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我帅呆了!
哼!你个另类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问题探讨
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如何看待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果?
原理: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中,细胞分裂进行DNA复制时,由于受到高辐射或微重力(或无重力)的影响,配对的碱基容易出现差错而发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直接表现在性状上,改变的性状对生物的生存可能有害,可能有利,也可能既无害又无利。
(一)镰状细胞贫血
2、危害:
镰状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正常红细胞
镰状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形状:中央微凹的圆饼状
患者红细胞形状:弯曲的镰刀状
1、红细胞的区别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0)
能否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基因突变和镰状细胞贫血?
碱基的替换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
但是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是否患有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红细胞
直接原因
蛋白质结构改变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1)
1.镰状细胞贫血
相应性状的改变
相应蛋白质的改变
相应氨基酸的改变
mR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变化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3、病因
T
A
A
根本原因
基因突变
直接原因
蛋白质结构改变
U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1)
1.镰状细胞贫血
这种变化可否遗传 如何遗传?
可以遗传
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1)
2.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增添1个碱基
缺失1个碱基
小
大
大
只改变一个氨基酸或不变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
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
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基因A
基因B
非基因片段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1)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在间期
A.有丝分裂间期
体细胞 (但一般不能传给后代)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生殖细胞(配子(将遵循遗传规律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如:植物组织培养、块茎块根的繁殖,扦插、嫁接等。)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1)
2.基因突变
正常结肠上皮细胞
抑癌基因Ⅰ突变
原癌基因突变
抑癌基因Ⅱ突变
抑癌基因Ⅲ突变
癌
癌细胞转移
下面以结肠癌为例来探讨: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2)
3.细胞的癌变
正常结肠上皮细胞
抑癌基因Ⅰ突变
原癌基因突变
抑癌基因Ⅱ突变
抑癌基因Ⅲ突变
癌
癌细胞转移
1.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讨论:
2.健康人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
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观察图像,癌细胞有什么特征呢
呈球形、易分散和转移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
正常功能
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突变
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
细胞癌变
抑癌基因
正常功能
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
突变或过量表达
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
细胞癌变
3.细胞的癌变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2)
癌变的原因
(1)内因(根本原因)
(2)外因——致癌因子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抑癌基因突变
生物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紫外线、X射线等
3.细胞的癌变
注意!!!
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
②正常细胞中的DNA上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而且两种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
③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细胞癌变( 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累积效应);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P82)
3.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图5-3)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
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
(诱发突变)
某些病毒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紫外线、X射线、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种类
外因能直接损伤DNA或改变碱基序列,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内因
外因
提高突变频率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P83)
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
健康生活提示:
(1)不要买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和水果。
(2)咸菜、咸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应少吃。
(3)做米饭、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净,以减少霉变对身体的损害。
(4)熏烤的鱼、肉、香肠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应少吃。
(5)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6)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的发生都与脂肪过量摄取有关。
(7)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鲜枣、红薯等。
(8)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9)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从以下图片,你能归纳出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吗?
白眼果蝇
白化苗
短腿的安康羊
白色皮毛牛犊
普遍性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P83)
灰老鼠
随机性 不定向性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P83)
随机性表现为:
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P83)
3×10-5
人类色盲基因
1×10-5
小鼠的白化基因
1×10-6
玉米的皱缩基因
4×10-5
果蝇的白眼基因
突变率
基 因
低频性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P83)
(1)普遍性
(2)随机性
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定向性
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
产生________的_________。
(4)低频性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________的
在自然界突变的频率______: 。
(5)多害少利性
多数有害,
少数有利
普遍存在
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
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一个以上
等位基因
很低
105-108
A
a1
a2
A1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P83)
研究发现:人类正常基因A突变成a,出现了白化病;果蝇红眼基因W突变,形成白眼基因w;豌豆圆粒基因R突变成r,出现皱粒。
A
A
a
a
突变
A
A
a1
a1
结果:
A基因与a基因为等位基因
突变后:
A基因与a1基因也是等位基因
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基因的数量和位置不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的结果
有利的基因突变
高产青霉菌株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白化病患者
有害的基因突变
白化玉米苗
畸形的雏鸭
人类的多指
产生新基因
形成新性状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四、基因突变的意义(P83)
①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的途径。
②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的_____来源。
③基因突变为__________提供了____ ______。
产生新基因
生物变异
根本
生物的进化
丰富的原材料
注意!!!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来说,可能有害,可能有利,
可能既无害也无利(中性突变),这取决于生物
体生存的环境。
四、基因突变的意义(P83)
基因中增添一个碱基、两个碱基、三个碱基…会出现什么情况?若缺失呢?
基因突变一定会使性状改变吗?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
(1)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基因突变一定会使性状改变吗?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下游
与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启动子
终止子
基因
编码区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内含子
外显子
启动子
终止子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上游
与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
(2)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蛋白质区域(非编码区、内含子)
(1)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基因突变后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一定会使性状改变吗?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五、基因重组(P84)
绿色皱粒
P
×
黄色圆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黄色
皱粒
减数分裂I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A
a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二、基因重组
五、基因重组(P84)
A
A
B
a
a
b
B
b
A
A
B
a
a
b
b
B
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的配子类型:___和___
发生交叉互换后,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上的 _______随 _____________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非姐妹染色单体
AB
ab
AB
ab
Ab
aB
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a
A
b
a
B
A
b
二、基因重组
五、基因重组(P84)
可产生的配子类型:___和___
Ab
aB
可产生的配子类型:___和___
AB
ab
1、基因重组概念
2、基因重组类型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二、基因重组
五、基因重组(P84)
(1)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I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3)基因工程(P7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提取出来,加以改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有性生殖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I前期和后期)
五、基因重组(P84)
3、基因重组发生时期
4、基因重组的结果
5、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
配子种类多样化
子代基因组合多样化
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基因重组发生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并且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不存在基因重组。
**以上是狭义的基因重组,认为原核生物不可能存在基因重组;但是广义上的基因重组,还包括肺炎链球菌的转化(R型菌转化成S型菌)以及重组DNA技术(转基因技术)
②自由组合型(减数分裂Ⅰ后期)
①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Ⅰ前期或四分体时期):
③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P76):
五、基因重组(P84)
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在饲养过程中,野生鲫鱼产生基因突变,人们选择喜欢的品种培养,并进行人工杂交。例如,将透明鳞和正常鳞的金鱼杂交,得到了五花鱼;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得到了朝天泡眼。正是因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人工选择,才会出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金鱼,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杂交育种:原理 基因重组
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定义
时期
类型
结果
意义
应用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有性生殖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分裂间期复制过程
减数分裂Ⅰ前期、后期
自发突变、诱发突变
自由组合、染色体互换
产生新的基因
产生新的基因型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性 状
表现型
基因型
+
(改变)
(改变)
(改变)
生物的变异
1.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
①基因突变
③染色体变异
②基因重组
变异的类型?
来源
遗传物质改变
(遗传物质未变)
表现型=
练习与应用
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和籼稻(主要种植在南方),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 )
(2)bZI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
(3)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
√
×
×
一、概念检测
1、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
A.不能转录
B.不能翻译
C.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
D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是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A
3、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4、基因重组发生在( )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D
A
5、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频率更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B