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走月亮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赞美家乡、体验民俗、歌唱祖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语言运用:通过重点段落和经典语句,边读边想,感受文中的月夜美景和浓浓亲情,积累好词佳句。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并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入文本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下的美丽景色,体会月光中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感受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动画效果,营造唯美基调)
2.介绍“走月亮”(图片)
“走月亮”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阳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动画出示词语拼音+课堂活动)
3.书写指导。(汉字功能)
出示生字“浇、灌”等字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词语理解及运用。
运载:装载和运送。
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洒满月光的小路,溪边,村道,田埂......(思维导图出示)
(四)聚焦品读课文1-3自然段,
1.范读:指名同学范读课文
2.思考:今晚的月亮大吗?亮吗?说说文中的月亮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3.聚焦:“淘洗”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4.再读:那样明亮的月盘,那样柔和的月光从作者家乡的洱海边升起来了,让给你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自豪感。
(五)品读交流想画面
出示:是呀,月盘是那样明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思考:仔细读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品读:
出示:月亮如此明亮, 照亮了 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还照亮了
月亮从远照到近,从高照到低,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这是一个如此明亮的月亮!月亮的明亮不是如夏阳般刺眼,而是柔和地照。来,我们轻柔读出一个明亮柔和的月亮。
3.回读:就是在这样一个明亮的、柔和的夜晚,读——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4.仿写:想一想如此皎洁的月光还照亮了哪里?写完把整个段落连起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