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不包括( )
A. 1894年上书李鸿章请求变法自强
B.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C.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D. 1895年筹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2. 他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被拒绝后,只好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他”( )
A.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 领导了洋务运动
C. 发起了“公车上书” D. 成立了兴中会
3. 下图书籍的主题是( )
A. 变法改良 B. 民族民主革命
C. 发展军事工业 D. 重视教育
4.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该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中国同盟会
5.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 《国闻报》 B. 《新青年》
C. 《时务报》 D. 《民报》
6. 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7. 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同情农民。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开始感觉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初步意识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土地私有
8.“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警世钟》中的这段话( )
A. 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衰落
B.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
C. 为了响应革命党人的号召
D. 说明为了救中国,只有提高个人素质
9. 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 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 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 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10.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 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1.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12.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它以“振兴中华”为宗旨,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它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革命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学习西方科技
C.实行君主立宪 D.盲目排外
14.《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
A.同盟会 B.义和拳
C.光复会 D.兴中会
15.下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6.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史料能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
①组织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参与公车上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邹容的《革命军》被誉为近代中国的“人权宣言”。他针对满洲贵族对内暴虐统治、对外趋炎附势,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内患”的口号。这说明邹容的“革命”是( )
A.单一的排满兴汉 B.受到法国人的直接领导
C.逆民族团结潮流 D.具有反帝反封建双重含义
19.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20.除本部外,中国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以及隶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这说明( )
A.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方针和政策
B.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
C.同盟会在组织方面大有改进
D.同盟会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确认为革命纲领
21.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22.下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要推翻清朝,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对此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二、非选择题
2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材料一 孙中山早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虽然医好了不少病人,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贫苦,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愈演愈烈。他体会到,要救国并非医好几个人就能奏效,更重要的是“医国”。
(1)根据材料一,说说孙中山放弃医学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孙中山认为李鸿章不同于一般的官僚,而是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他希望通过李鸿章能使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1894年,孙中山由上海赴天津,渴望能见到李鸿章,倾诉自己的救国主张。但是,孙中山此行并没有见到李鸿章,同时,孙中山在天津又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使其思想发生了转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三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后,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哪一项。
材料三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借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归纳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
答案
1-5ADBDD 6-10CCBCB 11-15DAAAC 16-20DADBB 21-23BCD
24、(1)孙中山从社会现实中体会到,要救国并非医好几个人就能奏效,更重要的是“医国”。
(2)由改革转向革命。
(3)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5、(1)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26、(1)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从改良变为革命。
(3)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