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安庆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广西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2. 孙中山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是役”指( )
A. 辛亥革命 B. 黄花岗起义
C. 武昌起义 D. 中华民国建立
3. 下图是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则日记摘抄,阅读其内容,判断此则日记最可能写于( )
A. 1895年 B. 1898年
C. 1911年 D. 1915年
4.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5.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上述电文主要针对( )
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情激愤
C.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D.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6. 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政府以后,我们固然扫清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材料中的“障碍”指的是( )
A. 封建制度 B. 儒家思想
C. 小农经济 D. 封建帝制
7.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 反封建不彻底,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B. 受到帝国主义破坏,没有成功
C. “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切实际
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9. 1911年10月12日,湖北起义军颁布公告,明确规定:“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主要表明了当时( )
A. 义和团运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B. 革命党人重视商业
C. 中华民国的经济政策
D. 反帝反封建使命完成
10. 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中国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 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
C.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1.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
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1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其豪迈诗篇。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 )
A.刘道一 B.秋瑾
C.黄兴 D.蒋翊武
13.下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写的绝命书,表明了他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广州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14.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武昌起义的一幅浮雕。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同盟会成员
B.中华革命党
C.反清志士
D.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5.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用新式戏剧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18.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武昌起义的背景
D.统治阶级的自救
19.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0.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二、非选择题
22、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图一 刘道一 图二 徐锡麟 图三 黄兴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参与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2)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起义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的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的评论。
材料二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待皇帝态度的变化。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1-5BBCCD 6-10DAABC 11-15DBVDB 16-21CDCACC
22、(1)图一:萍浏醴起义;图二:安庆起义;图三:黄花岗起义。
(2)均失败。
表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或: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3、(1)黄花岗起义。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1911年。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4、(1)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推翻清朝君主统治,建立共和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认为皇帝“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3)推动思想解放,启迪人们探求新的救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