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文化面临古今中西交汇之际的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所表现的自由、民主、科学之精神,是千年中国古代历史所从来没有过的,属于现代性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因此,这场文化运动历来被视为一场思想启蒙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西方近代化的过程;
思想
制度
技术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思想
技术
制度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工业革命(技术进步)
经济工业化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思想文化方面,他们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的办刊总目标是改革国人思想,创刊号的首篇文章就是陈独秀写的《敬告青年》。
他列出了对青年的六项具体人生倡议,他希望青年人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兴起的标志、主阵地(前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敬告青年》
3、代表人物、主阵地(后期):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4、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是一种思想方式。 -----《鲁迅自述》
5、前期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
材料一:
民国六年张勋率领辫子军入北京,拥戴溥仪“登基”,北京遗老遗少纷纷支持。
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
材料二: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核心)
思想革命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一: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封建思想没有完全清除。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材料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② 提倡民主和科学
材料: 某日,一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思考:
秀才为什么娶这位姑娘回家?结果为何差点就晕过去了呢?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③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体形式
文体内容
胡适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主张
陈独秀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14 孔子 1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表1:1913年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何变化?
说明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层面有什么重要影响?
表2:1924年
某校“你心目中的国内或世界大人物”的民意测验:
民主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1915年的他们,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22岁
周恩来18岁
叶挺19岁
彭德怀18岁
材料二:《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材料三: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新青年” 奋起抗争!
思考:
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思想宣传和铺垫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西方语言。”
3.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祖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果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新文化运动
原 因: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内 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 价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启 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内容
①
②
③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科学
文学革命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
概况
动摇礼教,五四宣传
传统文化 片面性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