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21: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雨的四季
刘湛秋
一、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课文内容皆为四季美景。大都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文中有新鲜灵动的比喻,有真切可感画面,有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生命的活力。阅读时,展开自己的想象,细细品味文章精美的饱含深情的语言,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形象的语言比较感兴趣,容易理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积累较浅,人生阅历有限,接触的写景抒情类散文比较少,可能对文章中作者的感受不易理解。还有部分比喻拟人句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旁批部分,展开想象,结合实际去阅读和体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了解刘湛秋及其作品风格。
2. 能参考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预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够赏析并品味文章优美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朗读视频,把握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结合旁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从不同感官角度,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反复以不同形式来读课文。
(2)整体感知四季的雨的特征,梳理文章脉络。
(3)体会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了解几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应用。
(2)仿照课文,学习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写作。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述法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四季与“雨”有关的影像资料,同学们静静地欣赏,然后,说说四季的雨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个别回答)。今天,我们走进《雨的四季》,来感受诗人刘湛秋对雨的别样情怀。
〔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指导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标注生字词。参考课下注释和下列资料,把读音、释义标注在对应的词语上方。(ppt展示资料)
(1)生难字
花苞(bāo) 粗犷(guǎng) 睫毛(jié) 铃铛(dāng) 屋檐(yán)
凄冷(qī) 瓢泼(piáo) 冷冽(liè) 干涩(sè) 垛(duò)
(2)多音字、形近字

(3)词语积累
①花苞: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②粗犷:粗率豪放。
③干涩:(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④绿茵茵: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⑤倾盆瓢泼: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4)作家作品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他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刘湛秋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三、学习新课
1.观看课文朗读多媒体资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雨?
(2)四季的雨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
(3)四季的雨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文章最末两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各小组选代表回答,教师补充。
方法指导:中心句大多在每段的开头和结尾。注意在文中寻找表现景物特点的语句。
预设:
(1)第一自然段:“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可以
(2)第二自然段:春雨是娇媚、清新的。 夏雨是“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温暖而柔和,自然平静。
(3)共同点是都美丽,让人爱恋。
(4)最后两段,直抒胸臆,抒发对雨的爱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组选代表回答。教师补充:作者在描写四季的雨的时候,紧紧围绕“美”和“喜爱”来写,例如,写春雨时,用了很多表现美和表达喜爱的词,比如“柔软”“娇媚”“彩棱镜”“芳甜”等等。大家注意体会和归纳。其他季节的雨,大家仔细揣摩。
四、课堂小结
《雨的四季》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开篇点题,然后描写四季的雨的不同的可爱之处。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结尾直抒胸臆,进一步表达作者对雨的赞美和爱恋,对生命的热爱。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把它读给你的家人听。
2、完成《同步练习》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的春雨是“喜雨”,它悄悄地来到人间,滋润万物。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又有哪些独特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魅力呢?现在,我们再次走进《雨的四季》,细细揣摩。
二、新课教学
(一)、品味雨的四季形象美
合作探究: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含旁批中的问题)讨论方式: 小组内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各小组选代表讲述自己的看法。
1、描写春雨时,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有什么好处?
方法指导:找出表现春雨后景物特征及变化的词语,调动感官,想象自己在春雨中的感受。例如想象词语“柔软”“翻动”“绿茵茵”“透明”“芳甜”给人的感受等。
教师小结:这是间接描写,通过雨后景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表现春雨美丽、清新、甜润的特点,间接抒发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2、写夏雨时,哪些语句表现了夏雨的“热烈而粗犷?你通过哪些语句发现的?
方法指导:先想象“热烈”“粗犷”的人的表现,再找到体现这种性格的雨的句子。
教师小结:“来不及思索,豆大的雨点就打来了”,表现了夏雨的粗鲁和豪放。不同于春雨的滋润和芳甜。“毫不掩饰-----展示它全部的诱惑------迫切地等待着雨点”生动形象地写出大地上景物活波热烈的特点。
3、秋雨的“端庄和沉静”体现在哪里?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方法指导:从色彩变化角度思考,想象秋雨带给人的变化。
教师小结:仔细揣摩这一句:“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想象经过夏天的热烈,凄冷的秋雨后,大地由灿烂、热烈变得静美、高邈。秋雨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使人心境开阔、深远。所以说秋雨“纯净”人们的灵魂。
4、雨后呢?冬雨的美体现在哪里“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方法指导:从对比角度考虑冬雨的特点,抓住突出冬雨特征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
教师小结:冬雨柔和、湿润、透明。它没有北风的干涩和咄咄逼人,没有春雨、夏雨那样的多姿多彩,它让人仿佛有了初春的感觉。这相比冬日的严寒,就是温暖吧。
(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自主探究: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者用得好的词语,以“我觉得‘ ’句(词)写得好,因为 ”为句式说话。(提示从修辞、不同感官、感彩、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
例如:
(1)我觉得第二段中,“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写的好,它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感官角度)
(2)我觉得这一段“远远地望去……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写的好,它用了比喻手法,将冬雨洗过的萧瑟却没有生机的冬景恰当地描绘出来,体现了冬雨的自然和平静(修辞角度)
预设:
我觉得“树叶开始闪出黄青”一句中,“闪”字用得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突然到来时,树叶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词语运用)
……
三、课堂小结
《雨的四季》用形象生动的饱含深情的语言,抓住景物特征,把四季的雨描写的分外美丽和灵动,鲜活的文字调动我们的感官,激发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去亲近雨,爱恋雨,体会生命的美好。
四、作业设计
1、你喜欢雨吗?(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可以),描写特定情境下的雨。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下自己的感受。200字左右。
2、完成《同步练习》阅读部分。
3、背诵第2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春雨:清新、甜润
四季的雨, (侧面描写) 对雨的赞美
我都喜欢 四季的雨景 夏雨:热烈、粗犷 与喜爱、对
永远是美的 美 秋雨:端庄、沉静 生命与自然
(总写 ) (分写) 冬雨:自然、平静 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