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观潮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内 为我国有这样壮观的自然奇观 感到骄傲、自豪。从 树立热爱祖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通过教学视频和重点段落,体会钱塘大潮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动画功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思维导图)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出示词语,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
区分生字的前鼻后鼻音。(课堂活动趣味分类)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2)书写“贯、震、霎” 三个生字
3.理解词义。
理解“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等词语。(触发动画、超链接功能)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交流发现,圈画词语:文章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把它们圈画出来。(农历八月十八、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过了好久。)
2.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动画功能、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3.联系生活,感受顺序:因为潮水是不断变化着的景物,也可以说是按景物变化顺序来写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观察体验,例如写日出,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写下雨、下雪等都可以用景物变化顺序。
(四)理清变化,想象潮来前之景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3、引导学生朗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