:花牛唱歌的画面;花牛快乐吃草的画面;花牛嬉戏的画面……
2.拟小标题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同桌合作朗读诗歌,圈出诗中的景物。
提示:花牛、剪秋罗、草地、白云、太阳、西山、青峰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尝试给四个小节取个名字。
反馈小结:花牛静坐图、花牛酣眠图、花牛行走图、花牛做梦图。
3.还原画面
用上一首《秋晚的江上》学到的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预设:
花牛静坐图:提示:出示花牛与剪秋罗的配图,借助图片展开想象。
绿毯似的草地上盛开着一簇簇火红的剪秋罗。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牛悠闲地卧在花丛中,闭目小憩。
花牛酣眠图:提示:抓住“眠、霸占”两个动作展开想象,花牛安逸地睡着了,而白云则悄无声息地铺满了半边天。“霸占”可以通过拆字组词法进行理解。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中“霸占”这个词很特别,原意指依仗权势据为己有,在这里是指白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酣眠的花牛、火红的剪秋罗、碧绿的草地和身后高远的蓝天、满天洁白的云朵构成一幅恬静的花牛酣睡图!
花牛行走图:提示:小尾巴摆动的样子更加凸显了花牛的可爱,体现出诗歌的童趣。
花牛在草地上时而悠闲地漫步,时而欢快地疾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一只自由自在,十分惬意、顽皮可爱的花牛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花牛做梦图:提示:“偷渡”一词可以联系诗句进行理解,表面时间悄悄地溜走了,花牛玩累了,又进入了梦想,营造出静谧、安逸的氛围。写出夕阳在人们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地”、“悄悄地”翻越了西山,形象地写出了时光在不经意溜走的情形。
4.发现特点,仿写小诗
《花牛歌》这首现代诗,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它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1)尾字押韵:“坐”和“罗”押韵,“眠”和“天”押韵,“走”和“溜”押韵,“梦”和“峰”押韵。这样一节一韵,富有节奏,形式也更加活泼。
(2)诗句整齐,色彩明丽:每一节的第一句句式相似,格式相对工整。
(3)介绍诗人徐志摩和新月派: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派的显著特点“三美”: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4)仿写小诗。
5.拓展阅读
(1)推荐《陪孩子读现代诗》,这本书选编了胡适、徐志摩、戴望舒、泰戈尔,金子美铃等著名现代诗人的一百多首经典佳作,可以一次阅尽现代诗名家经典作品。
(2)选择秋天里的一个场景,自己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最好配上图画。
【板书设计】
3 现代诗两首
花牛静坐图
花牛酣眠图
花牛行走图
花牛做梦图
找景物
添颜色
加动作
融情感
融合景象还原画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